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文區店位於北京城區東南的商業區。從老的打磨廠年畫莊,到今天的花市新華書店,都保持年初歲末的年畫、賀年片展銷傳統,深受廣大讀者的歡迎。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3月初,北平新華書店派武力,孫忠銓、萬文津接收了在打磨廠西口內路北的俊興和銀號,利用這家鋪麵房的簡陋設備,開辦了新華書店前門臨時售書處,這是在崇文地區最早建立起來的第一個新華書店門市部。那時的圖書大部分是從東北書店運來的。書台上擺滿了《毛澤東選集》、《新民主主義論》、《大眾哲學》、《李有才扳話》等圖書。書店工作人員身穿草綠色軍服,胸前配帶新華書店符號,熱情地接待來自各地的讀者。
1949年4月下旬,安樹增擔任門市部主任。由於門市地方小,人們給它起了個綽號,叫做“豆腐幹”門市。經營不久,即因產權問題停業。於是經過多方聯係,在前門大街找到一處座西朝東的三層樓房,即現在的前門門市部。這時門市巳增至七個人。經過一番籌備,在7月間重新開始營業。
1952年5月,成立前門中心門市部,王健生任主任。中心門市屬有前門綜合、前門科技、計量標準、音樂戲劇、婦女兒童、圖片畫冊六個門市部和打磨廠年畫莊。王健生從抓管理入手,建一立、健全了各項規章製度。各個門市部都開展了多種服務,除電話購書、缺書登記、為讀者找書外,還開展了流動供應。1958年6月成立崇文區店,王健生任區店經理兼黨支部書記。在商品管理中他提出:“書有責,數有核,移有據,管有序”,崇文區店在全市最早實行了專業化網點,方便了讀者購書。同時,全店職工積極開展主動服務,深入到各個機關、學校、公共場所開展流動供應。並且組織列車代銷、旅店代銷。永定門火車站書亭為了滿足侯車旅客的需要,通宵服務,受到群眾的表揚。在國家經濟困難時期,圖書數量減少,品種奇缺,為了緩和圖書市場的緊張情況,崇文區店所屬前門門市部和花市門市部都設立了圖書租閱部,使有限的圖書發揮更大的作用。同時為讀者開展代查、代找圖書。為方便讀者查抄圖書資料,專門設置了閱讀書台,區店還組織人員到各個機關內部進行圖書調劑。
1965年2月,崇文區店與宣武區店合並,成立南城醫店。1972年4月,撤銷南城區店,恢複崇文區店,劉成擔鄺區店經理。1979年吳靜宜擔任區店經理兼黨支部書記。
1974年5月,崇文區店建成四層樓,擴大花市門市營業麵積。地址在西花市大街134號。這裏人煙稠密,商業網點集中,一年一度的年畫、掛曆、賀年片的展銷,是花市門市部的傳統特點。尤其是年畫,以它鮮明的色彩,深受廣大群眾的歡迎,銷售數量很大,除零售外,還兼辦批發業務,遠銷外地。
崇文區店多年以來有著為人民服務的光榮傳統,持續不斷地開展各種勞動競賽,保持了熱情誠懇的服務態度。從1979年到1981年,區店狠抓了服務質量,店容店貌,恢複了一些深受讀者歡迎的服務項目,文明售書,禮貌待人,方便讀者,優質服務,湧現出一些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如天橋門市部主任劉雪琴,針對一些青年職工思想混亂,是非不清,組織紀律鬆弛等現象,耐心細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使得他們轉變思想,積極投入工作。為此,北京日報在1979年5月16日專門做了報導:《親切的關懷,熱情的幫助一記新華書店天橋門市部對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時發表了短評《把青年心裏的革命火炬點燃》。天橋門市部在1979年先後被評為北京市和全國三八紅旗集體。
1981年4月,東城區店與崇文區店合並,成立了新華書店東城崇文區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