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們長期以來就勸告人們,每天至少要做30分鍾適當強度的體格鍛煉,以保持身體的健康。但卻很少有人聽從這一意見,將近2/5的成年人報告說,他們根本不鍛煉。而對越來越多需要減肥的成年人來說,他們更需加強鍛煉。研究顯示,肥胖的人如果進行鍛煉,即使他們沒有減去體重,其死亡率也是習慣靜坐的消瘦之人的一半。
而且,隨著科技的創新,人們辦公環境的改變,很多當初必須由人來完成的體力工作逐漸被機械取代,人越來越長時間地被困在一個叫辦公室的“水泥盒子”裏麵。而調查顯示,和以往相比,人們攝入的平均卡路裏沒有太大改變,但是,每天消耗的卡路裏卻直線下降。由此,我們似乎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現在社會上的很多病症,有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人們缺乏鍛煉。
為了保持自己的身體健康,我們似乎更應該重視一下日常鍛煉,但很多人又由於各種原因是做不到日常鍛煉的。那麼走路,這一最普通簡單的鍛煉方式就應該為人們重視起來。其實社會上早就有了一些以走路來鍛煉身體的人,他們還有一個形象的名字:“走班族”。
周小姐絕對是資深的“走班族”。她是武漢市某眼科醫院的醫生,到目前她已經有將近15年的“走班史”了。
由於小時候家離學校比較近,她從小就是“走學”一族。20世紀90年代末期,武漢的公共交通係統遠沒有現在發達,周小姐家住市區卻在偏遠的市郊醫院工作,隻能每天步行半個小時去搭乘公交車上下班,當時的“走班”是因為沒辦法。
但後來,隨著城市的擴建,周小姐的家搬到了醫院附近,15分鍾的步行距離對她來說早已不在話下。十多年過去了,身邊同事的交通工具由自行車升級到小汽車,李女士仍堅持走路上下班,“走班”似乎已經成了習慣。
在她的帶動下,兩年前,她的老公也開始走路上下班。“以前我老公100公斤還多,體檢血糖、血脂好多項目都超標,醫生說是到了健康‘紅色臨界線’。”走了兩年多以後,讓人高興的是,周小姐老公的身體各項指標都恢複了正常,以前的啤酒肚也悄悄地不見了。
目前,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因此每個人也都應該擁有一副健康的體魄好能享受這美好的生活。與美國疾病控製與防治中心的號召一樣,北京市衛生局日前提出了“日行一萬步,健康你一生”的口號。有關專家指出,每天走一萬步就可以達到健身的目的。對於上班族來說,如果沒有整塊的時間進行鍛煉,可以化整為零,在上下班或辦事、買菜的路上大步快走,如果能達到一萬步,也可以起到很好的鍛煉效果。
國內外研究都證實,每天一萬步,運動量就能達到人體所需的最低要求,如果能夠每天走上半小時到一小時、健走超過一萬步,就能明顯增加健康效益,減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降低血壓、幫助減肥,同時可減低焦慮與沮喪,讓人遠離憂鬱,對生理跟心理健康的幫助極大。
目前已經出現的“走班”其實就是一種健康的隨意的“每天一萬步”的運動方式。走班並不是一般人認為的競走。其實,走班跟比賽場上的競走運動不同,它就是輕鬆地走路,用稍微輕快的速度、微喘的強度走即可,根本不用特別花腦筋去想手要怎麼擺、腳要怎麼抬。
當然,“走班”健身並不僅僅是走路就可以,還需要走得科學,才能獲得良好的健身效果。專家建議,在“走班”時,步行的速度要盡量快,這樣可以消耗更多熱量。當然,對於剛剛開始“走班”的人們來說,步行的時間可以從短到長,速度應從慢到快。“走班”鍛煉身體要適度,運動的時間應控製在30~60分鍾之間。此外,“走班”時應注意衣物的增減,穿得過多或過少都容易引起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