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死要麵子的人(1 / 1)

“麵子”是豐富的中文詞彙中一個古老的概念,熟悉得讓人熟視無睹。

麵子人人都要,因為麵子包含一個人的自尊成分。但過於愛麵子的人,常常會落人“死要麵子活受罪”的尷尬局麵。死要麵子其實是人的虛榮心在作怪。有些人即使債台高築,也要揮金如土,與他人比吃、比穿、比用、比轎車、比住房、比待遇、比職級……在操辦紅白喜事時,講排場、擺闊氣;在住房裝修中,比豪華氣派;在生活消費中,大手大腳,寅吃卯糧,借貸消費,其目的都是希望他人將目光聚集在自己身上。

林語堂先生曾說過:“麵子、命運和人情為統治中國的三女神。”外國學者德勞對中國人就有那麼一種評價:“對中國人大部分行為、態度的分析,窮極到一點就是‘麵子’:那不可思議的感受性、隱秘性、平素被謙讓掩蓋著的根源,在於極度虛榮的、病態的功利主義。”說得一點都不錯,“愛麵子”、“講臉麵”的確成為支配許多中國人行為的一個基本出發點。

死要麵子會使人變得怪癖而孤獨。例如有一位在某研究所工作的科研人員,技術與學識上也許並不太差,但由於虛榮心、自尊心過強,所以,盡管年逾不惑,卻仍然和同誌們難以和睦相處。原因是他不管是在學術問題的討論上,還是在工作方案的安排上,甚至就連日常瑣事的看法和處理上,隻要別人意見與自己不合,他就覺得麵子上過不去,一點兒也不能容忍,立時發作起來,非要別人按自己的想法去辦不可;否則,就會不依不饒,甚至惡語相加。因為他覺得自己永遠高人一等,意見必然正確無誤,別人隻有跟著走的份兒;否則就是以邪壓正,同時,也是不給自己麵子。正因為他的這種毛病,所以凡與他相處稍久的人,無不敬而遠之,避之猶如瘟疫。

一個人不可能不要麵子,但又不能夠死要麵子。死要麵子的人,往往會真正丟了麵子。關鍵的問題是要搞清怎樣做才算不丟麵子。什麼麵子可以丟,什麼樣的麵子應當要?

一句話,出於虛榮的麵子應當丟,有關人格的麵子需要保,不保何以處世?而保的辦法就是實事求是。事實俱在,曲直分明,麵子不保亦在;嘩眾取寵,裝腔作勢,麵子雖保亦失。其實,“麵子”是中國人心理上的沉重包袱,看似薄薄的情麵,其實質則有令人難堪的苦衷。

收起你的虛榮心

在莫泊桑的短篇名作《項鏈》中,一個叫瑪蒂爾德的美貌少婦,因為虛榮心的驅使向一位貴婦人借了條鑽石項鏈,以便自己在一場晚會中有麵子。不幸的是,瑪蒂爾德在晚會後將項鏈弄丟了。為了償還貴婦人的鑽石項鏈,瑪蒂爾德花了整整十年的時間拚命工作、省吃儉用,方才湊足買項鏈的錢。小說的結局無疑是一個黑色幽默:那個貴婦告訴瑪蒂爾德,她借出的項鏈是一條廉價的假項鏈!

一夜風光,十年苦旅。瑪蒂爾德為她的虛榮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由於虛榮而發生的慘劇,那是最不幸、最惡劣的事。人們因虛榮而送掉怪命的慘例簡直是舉不勝舉的,而虛榮的人能夠永遠維持他的虛榮的例子卻是屈指可數。凡是虛榮的人,他總有一天會和他的鄰人、同事、伴侶、兒女,甚至不知虛榮為何物的自然界發生衝突,而結果一敗塗地。虛榮雖然可以自欺欺人,但它斷然欺騙不了自然,虛榮是對自然的一種侮辱,但自然是不容任何侮辱的。

人類的虛榮之心已經根深蒂固,並且發展得十分普遍,難以鏟除的了。自古以來,有許多哲學家、宗教家對此提出警告,還加以道德的攻擊,然而卻都無用,它不但不曾因此肅殺其威,而且日新月異,越來越猖獗了。要根本鏟除這人類罪惡的根源有什麼徹底的方法呢?或者是否可以把它利用到好的方麵去呢?至少,它的悲慘的結果是否可以設法避免呢?這些問題,現代的心理學家的回答是:“可以的!”

解決人類虛榮問題的根本,不在於如何破壞它的存在,而是在於如何改善它,誘導它走向有用的方麵去的問題。過去的說教者不明白這一層,所以總是失敗。因為破壞虛榮,也許就等於破壞整個的人類呢!人類被破壞到即使隻剩最後一個人,他或許也會為了他的獨存而虛榮呀!總而言之,虛榮隻要往對人類社會有利的路上去,它就非但無害,反而更有益子。誰會否認愛迪生、愛因斯坦等偉大的人物是虛榮的呢,然而他們永遠是世界上最光榮的人。

人如果不能從正道上得到快樂,那麼就會到邪道上去尋求虛榮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