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圖書薈萃育新人——北京市新華書店東城崇文區店簡史(1 / 2)

東城區店座落在首都市區東側,北起和平裏,南至崇文門,共有十二個書店網點,擔負著全區的圖書發行任務。

建國初期,東單北大街僅有幾家私營書店,如:北新書局、秀鶴書店、群眾書店、健康書店、聚珍書店等,經營範圍都比較小。1958年6月,隨著北京市行政區劃調整,由東單區、東四區合並成立東城區。新華書店東城區店也同時成立。第一任經理是李鬆富。在東城區店成立以前,北京分店曾在東單區、東四區分別設立中心門市部。東單區中心門市部主任何理立、副主任王恩民,負責領導王府井門市部、中國圖書發行公司第一門市部,王府井科技門市部、八麵槽科技門市部、少年兒童讀物門市部、期刊門市部、聯合服務部,以及中山公園、勞動人民文化宮書亭,東四區中心門市部主任先後由李新、孫忠銓擔任,負責領導地安門、北新橋、東四、新中街、健康、聚珍等門市部。東城區店成立後,撤銷了這兩個中心門市部。1956年公司合營時,東安市場內的私營書店、書攤和東單北大街的私營書店,經過清產核資,納入新華書店係統,其從業人員也由書店吸收工作。

當時東城區店是北京市店領導下的最大區店,銷貨量占城區店一半以上,1959年建國十周年前夕,遵照周恩來總理的指示,新華書店在北京火車站內大廳設立了書亭。北京站是北京的窗口,來往旅客頻繁,那時鐵道出版社出版的《火車時刻表》和《北京交通圖》大部分交給北京站書亭發行。為了緩解書亭的擁擠局麵,車站書亭職工組織了流動售書車,巡回流動在車站的大廳、旅客候車室,開展主動售書活動,受到讀者的好評。

1966年3月,東城區店經理兼黨支部書記李鬆富調離區店,由高文龍任第一副經理兼黨支部副書記,張凱峰任支部書記。文化大革命開始後,書店遭到嚴重破壞。1972年經北京市革命委員會批準,市店所屬城近郊區店下放,市店隻保留了王府井、東風市場南個門市部。東城區店下放到東城區委,由區文教局領導,區店負責人是鹿生務。1980年底,經市政府批準,北京市店收回下放的城近郊區店,對東城區店的領導班子進行了調整,任命李子良為區店經理兼黨支部書記。

東城區店從1950年以來,大量發行了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以及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著作、政策文件等圖書,積極地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1957年,東城區店調整私營書店用房,在東單北大街建立課本門市部,承擔了全市中小學課本的零售工作和本區中小學課本的計劃發行工作。由於備貨品種齊全,數量大,除滿足本區需要外,全市和外埠讀者也來門市部購買課本,1977年,東城區店課本門市部萬煉參油了東城區召開的文化係統先進集體、先進工作者代表會議。在三年困難時期,東城區店加強了計劃發行,使有限的圖書更好地發揮作用,在一些門市部增設了圖書租閱業務,方便了讀者,緩和了圖書市場緊張狀況。1980年,東城區店為加強門市部、服務部商品管理,在全區各個門市、書亭實行“日清月結”,做到口市商品管理無盤虧。

1981年初,北京市店決定東城區店和崇文區店合並,成立新華書店東城崇文區店,簡稱東崇區店。地址在崇文區西花市大街134號。東崇區店橫跨兩個區,北起和平裏,南到木棲園,發行範圍占了半個北京城,共有發行網點二十個,全店職工三百三十四人。區店所屬門市部大多設立在繁華地區。區店支部書記李子良,代經理馮立生。1983年2月,東崇區店為了貫徹北京市委和市政府工作會議精神,深入開展“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的大討論,結合全民文明禮貌月活動,先後開展了以文明禮貌做為突破口的“三憂一學”(優質服務,優良秩序,優美環境)為內容的社會主義勞動競賽,大力治理髒、亂、差,著重抓了服務態度、服務質量的根本轉變,創第一流服務水平,湧現出北京教育圖書中心,北京工具書書店、東單課本、和平裏門市部、木棲園門市部等一批先進單位和文明標兵。1987年,北京教育圖書中心團支部主動加強與雲南老山前線解放軍聯係,組織全店職工開展“雙立功”和“創四優”競賽活動,推動全店精神文明建設,從而促進各項工作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