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吃醋豆,減少心絞痛
●症狀
經常性的胸部緊悶或心髒有壓迫感,間斷出現心絞痛,疼痛部位多在前胸正中,痛感可放射至咽部、左肩及左臂,可持續幾秒至幾分鍾。
●小妙方
取500克黑豆(或者黃豆)煮熟,加入1千克米醋在玻璃廣口瓶中醃製,半個月後即可取出食用。
心髒,是人體的重要器官,它將人體內的氧氣和營養物質通過血液輸送到全身,維持人體各項功能的正常運轉。而血液給心髒本身提供氧氣和營養物質是通過冠狀動脈來完成的,一旦身體內脂質代謝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質沉著在原本光滑的動脈內膜上,就會在動脈內膜堆積而成白色斑塊,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冠心病。
一般來說,冠心病的主要症狀有經常性的胸部緊悶或心髒有壓迫感,出現間斷性心絞痛,疼痛部位多在前胸正中,痛感可放射至咽部、左肩及左臂,可持續幾秒至幾分鍾。如果患者發生心肌梗死,疼痛症狀與心絞痛類似,但是疼痛持續時間更長也更劇烈,可持續幾小時或幾天,並伴有休克、心力衰竭和心律不齊等症狀。作為一種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如果沒有及時治療和保養,就會發展成冠狀動脈嚴重狹窄,甚至發生心肌梗死,那後果就嚴重了。
如果得了冠心病,醫生一般都會要求病人通過吃藥來控製病情。
但是由於吃藥傷胃,很多老年人吃一段時間就因胃痛而停藥,而一些不傷胃的藥又比較貴,於是有不少患者向我打聽,有沒有花小錢治大病的好法子?我向他們推薦了一種治冠心病的小偏方:醋豆,既經濟又健康,還能當菜長期食用,對冠心病有很好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其實,醋豆就是由黑豆製作而成,黑豆性平味甘,入肝、腎二經,可滋補肝腎,有潤五髒的功能。在我國,很早就有吃黑豆的曆史,《本草綱目》就記載了一位老人“每天就水吞服生黑豆二七枚,謂之五髒穀,到老不衰”的例子。但是,黑豆是如何防治冠心病的呢?有兩個主要原因。
其一,豆類裏含有大豆異黃酮,而黑豆中含量最高。大豆異黃酮可以降低血脂,直接作用於血管平滑肌,抑製動脈血管上的斑塊增大,同時它還能抵抗血小板聚集,避免血栓形成,對引起動脈硬化的基因也有調節和抑製作用。很多臨床上治療冠心病的藥物都是用從大豆裏提取異黃酮而製成的。
其二,豆類中含有大量不飽和脂肪酸,能與血液中的膽固醇結合,生成熔點很低的酯,從而達到降低膽固醇、防治動脈硬化的目的。用醋泡過後效果更佳。
製作方法:
取黑豆500克,去除雜質後,洗淨晾幹,在鍋裏煮熟後,裝入有蓋的玻璃廣口瓶中,接著倒入米醋,將黑豆完全浸泡。待黑豆泡脹後,再加入一些米醋,直到黑豆完全飽和後,再倒入米醋將黑豆淹沒,將瓶口蓋嚴、密封,放到房間陰涼處,半個月後醋豆就做好了,泡好的醋豆呈黑紫色,可直接食用,佐餐亦可。堅持食用,對預防和治療動脈硬化、腦中風和冠心病有一定效果。
除了治療冠心病外,醋豆中還含有醋酸鈣,極易被人體吸收,能防治中老年骨質疏鬆症,還有抗癌、烏發、減肥、祛老年斑的神奇作用。醋豆心絞痛危害大,急救穴位要記牢
●症狀
患者心前區和胸骨後劇烈疼痛,痛感可放射至左肩及左上肢內側,胸內有緊悶及壓迫感、窒息感等症狀,可持續數分鍾。
●小妙方
找到前臂正中,腕橫紋上2寸的內關穴,用拇指指尖有節奏地持續點按患者內關穴,兩側手臂都要按,使之有酸、脹、麻的感覺為佳。
我們在看電影或電視劇的時候,經常看見主人公因為精神受到刺激而發生心絞痛,用手抓著胸口,表情痛苦,搶救不及時的話就會有生命危險。其實,這並不是電視劇的誇張,而是實實在在的生活。
心絞痛,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髒病的主要臨床表現之一,一般在病人情緒激動、受寒、飽餐或體力勞動過後,由於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肌暫時缺血、缺氧而突然發作,發作時,病人可感覺到心前區和胸骨後劇烈疼痛,痛感可放射至左肩及左上肢內側,胸內有緊悶及壓迫感、窒息等症狀,可持續數分鍾,一般休息一會兒或者服用硝酸甘油片後症狀緩解。但如果病人是初次發病,身邊沒有急救藥怎麼辦呢?
