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用激將法使對方應允
某一有名的早期天才教育家,他對於不喜愛練小提琴的孩子尤其獨具匠心。在教孩子們練琴時,經常碰到的難題就是兒童學琴意識低落,然而他卻能使這些孩子們個個樂意接受他的指導。用逼迫的方式嗎?不!因為這種辦法隻能收到一時之效,並不能持久,原來他所使用的特效藥就是這麼一句話:
“我想這件事你必定做不好,因為你的技能比人家差,所以你才不想練習。”
隻要是從事教育工作,便經常會體會到這一類情形,尤其是小學生更是如此,他們很少有能夠自動進取的,常以投機取巧的方式來達到他們偷懶的目的。對於這樣的孩子們你若說: “難道你是不喜歡它嗎?”這會毫無效果的,而要對他們說:
“這樣的事情對你來說是稍勉強了點,可能你沒辦法做得更好,因為你的能力比別人差。”
隻要這一句話,大多數孩子都會自發地行動起來。
像這樣的激發效果,對大人或孩子並沒有多大差異。此時若采用強迫手段,非但毫無用處,反而會引起對方反抗的心理。縱使就範了,也不見得能得到什麼好結果。
人的心理有一種特性,往往愈受到壓迫,反抗心也愈強。例如,在娛樂節目進行中,若是規則訂得過於繁雜,便絲毫引不起人們的興趣,倒不如將規則放寬,使參與者個個都能興高采烈。
所以當你有某事需要他人替你代勞時,千萬不可用“你不想做”,而必須以“你是因為能力差,不會做”來激發他,因為前者並不能刺激對方的自尊,後者卻擊中了他的要害,而對方為了挽回自尊,必然會努力做出成績來讓你瞧。
有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也是屬於這一類的人,若有人遇事找他幫忙,他不會輕易答應,但有一個訣竅,就是說句“我知道你是不會做的”,他為了保持自己的自尊,也會勉強地答應下來。
老年人尚且如此,更何況是一般的人。俗話說:“請將不如激將,激將得法,效果會更佳”。
蘇秦當了趙國相國後,便命手下人不露聲色地將張儀接到趙國。張儀到趙國後,蘇秦故意避而不見,好不容易見了麵,又挨了頓奚落。張儀回到客店,一籌莫展,賈舍人替他還清食宿費,並把他送到秦國。到了秦國,賈舍人又拿出好些金錢替張儀在秦國做客卿的費用,張儀要報答賈舍人的大恩。哪兒知道賈舍人可巧來跟他辭行。張儀流著眼淚,說:“我在困苦的時候,沒有人瞧得起我。隻有你是我的知己,屢次三番地幫助我,要不我哪兒有今日。咱們有福同享,你怎麼能回去呢?”賈舍人笑著說:“別糊塗了!‘打開窗子說亮話’,你的知己不是我,是蘇相國!”張儀摸不著頭腦,說:“這是什麼話?”賈舍人對他說:“相國正計劃著叫中原列國聯合起來,就怕秦國去打趙國,破壞他的計策。他想借重一個親信的人來執掌秦國的大權,他說這樣的人,除了先生沒有第二個。他就叫我把先生引到趙國。又怕先生得了一官半職就滿足了,特地用了‘激將法’。先生果然火了,要爭口氣,他就交給我好些金錢非要叫秦王重用先生不可。我是相國手下的門客,如今已經辦完了事,得回去報告相國了。”張儀一聽,不由得愣住了。呆了一會兒,歎息著說:“唉,我自以為聰明、機警,想不到一直蒙在鼓裏還沒有覺察出來。我哪兒比得上蘇秦啊?請您回去替我給他道謝,他在一天,我決不叫秦王去打趙國。”
※對於不易接受你的調譴的人,你不可說他討厭這份工作,而必須說他不會做這份工作。
八、使頑固者接受要求
“推銷,從被拒絕時才開始。”這是有名的推銷保險專家,被稱為世界第一的雷德曼所說的一句名言。
確實也是如此,一名推銷員若因客戶的一句微不足道的反駁話就退縮的話,就根本談不上業績了,所謂推銷手段的高明與否,就在於即使被拒絕也要突破,並設法跳進對方的口袋,掏出對方的鈔票。
那些推銷高手們所使用的方法就是,即使被拒之門外也不退縮,反而厚著臉皮對他說:
“你隻要聽我說幾句話就可以”或“給我5分鍾就夠了”等,提出一些讓對方容易接受的限定條件。
此時,除非客戶已有那種商品,或確實他已入保,甚至他真的很忙,那就另當別論了。但是,對方若無明確的理由來拒絕你,則一經你提出這類限定條件,依人情而言也是不好拒絕的,況且隻是聽你幾句話或是隻需5分鍾。一旦這關被你突破,你已成功了一半。別說是5分鍾了,8分鍾、10分鍾對他來說已無關緊要,隻要你能打動他的心,讓他與你成交並不是困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