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為什麼我們會在無心之中得罪人(2)(2 / 3)

最後實在是撐不下去了,小孔不得不向小金道歉,讓他請一個真正的木工隊來施工。小金倒是很大度,沒說什麼,但從此以後就再也不敢輕易讓小孔來幫忙了。

為了顯示自己的友善,我們總是會輕易地答應別人的要求,但我們並未注意,如果我們不能保證自己能完全做得到的話,那麼結果反而比不答應別人更糟糕。有時候,對自己做不到的事果斷拒絕,其實也是一件好事。

再退一步講,就算我們擁有幫助他人的實力,我們最好也不要輕易許諾,因為沒人能夠預料到未來的情形。即使我們最有把握的事,也有出現偏差的可能。而當偏差一旦出現,再回頭說“實在不好意思,當初我沒想到”恐怕於情於理都是不能通過的了。

所以我們要講信用,就先要控製住自己的爭強之心,就算是為了不讓自己尷尬,也要學會收斂自己的諾言。我們想幫別人的想法是非常好的,但我們可以先試著做,而不是先把話說滿,因為輕易答應了別人我們有可能做不了的事情,這樣隻會更傷人。而如果別人非要我們給一個口頭的承諾的話,我們就不妨給自己的諾言打個8折,用那20%的話來為那80%的諾言墊底。這樣做到了是驚喜,就算做不到,因為我們事先打好招呼了,也不會讓自己落到出爾反爾的地步。

我國古代有句名言:息爭強好勝的急促之心,不逞無用匹夫之勇。我們杜絕自己魯莽的輕許諾言行為,就會為生活消減很多煩惱和災禍,為自己樹立一個言出必行的誠信口碑。古人雲:“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正是對信守諾言的季布的最高評價。但古人同時也有一句話:千金易得,一諾難求。這也正說明了因為季布不輕許諾言,才能讓他的諾言比千金還重。試想如果季布像某些人一樣,對所有的事都大包大攬,對所有的人都有求必應,那恐怕他這千金一諾早就變成食言而肥了!

一味發牢騷,是在拿別人當垃圾桶

發牢騷是我們表露心裏不滿的一種宣泄方式。在日常的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所煩惱的事情,在不影響他人的前提下,發發牢騷,是能夠發泄掉我們心裏的怨氣,起到一定的心理放鬆作用的。因此,偶爾發一發牢騷也未嚐不可,因為如果我們一再對煩惱的情緒忍住不發作出來,一則未必能化解心中的鬱悶,久而久之甚至還可能“積鬱成疾”,患上抑鬱症等心理疾病。

一個普通的周六的下午,十來個男女聚集在東京市中心一個普通的房間裏,他們專心致誌地講述著各自工作中、生活中出現的問題。他們不屬同一家公司,也不是來自同一個社團,他們甚至相互並不認識,他們隻是想通過這種互相發牢騷的方式緩解各自心中的壓力。

根據官方統計數字,自1998年到2011年,日本的抑鬱症患者人數增長了兩倍以上,從207萬增加到70.4萬。另外,在這十幾年內,包括抑鬱症在內的情緒障礙症患者人數增長了一倍以上,從43.3萬增加到了104萬。高生活壓力、很少交流是造成日本高抑鬱人群的罪魁禍首。而這樣的聚會正是為了那些找不到傾訴方法的抑鬱症患者提供一個傾述的平台,讓他們能將自己心中的壓力以發牢騷的方式釋放出來。組織者有這樣一個目標:讓那些飽受抑鬱症折磨的人能夠重新回到健康的生活中來。

有的時候,我們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來,確實是需要找一些減壓方式的,比如現在社會上出現越來越多的減壓餐廳、發泄屋、髒話屋都是為了這種減壓需求應運而生的。而發牢騷作為最便捷、最經濟的減壓方式,在我們心理和身體健康上麵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視的。麵對著親人朋友偶爾的正常地發一發牢騷,也不失為一種消遣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