一次在下班的路上,偶然看見馬路旁邊圍了一堆人在吵吵嚷嚷,依稀能聽見裏麵“醫生”、“有沒有醫生”的喊叫,莫非是有病人需要救治?我趕緊跑過去,分開人群,就看見一位老人手捂著胸口,表情痛苦地躺在地上,看樣子像是心絞痛發作。我趕緊翻開老人的衣兜,看有沒有急救的藥品,結果看見了一張小紙條,上麵寫著老人的姓名、電話和家庭住址,還在下麵注明一行字:“我有冠心病,如果心絞痛發作,請不要搬動我,替我撥打120,謝謝。”
我趕緊把紙條交給周圍的人,讓他們去聯係老人的家屬,然後讓老人保持平躺狀態,用手指按掐老人手臂上的內關穴,2分鍾後,老人搶救了過來。這時老人的家人也趕到了,將老人送進了醫院。參與救治的人們都長籲了一口氣,紛紛問我是怎麼做到的?我告訴他們,遇到心絞痛發作時,除迅速服藥以外,還可以按壓內關穴進行急救。
具體方法:
1.取穴:內關穴在前臂正中,腕橫紋上2寸。你也可以將左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並攏,將無名指放在右手腕橫紋上,這時右手食指和左手臂交叉點的中點,就是內關穴。此時你握一下拳頭,在兩根大筋中間的位置,就是內關穴(如右圖所示)。
2.找到穴位後,用拇指指尖,內關穴的位置有節奏地持續點按患者內關穴,兩側手臂都要按,使之有酸、脹、麻的感覺為佳。如果點按2分鍾後無效,應趕緊采取其他急救辦法。患者自己也可以在平時用硬幣的邊緣,沿著手腕上下方向滾動按揉,每天堅持半小時,有預防心絞痛發作的作用。
該方法簡單易行,而且效果顯著,在《黃帝內經》中就有關於內關穴的記載。不僅如此,內關穴對預防和治療胃痛、胸脘滿悶、呃逆、腹瀉、孕吐、暈車等都有一定的功效。
肝病痛苦不用愁,甘草泡水解煩憂
●症狀
惡心、厭油膩、食欲差、全身乏力等,可出現嘔吐、腹瀉、脾腫大等症狀。
●小妙方1
喝甘草茶。
●小妙方2
喝泥鰍湯。
肝病是指發生在肝髒的病變,包括以乙型病毒性肝炎(簡稱乙肝)為主的各類肝炎、肝硬化、脂肪化、酒精肝等多種肝病。這是一種常見的危害性極大的慢性疾病,應以積極預防為主。許多肝病患者在經過長久的治療後,肝功能指標有所好轉,但是一停藥,又依然照舊,讓人苦惱不已。
陸先生在某建築公司上班,經常加班勞累,最近又升了職,整日忙於喝酒應酬,總是覺得疲乏,去醫院一查,發現肝功能指標明顯升高,患上了酒精肝。打針吃藥雖然能控製病情,但一是費用太高,長期下去家庭難以承受;二是常年看病讓他覺得很麻煩,也影響工作生活。他聽說我有不少養肝護肝的小妙方,於是想問問我有什麼好的方法。
了解到陸先生的情況後,我告訴他一個最簡單經濟的養肝妙方:
用甘草泡水喝。
具體方法:
用沸水衝泡一大壺甘草,就當水一樣飲用,一天數次,一周喝上幾次。加班勞累、喝酒應酬前也可以泡水飲用。
中醫認為,甘草性平、味甘,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功能。用甘草來治療慢性肝病、保肝護肝有著悠久的曆史,秦漢時期的《神農本草經》就將甘草列為上品,稱其能“主治五髒六腑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力氣、解毒”。現代醫學則認為,甘草裏含有甘草酸等有效成分,有保肝作用,並通過改變細胞膜通透性阻止病毒進入肝細胞,達到抗病毒的作用。此外,它還能集中附著在肝細胞內抑製乙肝病毒,因此在乙肝的治療中具有比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