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先以大前提揭示的說法
一般人考慮問題不外兩種方法,一是從大前題著想;另一是從細部著想。但是在一般情況下,還是前者較具實用價值。
如果能留意到這點,愈是不易說服的人,愈是顯得容易被說服。
譬如我們可以先說:“細節問題我們稍後再談”,以此先引出其中較易使對方接受的十分之七的大前題部分,至於其他十分之三容易引起爭論與檢討的細節部分,可以稍後再討論。
“為了顧全大局……”、“為了全體的利益……”這些話對方聽後,不但原則上會同意,同時還十分感興趣,我們便可趁機提出其餘的焦點問題,或許他會麵有難色,但經過冷靜思考,比較衡量,最終還是會接納你的意見。
相反,若對方較重視細節部分,我們就必須將重點轉移,將這些細節部分強調為七成,至於大前題則隻占三成,待對方對你的論調感到滿意並發生興趣時,你才提出其餘十分之三的大前題,即使不容易使他接受,但終究也會達到你所期望的目的。
前麵所說的技巧其實都是相同的:主要是視對象來改變方式,若對方是屬前者,我們就須強調大前題;反之,則強調細節部分,隻要他原則上同意接受,其餘的問題便很容易解決了。
※先提出對方容易接受的大前題,則其餘的細節部分就不會有困難了。
十四、故作吝嗇以引起對方的興趣
對於能力較差或新進的職員,如果光是對他說“再加油吧”、“再用點頭腦吧”是無多大效用的,這類忠告雖然偶爾是必要的,但在工作中若經常提出,反會使人感到厭煩,職員們此時最迫切需要的並不是責備或激勵,而是工作上具體的要領。
話雖如此,人心還是相當複雜的,上司若經常喋喋不休地給部下勸言,任何人都會因厭煩而起反感,即使所言對工作有利,部下亦無法接受。你若裝出很吝惜的樣子,使對方覺得這句話非聽取不可,則你的忠言必能順利地讓對方接受。此時他不但不會感覺囉嗦,還會主動地接受你的建議。
假使你有許多忠言要對他說,但若一口氣將它們都說出,所收到的效果必定不大,你必須要很吝惜地一小部分一小部分地說出來,效果才顯著。人們都有這樣一個共性,那就是:越是稀少的東西就越是覺得珍貴,越是難以到手的東西,越想得到。
譬如當你要說出忠言或是工作要領時,便故意裝出很吝惜的神態,然後才緩緩地說:
“好吧!我現在先教你一個好了。”
對方便立刻感覺到你所說的“一言值千金”而聳起耳根傾聽,並且會產生“現在前輩所要說的可能都是一些秘訣,非聽取不可”的期待感。
如果你一開始就說:“這隻有科長和我才知道,其他任何人都不知道。”效果更好。若對方能聳起耳根傾聽的話,那些厭煩的反抗心必定完全消失,並且還覺得你不是在囉嗦。因為你向他表示隻透露一個問題而已,他便會感到很珍惜,千萬不可錯過。
有一次有位實習老師向我們說:“我們班上的學生不和我親近,難道是我不適合當老師嗎?”
我們聽了,仔細考慮後便對他說:“好的!我現在就告訴你一個要領吧!就是忘記自己是一個老師。”
他一聽,更是感到莫名其妙,又說:“這句話我還是不明白。”
“就是要將教師與學生的關係從意識中除去。”
“哦!原來如此,我知道了!具體的說就是要與學生打成一片,是嗎?”
那位實習老師對我們所說的話十分感興趣,之後還一再提出許多問題,我們也盡量將所知道的告訴他,他絲毫不感厭煩地一一聽取。
※即使你有許多忠言,但隻能先告訴對方一小部分,以引起對方的興趣。
十五、觸及對方自尊以得到承諾
美國的卡爾基曾說過一句名言:“將對方視為重要人物並以誠意相待,縱使是敵對者也會成為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