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張也想過要把房子租出去,另外再去市郊租一套房,可聯係中介後才發現,自己這套房子的租金一個月隻有3000多元,扣去自己要租的房子的租金,每個月隻能增加幾百元,連還房貸的零頭都不夠,而且還要讓出屬於自己的房子。她現在想想真是為自己的一時衝動而後悔啊!這樣的日子不是一年半載,而是還有漫漫的20多年在前麵等著她呢!
難道安家就非要買房嗎?我們的快樂僅僅來自於一座房子嗎?如果為了房子而把生活的稱準降到了我們已經無法忍受的地步,那麼快樂將從何來呢?
對此我們不妨想想,其實房子隻是臨時住所,你買了,它隻是臨時屬於你,幾十年之後它又不屬於你了。因此我們不妨看開一點,房子又不是家,它僅僅是人居住的物質載體,擁有固然是好,但沒有也沒什麼大礙。我們應該學著過一下買房的0.8生活,將精力和金錢的80%用在感情和生活上,而用那剩餘的20%去考慮房子的問題。
現在有些在房子上麵看得比較開的人就選擇租房而不是買房,他們的這種選擇,就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態度。
在南京工作的小吳就和丈夫體驗著租房的快樂。小吳畢業時正趕上中國房地產業劇變。結婚前,她和丈夫總期待著房價會降,降到他們可以承受的價格,但沒想到房價卻一年比一年還高。
她和老公的家庭都是工薪階層,兩個人又都剛畢業,沒有什麼積蓄,因此買房對於他們來說可謂是個不小的負擔。但結婚的事家裏人催得緊了,兩個人想想,老婆大人說決定先租房,因為他們實在是不願把後半生的自由都綁在房貸上。就這樣,他們在租的房子裏領證結婚了。
雖說是租房,但能和心愛的人住,兩個人的婚後生活非常幸福。而因為沒有房貸的壓力,兩個人婚後的蜜月還出國旅了趟遊。
我們何不拋開買房的壓力,專注於自己的生活質量,由此我們可以盡情做一些我們認為有價值的事情,而不是整日忙於工作還貸。我們也可以盡情發揮我們的聰明才智,將本來用來買房的錢拿出來進行投資,讓死錢變成活錢,用錢生錢來為我們賺更多的錢。因為隻有脫掉重重的殼,我們才可以飛得更高。
慈烏族:請拿出一點錢來愛自己
在現在的社會中,我們不難看到這樣的場景:隻擁有一個孩子的家庭,夫妻兩人為了給孩子規劃一個美好的未來,省吃儉用,攢了小學的錢攢中學的錢,攢了出國的錢攢結婚的錢,但他們卻不舍得為自己多花一分錢,甚至有時對於自己正常的支出都要百般算計。
為人父母者,總忍不住操心自己的兒女,總是怕兒女在社會上吃虧、走錯路,隻要兒女出現一點問題,就會讓父母的神經緊張得不得了。
胡先生是一個吃了大半輩子粉筆灰的老師,如今他退休在家,一個人守著個大院子,夏天侍弄一下院牆下的一片菜蔬,冬天看看屋瓦上落著的幾十隻鴿子,閑暇時,看幾眼醫書,翻翻唐詩宋詞,這就是他每年重複的生活。他的妻子已經“走”了8年了,兒女們又都不在身邊。他們都隻在春節的時候回來幾天,過了初五,就又四下散去各回各家了。
平時,隻剩一個人的時候,孤獨寂寞悄然襲來。胡老師也曾想過出去旅旅遊,去那些隻在教了一輩子的課本上見過,卻從來也沒有到過的地方看看,但他又實在是囊中羞澀。照理說,教了一輩子書,雖說不是什麼白領行業,但多少也會有點積蓄吧,但胡老師除了這個院子卻身無長物。
原來,胡老師和妻子早年生了兩個孩子,為了讓孩子以後能輕鬆一些,夫妻倆平時省吃儉用,好不容易等到孩子大學畢業,結果兩個孩子一個要出國留洋,一個在國內結婚要買新房。不得已胡老師隻好把最後的積蓄都掏了出來。妻子原本打算等退休以後和胡老師出去好好轉一轉,學人家老來俏補一個蜜月,但這樣一來計劃就要無限期地推遲下去了。最後直到妻子去世,胡老師也沒完成妻子這個心願。
現在每到過節,尤其是中秋,看到鄰居們笑語滿堂,他卻孤燈冷灶相伴的隻有電視,又想起對亡妻的愧疚,不由得感到萬分淒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