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認識的人當中,大多數人似乎都對生活給予他們的回報極為失望。他們發現,自己從未擁有原來期望的那種未來。當到達他們在年輕時毫不在乎、他們的願望完全應該實現的那些年紀時,他們發現自己非常平庸,個人生活非常普通,非常平淡,遠遠談不上幸福。當他們趕到那裏時,那座從遠處看上去如此美麗的海市蜃樓已經向後退了,但是仍在更遠處向他們招手。
我們感到不滿和苦惱的主要原因在於,幾乎沒有一個人會對自己的所得感到滿足。我們從來不看重小而簡單的東西,總是為了讓自己感到幸福而去尋找某種大而重要的東西——一大筆財富,某個重要的機會,連我們自己也說不出口的某種無限的幸福。我們似乎相信,任何能使我們真正幸福的東西存在於未來的某個朦朧的地方。
“人類痛苦的精神總是力爭使萬物屈服於自己的願望,”弗蘭克·克雷恩博士說。“因此,大多數人的心靈都不健康。他們在與命運進行沒完沒了的戰爭。他們不知道如何為已經擁有的東西感到幸福,因為他們始終都在為沒有得到的東西而勞碌。”
有些人甚至不知道自己在為什麼而勞碌。在你所知道的對生活現狀不滿的人中,究竟有多少人能準確說出他們覺得苦惱的理由呢?他們知道自己在生活中沒有得到滿足,不幸福;他們當中有許多人在世上忙忙碌碌,試圖找到某種無法找到的東西,殊不知他們要找的東西不過是某件有意義的事情的副產品而已;而且這種副產品隻有在他們將那件事情做完之後才能得到。
我們在生活的道路上艱難跋涉,為了得到我們認為可以使自己幸福的東西而奮力打拚——不過,請當心——我們一旦抓住了它們,那種讓我們為這些東西浮想聯翩的魅力便突然消失了!
我們曾經一心追求並且已在昨天得到的那種東西,到了今天便和原來不一樣了。它已無法讓我們感覺到它曾經預示出的樂趣。和以往相比,我們與滿足之間的距離絲毫也沒有縮短。但是,我們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別的某種東西吸引過去了,我們認為這種東西一定能夠補償我們的失望,然而我們將它抓到手之後,結果僅僅是重複了與以往完全相同的感受——失望,醒悟。它無法填補我們內心的缺憾。我們總是有一種永遠也無法滿足的渴望,而且終生都在為滿足這種渴望而努力。
無論我們在物質生活方麵得到的是什麼東西,我們也許可以從這種東西當中獲得某種快樂和安慰,但是它們卻無法滿足我們內心的渴望。它們就像我們在一個大熱天為了止渴而喝的各種飲料,而非清涼的純淨水。我們認為,假如我們能夠得到一些汽水,一些冰淇淋,冰鎮的茶或咖啡,我們的渴望就能得到滿足,但是這些飲料卻達不到這個目的。除了清涼的純淨水以外,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滿足我們的渴求。這種最為簡單最為常見的飲料的所有替代品都缺少某種東西。它們無法讓我們感到滿足,隻會讓我們渴望真正能夠止渴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