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死要麵子活受罪(1 / 3)

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麵子”這個東西,人人都愛。為什麼?因為“麵子”總是與一個人的人格、自尊、榮譽、威信、影響、體麵等等聯係在一起。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這方麵的詞有很多:如“有麵子”、“愛麵子”、“失麵子”、“給麵子”、“死不要臉”、“真丟臉”、“厚臉皮”、“撕破臉”等等,用得也非常之廣泛。

一個名叫格爾巴特的外國學者曾這樣說:“為了保持體麵,在中國人中產生出外國人無論如何體會不出來的‘麵子’經。‘有麵子’是一種抬高體麵;‘失麵子’是一種有失體麵,而一旦失去麵子等於精神上的死亡;‘不要麵子’是不顧自己體麵。不論什麼樣溫良纖弱的中國人,為了‘麵子’可以同任何強者搏鬥。當‘麵子’受到損害而無力恢複時,中國人會表現出相當的高傲,而為了挽回自己表現這種高傲,激憤而死者不計其數。”

總之,在世人中,中國人特別“愛麵子”、“講麵子”,甚至達到了某種不可思議的病態程度。

林語堂先生就說過:“麵子、命運和人情為統治中國的三女神。”外國學者德勞對中國人就有那麼一種評價:“對中國人大部分行為、態度的分析,窮極到一點就是‘麵子’:那不可思議的感受性,隱秘性、平素被謙讓掩蓋著的根源,在於極度虛榮的、病態的功利主義。”

說得一點都不錯,“愛麵子”、“講臉麵”的確成為支配許多中國人行為的一個基本出發點。因此常就有這麼一句話:“死要麵子活受罪”,一些人為了“愛麵子”甚至可以忍受任何的痛苦,即使自己受罪也無所顧忌。也還常聽到另一種類型的話:“這個家夥,真是撕破了臉了,什麼事都幹得出來。”意思是說,一些人已經連做人的起碼要求都不要了,做什麼事情都不再會感到慚愧。

近年來,因喝酒導致酒精中毒死亡或酒後駕車而發生車禍死亡的案例頗多。這類案例的背後除了不健康的“酒文化”外,還隱藏著一個“麵子”的惡魔。在酒桌上流行這樣一種“說法”:“敬酒不吃吃罰酒。”意思是說,給你“麵子”你卻不要,毫無辦法,隻能給你一點厲害看看了,那就是一種較為嚴厲的懲罰。當然,人們為什麼不肯“吃敬酒”?就是因為這種“麵子”一接受,就意味著要付出更大的代價,相比之下,寧肯受到懲罰,也不願“吃”帶有某種附加條件的“敬酒”了。

那麼,什麼叫“麵子”呢?我們可以從以下這幾個方麵去理解。

第一,“麵子”,這是個含義廣泛、但又具有“不可捉摸”的概念。誠如魯迅先生所說:“如果你不去想它,則它在日常生活中存在並且確實運作著,然一旦你思索它時就會開始混淆起來,想得愈多,混淆得愈厲害。”因此直到現在,對什麼叫“麵子”還尚無有一個為眾人所共識的定義;即使你去翻查一下《辭海》,恐怕也難以找到對它的精確定義來。對許多人來說,“麵子”似乎是一個隻能“意會”不能“言傳”的概念。

第二,“麵子”實際上是個人擁有的成就、聲望、名氣、榮譽、社會地位,甚至包括財富的一種複合體。你成就大了,社會地位高了,錢多了,名氣大了,種種榮譽就會接踵而來,這時,你的“麵子”就會很大、影響也會很廣。你說的話,他人就會聽;你所提的各種要求,(甚至有些純屬“不合理”的),他人也會盡量滿足你;即使你做錯了什麼事情,人們也會顧及你的臉麵,盡量地“不去捅破”等等。不過,麵子這個東西又很古怪,它又不能直接等同於人的成就、聲望、名氣、榮譽、社會地位。有的人成就不高、聲望不大、名氣不響、榮譽不多、社會地位也並不顯赫,然而麵子觀念卻依然很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