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為什麼我們會在無心之中得罪人(1)(2 / 3)

“你這雙皮鞋可真好!我從來沒有看到過這麼好的皮鞋!要是什麼時候我也能穿上這麼一雙就好了!”

“不是吧,這雙鞋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我剛來的時候穿的就是這雙,難道你沒有注意嗎?”顯然盧經理對王會明的奉承並不感冒。

但王會明仍然不灰心,一會看見經理起身倒水喝,連忙笑著過去說:“您親自倒水啊,我幫您倒吧!”接著就跑去飲水機那裏,給盧經理打了一杯水端了過來。盧經理滿意地笑了,回答說:“謝謝你,我現在確實很忙啊!”

王會明高興不已,心想這個方法好像還真管用。

“您親自上廁所啊!”下班前在洗手間遇到了盧經理,王會明滿臉堆笑地說,“您現在挺忙的吧!”

“挺忙連廁所都不能上了嗎?你這個人真是有趣!”盧經理莫名其妙地看著王會明。

王會明遭了白眼,臊得兩天沒再敢和盧經理說話。

這個故事固然是個笑話,但同時也說明了,適度地奉承別人是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使自己的工作得以順利完成、目的得以順利實現的一種方法;但如果一味地隻顧奉承,而不去管時間、地點、周圍的實際情況,那麼往往會適得其反、弄巧成拙。漂亮話說得多了,說得過了,說得不切實際了,就絕不是什麼好事了。

路易十四曾告訴劇作家拉辛:“要是您讚美我少一點的話,我讚美您的就多了。”薩摩薩塔的盧西恩也曾經警告說,聰明的當權者鄙視言過其實的讚譽。

讚美的話說得太多太虛假沒有任何意義。別人聽得多了,也不會產生特別欣喜的感覺,反而覺得有失真誠,甚至小瞧這個人。在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裏,劉姥姥對大觀園的每樣東西都讚歎不已,最後卻成為大家的笑料。因此,奉承並不是要讓我們不分場合不論真相地亂拍一氣馬屁,成功的奉承應該是一種成熟的為人處世技巧。

總之,在和人交往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根據對方的長處給予適當的讚美,切不可奉承過度,否則很容易遭受尷尬,因為別人不僅沒有從奉承的好話中感受到愉悅和滿足,反而認為奉承者在有意諷刺他、調侃他。對此,有的人可能會心裏暗暗生氣,對奉承的人懷恨在心;而有的人則會把不高興帶到臉上來,並嚴詞更正,讓奉承的人無地自容。

懂得傾聽,給別人說話的機會

有句俗話叫:語言是溝通的橋梁。話語是我們日常溝通必不可少的工具,我們要利用它讓他人明白我們的意圖,同樣我們也可以利用它使自己明白他人的想法。

有的人,他們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的口才令人佩服,卻沒有對語言的自控能力,太過強調話語權,凡他們在場的時候絕沒有別人說話的分。而且他們也不分場合對象,濫發議論,對所有的事張嘴即來,更有甚者一味地崇信“實話實說”精神,不顧及聽眾的感受,不考慮講話的後果,想到什麼就說什麼……

這樣的人勢必會給自己和別人製造諸多麻煩,因為我們固然不歡迎除了沉默就是謊言的人,但是,對有話便濫發嘴癢的“大演講家”也很懼怕的。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師焉。每個人不可能在所有的行業、所有的領域都是專家,有的時候多給別人一個說話的機會,也許就意味著靈感,意味著機遇,意味著財富!

作為公司的經理,老朱最近很惱火,供應商已經幾次延誤交期了,造成公司生產非常被動,可現在他們居然還要求漲價,真是火上澆油。

今天上午,老朱又一次因供應商延誤交期而氣得摔了電話。而就在這個時候,一個供應商走進了老朱辦公室。他是一個其貌不揚、極為低調的年輕人。他現在這個時候來老朱辦公室,不正好撞到了槍口上嗎?

老朱正在氣頭上,不想給他說話的機會,一見他進來就沒個好臉色,語氣生硬地說:“你是不是也要漲價?我告訴你,公司定的價格,我沒有權力更改,也沒有時間來陪你談這個事情……”半個小時之後,老朱已經說的口幹舌燥,就想轉身請他離開。

“朱先生,我還沒開口,您怎麼知道我就一定要和您談價格的事。您就不能給我一個說話的機會嗎?”年輕人麵帶微笑,不卑不亢,不溫不火。

年輕人的態度讓老朱意識到剛才自己的失態,語氣變得緩和了下來,探詢地問道:“那你的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