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二四八重大創新工程實施綱要
(京政辦發[2000]64號2000年6月30日)
“首都二四八重大創新工程”(以下簡稱“二四八工程”)是指建立兩大體係、建設四個基地、實施八項高新技術產業化示範項目。兩大體係即首都創業孵化體係和首都經濟創新服務體係。四個基地即北京軟件產業基地、北京北方微電子基地、北京生物醫藥基地和北京新材料基地。八個高新技術產業化示範項目即數字北京工程、高清晰度數字電視產業化工程、大直徑半導體矽晶片及大規模集成電路產業化工程、能源結構調整及清潔燃燒技術產業化工程、現代醫藥生物技術產品產業化工程、綠色食品及良種工程、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工程和北京保護臭氧層工程。實施“二四八工程”的總體目標是:加快中關村科技園區建設,構建首都區域創新體係,初步實現全市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建立和完善企業技術創新機製,提高企業技術創新活動能力和水平,增強綜合經濟實力和市場競爭能力,提高國民經濟整體水平,努力吸納、利用創新資源。在未來5年內,使本市工農業技術水平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使高新技術產業成為首都經濟的核心,全麵推動首都經濟的發展。
一、首都創業孵化體係目標:3年內建成30至50個具有不同特點的孵化器,孵化器場地總麵積達到30萬平方米,在孵企業及項目不少於1000家(個),至少孵化出400家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器自身建立的種子資金總額達到1億元,在孵企業吸引各種投資達到5億元;完成重點孵化器之間的信息網絡建設,形成首都創業孵化網絡。主要工作:加快專業技術孵化器、大學科技園、留學人員創業園、國有企業孵化器等各類孵化器的建設和發展;積極探索和建立孵化器管理體製和內部運行機製,強化對在孵化企業的創業指導,推動在孵企業管理創新;加強創業服務人才隊伍的建設,培養一支綜合能力較強、業務素質較高的孵化器管理隊伍;完善孵化器的服務功能,尤其是融資服務功能,吸引各種創新基金和民間投資基金以及風險投資進入孵化器。
二、首都經濟創新服務體係目標:轉變政府職能,改善技術創新主體和創新中介服務體係發展的外部環境;加快建設首都寬帶高速信息網絡平台,使科技中介服務、技術交易市場和創業投資等創新服務信息網絡暢通、快捷;加強科技評估評價工作,建立健全法律、會計、專利、人才培訓等專業服務體係;3年內,科技創新中介服務機構達到2000家,初步形成創新服務體係。主要工作:加快建設技術創新與生產力促進服務體係,製定科技中介服務體係相關政策,規範中介機構的服務行為;建立中關村科技園區技術交易中心,成立中關村科技園區高新技術領域行業商會,建立中小高新技術企業產權交易所,成立創業投資協會,建立科學儀器裝備支撐服務體係;強化首都科技資源協作網絡功能,完善北京科教信息網,在美國矽穀設立中國留學生站點和窗口。
三、北京軟件產業基地目標:通過建設集研究開發、產業孵化、市場營銷、培訓服務為一體的北京軟件產業基地,使軟件開發水平和規範化水平居全國第一,拳頭產品的數量和知名度居全國第一,可持續發展的大中型骨幹企業數量居全國第一。到2005年軟件產品銷售額達到300億元以上,其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軟件產品銷售額達到140億元,創彙超過10億美元。主要工作:進一步完善和調整現有的軟件產業政策,營造良好的軟件產業發展環境,吸引國際知名的軟件公司在北京建立研究機構和產業基地,帶動基地內軟件骨幹企業向國際化發展;以國際市場為導向,開發國內、國際軟件市場;建立軟件職業教育培訓體係,促進軟件職業教育的產業化發展;加快軟件產業支撐服務體係建設,逐步形成麵向軟件產業的專業化服務市場;以企業為主體加強軟件關鍵技術的研究和創新工作;加快建設中關村軟件園。
