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美國地方政府的預算(2 / 3)

預算出來了,資金似乎也確認了,能萬事大吉了吧?非也!美國地方政府的預算執行是一個動態過程,隨著實際情況的變化而變化。這就是量入計出的過程。

大家仔細看一看上麵的列表就可以發現,在七項資金來源中,前六項都與美國經濟發展的“大氣候”有關。所以美國的經濟一有個風吹草動,馬上就會影響地方政府的資金來源。比如,2000年美國科技股票大崩盤,立刻直接牽扯到地方政府。美國全國的地方政府紛紛調整計劃,裁員、減少執行的項目。沒錢寸步難行呀!

大家在這裏還需要注意的是,在美國地方政府的財政管理係統中,沒有“國家撥款”、“國庫”、“上級政府的財政援助”這些概念。聯邦政府的撥款也就是在應急事件中才能有,救命錢,不能用於平時的經濟開發。一旦地方經濟走下坡路,政府的收入就會隨之而減少,結果就是減少政府的項目。

美國地方政府在為下一年度製定預算的時候,總是從對下一年度的經濟展望開始的。所謂經濟展望(Economic Development Perspectives)是指對下一年度的經濟發展作出一個估算,以便可以大概猜一猜政府能有多少“收入”。這種展望雖然是很有理論根據的,但在下一個年度中,任何突發事件都可能影響政府的收入。比如,2001年的“9·11”事件,一下子使得美國全國的旅遊業幾乎停頓,一直到轉年的初春才開始逐漸恢複。就道納斯格羅夫市的情況看,市政府的收入與旅館收入息息相關。沒人旅遊,就沒有人住店;沒人住店,就影響那“33%:銷售稅、旅館稅”。結果,在2001年最後一個季度中,美國地方政府都不得不削減計劃,以減少開支。

這裏有一個問題:為什麼這些當年的事件就能立刻影響市政府的運作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得拿上麵表格中的第一和第四項收入來看看。在美國買東西和住店,交錢時都要同時交納銷售稅。銷售稅的稅率各州、縣都不太一樣。比如,有些州沒有銷售稅,而芝加哥市所在的庫克縣,銷售稅率為8.2%;道納斯格羅夫市所在的角度佩之縣是6.75%,但由於道納斯格羅夫市是有製定“家鄉法規”權力的地方政府,它在縣的稅率上又加了0.5%,使得在那個城市中買東西的人得交納7.25%的銷售稅。這就意味著,如果我們在道納斯格羅夫市的一家商店買一件標價10美元的襯衫,那麼在門口付款取貨時,實際上要交10.73美元。這73美分都要被交到州稅務局,然後州稅務局再將分給縣、市的份額返回到縣、市兩級地方政府。伊利諾伊州每兩個月將縣和市政府的稅返回一次。所以如果在一月和二月這兩個月中沒有多少人買東西,那麼州、縣、市得不到什麼稅收。換言之,如果原來的預算是基於在這兩個月中可以得到100百萬美元的返回來的銷售稅,但實際上才有10萬美元從州裏回來,那市政府就麵臨90萬美元赤字的威脅。怎麼辦?削減政府計劃。

美國地方政府在銀行裏會有一部分救急的銀子,但如沒有應急狀況,是不能動用的。除此之外,沒有在銀行裏存著一大筆錢,錢花光了,政府就要關門。我們以前也聽到過美國某個聯邦政府機構關門了,因為聯邦預算沒得到國會的批準。

這其中的道理十分簡單。再來看看我們那個非洲部落的例子。部落居民連年在自己部落周圍亂砍亂伐,但眾瓶管們卻不聞不問,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終於那個地區開始連年幹旱,種的莊稼是顆粒不收。於是,各家能夠交納的燒餅就越來越少。最後導致眾瓶管得不到工資,解散回家,政府破產!

