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一些年輕人出遊,或聚會歡樂,總有人喜歡靜坐一隅,或獨自行走,非得要別人注意他與眾不同的角色,方肯罷休。他並不是真正的與他人不合,而隻是想借此機會表示自己的個性,讓人羨慕,引起別人注意。並向他寒暄:“咦!這位先生似乎特別沉默啊?”
不太有自信的人,往往怕被群體遺忘,他們需要別人的關心來肯定自身的價值。讓人讚美他的本能。
發揮良好的寒暄方式。應要注意因人、因地、因時而異,不要隨心所欲。用於初次認識與每天上班打的招呼有所差別,若想寒暄,先將對方觀察清楚,才能出口。
“早安!哇!今天戴新領帶,真別致!”
“你說哪兒話呀!這是半年前買的,已戴好久了。”
如此寒暄,就是十足表示平時觀察不周了,頭次碰麵不可大意。
“王先生,您這頭白發真美,真可媲美張大幹的美髯了。”
“您這頭發的自然波浪,看起來真柔軟!不像我這頭發鐵絲般的紮人,真羨慕您哪!”
可別小看這款式寒暄語,不是隨口而出就足以表示內心真誠的。有句俗話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要與人交往須先設法替人著想,關心對方才行。如果沒有觀察體貼入微,就難以做到恰如其分的寒暄問候。如果做到主動寒暄那是建立美好人際關係的第一步。
“我要他先跟我打招呼才開口寒暄!”
“那個人老是那種神情,誰會願意跟他打招呼呢?”
一般情況下。有許多人會這樣說。有許多公司老總或高級幹部,不屑與下屬寒暄,頂多“嗯哼”兩聲唯唯諾諾算回了一個招呼。也有些店主對店員說:“早!”並瞧瞧他的臉,似乎說:“你來得正好!”
這些人似乎不太注意寒暄的意義,欲想促成良好人際關係,便從自身出發,主動結交善緣,因為獲益者仍是自己。那些認為讓別人先開口者,必居下風。這完全是不懂何謂寒暄,隻當寒暄是一種不得不做的例行禮節而已。
過去在國家行政單位上班,深深感覺一般職員與主管拉開的距離相當大。當他們在走廊見到科長或處長時,感覺不好意思,不是遠遠閃開,而是裝做沒看見。也許他們認為跟領導寒暄是巴結或屈辱,甚至以為“多此一舉”,最好不理不睬,惡劣者還吐吐舌頭扮鬼臉呢!
這些人不知道自己想得是些什麼,對上下級之間不願意寒暄。因此,很難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
也許你常用常言道:“先下手為強”。這句話,如果用在人際關係上,特別是在寒暄時用,其效果不可輕視的。想想別人向你打招呼時感覺如何?若有人向你請安,或對你說:
“早啊!您精神總是這麼好,欽佩欽佩!”
你是否認為對方為了取悅於你而說這麼多,甚至是不必要的贅語?或是以為人家在向你挑戰?
倘若一個店主用爽朗的口吻對店員說:
“早!昨晚那麼晚休息,今天還來得這麼早哇?”
也許店員會說:
“早起身體好,今天有何事情要做?”
如此輕鬆地揭開了明朗的一天,員工就主動要求分派任務。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先向人招呼,應受到別人的尊重。
塑造周圍氣氛完全取決於你是否願意與人打招呼。當身處孤獨而想消除寂寞時,若能率先與人寒暄,心裏那層障礙就消除,打過招呼即似撥雲見日,海闊天空。在現實的生活中,家庭生活或上班環境的輕鬆,誠實取決於其成員是否有寒喧心願合作。
在與陌生人的人際交往中,由於彼此都不熟悉,相互間必然存有戒心。因此,必須掌握好分寸,不要寒暄得太過頭,更不能去幹涉對方的事,交談時雙方互相理智地尊重。
三、寒喧與招呼
假如我們在火車上,在辦公室中,或是在家裏,擺出一副“你是你,我是我”的麵孔,如何有好人緣?
所有自認為孤獨的人,均未曾真正努力與人親切交往。如何才能真正用好言語這個上天給予我們的、與我們終生相伴的工具,造就我們輝煌的人類呢,讓我們走出人際關係的第一步——寒喧。
也許有人會說:
“什麼?這些芝麻小事不是每天都說著嗎?”
但是請仔細思量:
“早安!”
“午安!”
“晚安!”
“再見!”
這種一般人所謂的寒暄,其實並不簡單。我們說話的目的各有不同,但總可以歸納為一個:如何取得與對方溝通。溝通的目的就是想把人與人之間拉近距離,建立親密友好的關係。也許有人把它隻當是禮貌的象征,事實上,除了禮貌的形式以外,還有實際的意義。就是做個有效的寒暄吧!讓我們與朋友之間關係更深熱一些。
因此,要想做好人際關係的第一步少不了寒暄,當我們寒暄時應注意的是:
①不要論人長短。
②不要人雲亦雲。
③不要急於應答。
④不要自詡自誇。
⑤不要囉囉嗦嗦。
⑥不要打斷對方和急於告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