四、北京北方微電子基地目標:通過整合北京地區微電子技術和生產製造等資源,5年內建成以工藝研發、芯片設計、測試、設備及材料研製為核心的北京北方微電子開發與生產基地,實現年產值150億元。
主要工作:發揮清華大學、中科院和首鋼等單位的作用,建設北京北方微電子產業基地和國家微電子技術研究與開發中心,逐步實現微電子製造技術的自主創新;規劃建設025微米集成電路生產線,完成首鋼日電和三菱四通等重點企業的技術升級和擴產;建立專業孵化器網絡及技術轉移平台,培育集成電路設計產業,使微電子技術的研發、設計與生產相結合;新建光電子器件和電路生產線,帶動光通訊、光存儲、光顯示等相關行業的同步發展。
五、北京生物醫藥基地目標通過規劃建設北大生物城、亦莊“藥穀”、中關村生命科學園、京西生物醫藥及醫療裝備創新帶,形成集研發、中試、生產、檢測、評價、企業孵化為一體的國際一流水平的生物醫藥基地;到2005年,北京地區生物工程和新醫藥產業總產值達到300億元,年銷售額1億元以上的產品15至20個,年銷售額達到億元的骨幹企業20至25個,年銷售額達到10億元的企業集團5至10個。主要工作:建設中國生物技術中心、北大生物城、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APEC生物醫藥孵化器”等項目;與軍事醫學科學院共建新藥評價中心、與北京大學共建生物治療高技術實驗室、與海外留學人員共建反基因藥物研究中心和國家高技術發展計劃(863)轉基因動物基地。
六、北京新材料基地目標:以首都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為主體,建設新材料技術創新平台;結合區域發展,建設若幹專業化的新材料產業基地,促進優秀科技成果產業化;建立新材料產業創新創業服務體係,為高效配置創新資源、培育種子企業、推動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到2005年,北京新材料基地工業年產值達到100億元。主要工作:創建北京新材料科技園、北京新材料發展中心,建設新材料產業化基地、工程中心和研發中心,建立北京新材料產業信息及交易平台、國際交流與合作平台、新材料實驗加工檢測協作平台以及評估評價產業創新谘詢平台;加快建設北京新材料基地孵化器、專業孵化器和一批具有創新性的研發項目,重點扶持一批成果產業化項目。
七、數字北京工程目標:建設信息化實驗示範小區,並逐步在城近郊區推廣普及;有線電視接入光纖網普及率達80%以上;計算機國際互聯網用戶超過150萬戶;通過實施電子政務、電子商務、遠程教育、網上醫療谘詢和信息化社區等重點應用工程,到2005年,基本實現全市各部門、各單位的信息係統和數據庫聯網。主要工作:建設寬帶多媒體信息網絡和三維空間數據庫等基礎設施平台,整合首都信息資源;建立統一規範和標準的公共空間基礎數據庫和通用的地理信息係統基礎平台以及空間信息交換中心,建立各個專業係統模型庫和知識庫;建立北京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運行監控、應急指揮及領導決策信息中心和地下綜合管網管理係統;通過建立產品創新研究開發服務體係和商情信息資源中心與流通領域信息化平台,推動製造業和流通領域的信息化建設;建設數字中關村工程,完善科教信息網接入係統和遠程多媒體應用係統,完成數字北京站點的建設。
八、高清晰度數字電視產業化工程目標:加快高清晰度數字電視的產業化進程,建成高清晰度數字電視的技術研究開發中心、產業中心和示範應用中心;3年內完成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清晰度數字電視接收機顯示器件與關鍵芯片的研製工作;到2005年高清晰度數字電視及相關產業的年銷售收入達到67億元,成為首都經濟新的增長點。主要工作:通過企業資產重組,組建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進行專用芯片、發射係統、接收係統和顯示器件等相關技術的設計開發和相關產品的研製生產;開發發射與接收係統應用軟件;2002年前投產一批研發和技改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