正文 第三章 科技體製改革重要政策文件(三)(3 / 3)

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是全麵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思想的戰略決策,是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根本措施,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宏偉目標的必然抉擇,也是中華民族振興的必由之路。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是這一轉移的進一步演化和向更高階段的發展,必將使生產力產生新的飛躍。

(4)實現科技生產力的新解放和大發展,必須深化科技體製改革,充分發揮廣大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創造性,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全麵推進科技進步。到2000年的目標是:初步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和科技自身發展規律的科技體製。

在工農業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基礎性研究、高技術研究等方麵取得重大進展。科技進步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有顯著提高。

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基本轉向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到2010年達到以下戰略目標:使基本建立的新型科技體製更加鞏固和完善,實現科技與經濟的有機結合。繁榮科技事業,培養、造就一支高水平的科學技術隊伍。全民族科學文化素質有顯著提高。重大學科和高技術的一些領域的科技實力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大幅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掌握重要產業的關鍵技術和係統設計技術。主要領域的生產技術接近或達到發達國家下世紀初的水平,一些新興產業的生產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為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堅實的基礎。

(5)我國科技工作的基本方針是: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經濟建設必須依靠科學技術,科學技術工作必須麵向經濟發展,努力攀登科學技術高峰。在實際工作中,要把握好以下原則:經濟和社會發展要以科技進步為主要推動力,科技工作要把解決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作為首要任務。

從戰略目標、政策、體製、規劃、計劃等方麵體現科技與經濟的有機結合。以改革作為科技發展的動力,在發展中深化科技體製改革。在政府宏觀調控下,充分發揮市場機製對科技進步的推動作用。堅持自主研究開發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相結合,大力推動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堅持長遠目標和近期目標相結合,合理部署技術開發及推廣、應用研究和基礎研究工作。根據世界科技發展趨勢和我國國情,科技發展要堅持有限目標,突出重點,集中力量,攻克關鍵,勇於創新。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創造人盡其才、人才輩出的社會環境。在科研工作中,切實發揚學術民主,實現重大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

堅持研究開發與群眾性科技活動相結合,研究開發與科技普及、推廣相結合,科技與教育相結合。

二、大力推進農業和農村科技進步

(6)在人口不斷增加的情況下,保障全國人民豐衣足食,使農業和農村經濟不斷躍上新台階,根本出路在於依靠科技進步。必須始終把科技進步擺在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優先地位,把農業科技擺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推動傳統農業向高產、優質、高效的現代農業轉變,使我國農業科技率先躍居世界先進水平。要著重抓好我國現有農業先進技術的組裝配套,並有選擇地引進一批國外、境外的優良品種、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加速推廣應用。大力提高農業技術成果的轉化率和規模效益。

到本世紀末,科技進步對農業的貢獻提高到50%,為實現糧食、棉花、油料等主要農產品的生產目標,並滿足肉、蛋、奶、菜等副食供應提供技術保障。要繼續推進農科教結合,全麵普及農業科技知識,采用多種方式培養農業技術人才,進一步加強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穩定農業技術推廣隊伍,發展技工貿一體化的農村社會化服務體係。各級政府要切實改善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工作和生活條件。

(7)切實加強農業科技研究與技術開發。集中優勢力量,在動、植物新品種選育、病蟲害與自然災害的綜合防治、區域綜合發展、農產品加工及綜合利用、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等對農業發展有重大影響的關鍵技術領域,力求取得重大突破。加速畜牧、水產養殖綜合技術,特別是開辟新飼料資源技術的開發。

開發並推廣節水灌溉和科學施肥等技術。重視林業、水利、氣象等領域的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要十分重視生物技術等現代高技術的研究開發及在農業上的應用,加強農業基礎性研究,為建設現代農業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和技術基礎。

(8)依靠科技進步,促進農村經濟全麵發展。努力提高鄉鎮企業技術水平和科學管理水平,引導其向技術密集、集約經營的方向發展。運用各類先進技術開創新的產業領域,為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廣開渠道,推動農村工業化和小城鎮建設。要進一步加強科技扶貧工作。大力支持貧困地區發展科技和教育。幫助貧困地區培養技術人才,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引導貧困地區人民依靠科技開發當地資源,加快脫貧致富的步伐。

發達地區也要在技術、信息、人才、資金等方麵加大對貧困地區的支援。

三、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工業增長的質量和效益

(9)我國工業發展正在進入提高增長質量和效益的關鍵時期。提高工業增長質量和效益,實現工業現代化,根本途徑在於推進科技進步。搞好國有大中型企業,調整產業結構,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加快產品的更新換代,提高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必須把科技進步作為關鍵措施。技術創新是企業科技進步的源泉,是現代產業發展的動力。要推動科研院所、高等學校和企業合作開發先進技術。

技術引進要與國內研究開發統籌安排、有機結合,在注重引進關鍵技術的基礎上,加強技術創新,增強自主研究開發能力。產業關鍵技術及工藝開發、裝備研製,要逐步實現以國內為主,真正使民族工業的發展建立在以自主創新為主的基礎上。

(10)大力推進企業科技進步,促進企業逐步成為技術開發的主體。要把增強企業應用先進技術的活力,提高技術創新能力作為現代企業製度建設的重要內容。激勵企業廣泛吸納國內外先進技術及新思想、新知識,麵向市場需求,不斷開發新產品、新技術和新工藝,采用先進的管理方法、組織形式,科學地組織生產、銷售和服務。

要加強企業職工在職技術培訓,廣泛開展群眾性技術革新活動。繼續推動產、學、研三結合,鼓勵科研院所、高等學校的科技力量以多種形式進入企業或企業集團,參與企業的技術改造和技術開發,以及合作建立中試基地、工程技術開發中心等,加快先進技術在企業中的推廣應用。

(11)提高工業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必須重點圍繞基礎產業、支柱產業和重大工程建設組織開展科技攻關,解決共性、關鍵性、基礎性技術難題。重點開發推廣電子信息技術、先進製造技術、節能降耗技術、清潔生產和環保技術等共性技術。要使科研機構、高等學校的科技力量有效地參與引進技術的論證、評估,消化吸收和創新,參與重大工程的論證、前期研究和關鍵技術的研究開發。

(12)逐步建立現代化的信息網絡,加快國民經濟信息化的進程。擴大先進的電子信息技術在生產、管理、服務等領域的應用,努力解決交通、通信、商貿、財稅、金融、保險、社會服務等領域的信息化、現代化的關鍵技術問題。大力推動與科技進步密切相關的信息、谘詢等第三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