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科技體製改革重要政策文件(十二)(1 / 3)

實施“首都二四八重大創新工程”從首都經濟社會發展急需和關鍵問題出發,確定一批技術先進、有較大市場潛力的科技攻關與產業化示範項目,重點是實施“首都二四八重大創新工程”。

(1)建立兩大體係:——首都創業孵化體係。通過建立科技創業服務中心、國有企業高新技術孵化器、留學歸國人員“創業園”、大學科技園、國際企業孵化器和各種形式的專業孵化器以及孵化基地,形成首都的創業孵化網絡。——首都經濟創新服務體係。通過建立各種專業協會、創新資源數據庫和網絡化服務體係網上技術交易係統、多種形式的創業投資資金以及谘詢、評估、投資、法律、設計、培訓等知識型中介服務機構,形成首都經濟創新服務體係。這兩大體係是首都區域創新環境建設的重要內容。創業孵化體係的建立,將加快國有企業高新技術孵化器的建設,進一步發展高等學校、科研機構聯合建設的企業孵化器,鼓勵高新技術企業和投資商創辦專業孵化器。創新服務體係的建立,將進一步增強中介機構的服務能力,促進知識型服務業的發展。

(2)建設四個基地:——北京軟件產業基地。通過建設集研究開發、產業孵化、市場營銷、培訓服務為一體的北京軟件產業基地,使軟件產業成為首都經濟的支柱產業。——北京北方微電子基地。通過整合北京地區微電子技術和生產製造等資源,建成中國北方集成電路研究開發和設計中心、設備、材料試製基地以及軟、硬件集成產品生產基地。——北京生物醫藥基地。通過規劃建設:一城、一穀、一園、一帶,即:北大生物城、亦莊“藥穀”、中關村生命科學園、京西生物醫藥及醫療裝備創新帶,使生物醫藥產業成為全市增長速度最快的新興支柱產業。——北京西三旗新材料基地。在原有西三旗建材城的基礎上,通過大力推進電子信息材料、生物工程材料、綠色能源材料等科研成果的轉化,加快本市新材料產業的發展。這四個基地的建設,是落實國務院關於中關村科技園區批複的重要舉措。要統籌規劃,充分論證,加快建設步伐,力求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3)實施八個高新技術產業化示範項目:

——數字北京工程。通過建設寬帶多媒體信息網絡、地理信息係統等基礎平台,整合首都信息資源;通過實施電子政務、電子商務,發展信息家電、網上教育、網上醫療,建設信息化社區,實現國民經濟信息化。

——高清晰度數字電視專業化工程。通過製定高清晰度數字電視產業化專項政策,積極開展專用芯片設計、數字信號發射及接收設備研製、接收機軟件平台及應用軟件開發、顯示器件開發等項工作,推動北京高清晰度數字電視產業化的發展。

——大直徑半導體矽晶片及大規模集成電路產業化工程。通過8英寸矽單晶的開發研製、拋光片生產線、0.25微米工藝水平生產線的建設,以及6英寸0.35微米工藝水平集成電路生產線的改造,為本市生產大規模集成電路奠定基礎。

——能源結構調整及清潔燃燒技術產業化工程。根據首都能源結構調整規劃,開發多種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發展清潔燃燒及清潔燃料汽車等技術並實現產業化。——現代醫藥生物技術產品產業化工程。通過大力推動人血代用品、基因工程藥物等項目的產業化,帶動北京現代醫藥生物技術產業邁上新台階。

——綠色食品及良種工程。以無汙染、優質高效農產品和籽種產業的發展,帶動北京市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工程。研究開發和示範推廣水資源統一管理、節水、地熱利用、雨洪控製及地下水回灌、汙水處理後資源再利用等技術,科學利用北京地區的水資源。

北京“無氟”城市工程。按照國家環保規劃總體要求,盡快減少臭氧層消耗物質的使用和泄漏,推動相關技術的研究和設備生產,發展示範小區和示範產業,為北京成為綠色城市創造條件。以上八個項目既代表了新的產業領域,又體現了首都經濟的發展方向,要引導多方投入,實施動態管理,盡早形成產業規模。實施“首都二四八重大創新工程”則加強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著力點,要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充分運用市場機製,全力以赴,聯合攻關,務求突破,以帶動首都創新工作的全麵發展。

二、以建設中關村科技園區為龍頭,帶動首都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5.建設世界一流的中關村科技園區全麵貫徹國務院《關於建設中關村科技園區有關問題的批複》精神,把中關村科技園區建設成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實現兩個根本性轉變的綜合改革試驗區,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家科技創新示範基地,立足首都、麵向全國的科技成果孵化和輻射基地,高素質創新人才的培養基地。到2005年,中關村科技園區初步完成“一區五園”(海澱園、豐台園、昌平園、北京電子城、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開發建設,構築環京高新技術產業帶;信息產業成為支柱產業,生物醫藥產業成為增速最高的產業,建成全國最大的新材料產業創新基地;高增值服務業成為增長最快的稅源之一。

爭取用十年左右的時間,把中關村建設成世界一流的科技園區。中關村科技園區要增強對創新人才的凝聚力、對國內外投資的吸引力、對傳統產業的輻射力和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成為基礎設施完善、信息網絡發達、企業富有活力、環境清新優美、文化氛圍濃鬱、具有現代氣息的智能化科技園區。

6.按照“統籌規劃,以人為本,麵向市場,堅持開放”的原則,舉全市之力,把中關村科技園區規劃好,建設好。一流的科技園區需要良好的城市基礎設施、服務設施以及高質量的環境支撐。加快製定科技產業規劃和科技園的空間規劃,重點是做好科技創新中心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區和環京高新技術產業輻射區的規劃。近期規劃建設的重點工程“一路、一城、一園、一網”,即貫穿東北與西北郊的城市輕軌鐵路、中關村西區高科技商貿中心和東區科學城的改造、國家級軟件園、高速寬帶多媒體信息網。

7.強化中關村輻射功能,帶動首都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中關村科技園區建設要與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調整首都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緊密結合。通過聯合開發、技術轉讓、資產重組、電子商務以及業務外包等多種方式,引導中關村科技園區的創新資源向首都其他區域、產業滲透和擴散。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知識含量高的服務業,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實現首都產業結構的輕型化、知識化。

集中力量抓緊中關村科技園區中心區和發展區的生物城、軟件園和西三旗新材料基地的建設,引導中關村科技園區創新資源向區縣工業小區輻射,逐步形成環京高新技術產業帶,構建產業領域相對集中、特色鮮明的區域經濟格局。建設中關村寬帶多媒體信息網絡,使之成為中關村科技園區與外界溝通的重要節點和首都信息化的輻射源,使中關村科技園區成為信息化示範區。

按照互聯互通、資源共享的原則,規劃並推進全市寬帶網絡和數字北京的建設。抓住國際電子商務發展的機遇,以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為主體,製定並完善首都電子商務規則和優惠政策,實施企業信息化工程,大力促進電子商務的發展,增強企業的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