我們這可不是聳人聽聞。就在我們行文的此刻,加拿大的多倫多市就麵臨破產。市政府麵臨6億美元的財政不足。在2006年作出的2007年的預算,但眼下沒有這麼多收入。怎麼辦?隻好大斧子一掄,砍減項目。哪些項目在被砍之列呢?瞧瞧下麵“可砍”的列表:

·減少救護車服務:節省1.47億美元

·關閉幾個消防站:節省3.45億美元

·關閉幾個公園和鍛煉中心:節省2.97億美元

·減少公交服務:節省2.73億美元

·減少垃圾處理服務:節省2.38億美元

到本章脫稿時,多倫多市政府還沒最後決定到底砍這些“可砍”項目中的哪幾項呢。沒有收入,就無法提供服務。這就是“量入計出”的道理了。

2.美國地方政府的預算過程

政府預算製定的過程體現了我們在上麵介紹的、美國地方政府運作的規則性、公開性和妥協性等特點。從更高的一個角度看呢,一個政府製定預算的方法和預算執行的方法集中體現了一個政府的性質。世界上的任何一個政府,其運作都是以老百姓和工商企業交納的稅為基礎的。於是,如何征稅和從其他渠道得到資金以及如何使用這些錢就是十分重要的政府行為了。

說到預算製定的方式,除了上麵提到的那種“零預算”方法之外,現在在美國地方政府中比較流行的預算方式是所謂的“漸進式”預算方法。所謂漸進,是指每一年的預算是在前一年的基礎上加加減減。由於通貨膨脹的緣故,每年大多是加。為此,被稱為“漸進”。無論是哪種方式,預算的製定是市政府工作人員最恨的一項工作。過程複雜,太多的細節,太多的討價還價,外加老百姓的評頭論足,這些都是招人“恨”的事。現在就讓我們用兩個例子解讀美國地方政府預算的製定過程。

瓶管做預算(調侃版)

在我們那個部落裏,隨著遷移到部落裏的居民日漸增加,瓶管要負責的事務越來越多,瓶管人數也由1個發展到10個。這些瓶管負責的項目包括:管那個瓶子(當然啦)、道路的建設和維修、治安、消防、各家各戶窩棚建築的大小尺寸和高矮,等等。而到每年的9月,瓶管們就會對下一年度所需的燒餅數量進行計算。這個過程大概是如下這個樣子的:

第一,部落中推選出來的那幾位好事者要決定是否還要繼續提供上述的服務。有一些好事者認為,大可不必再讓瓶管們負責消防的事,因為似乎每年部落中都沒有著幾次火。沒必要每天派兩人“守株待兔”,無事可做,白吃燒餅。用今天的標準看,這純粹是一種“近視眼”的表現。

第二,好事者們按照本部落自己製定的法規,將預算的過程公布於眾。所有好事者們在討論預算問題時,必須是在部落成員眾目睽睽之下進行。所以眾部落成員就必須知道預算製定的過程。在這個階段上,公布於眾的還不是預算本身,而是一個時間表。這個時間表清清楚楚地表明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何時瓶管們將提交預算的要求,何時好事者們將要審閱預算要求,何時瓶管們將會修改預算要求,何時好事者們會舉行公開聽證會,何時好事者們會最後批準瓶管的預算,等等。

第三,與上述第二步同時進行的是,瓶管們要準備為自己提出的預算要求作出解釋。首先,他們要求在“治安”這個項目上增加預算。因為部落越來越大,居民越來越多,原來的四個瓶管警察根本忙不過來。而且原來那四頭驢也太老了,必須替換,否則警察們就無法巡邏了。多加燒餅,以便能夠加一個瓶管警察。他們要求增加100個燒餅,其中40個用於去換/買5頭健康的驢。其次,瓶管們提出,必須為道路的維修增加燒餅。鋪路用的石頭子漲價了,原來10個燒餅換一噸的價格上升到12個燒餅一噸了。最後,瓶管們針對一些好事者提出的、砍去消防服務的意見提出了異議(具體內容省略)。

第四,在好事者們仔細地審閱了瓶管們的書麵報告之後,就舉行了公開聽證會,當眾討論有關預算的事宜,並聽取部落中父老鄉親的意見。好事者們知道部落中有人要提意見,但是沒預料到部落居民的反應會如此強烈。很多部落居民都來參加這個聽證,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他們聽說要增加交納燒餅的數量,二是他們聽說好事者中有人提出要砍掉消防服務。這些部落的老百姓,和全世界的老百姓一樣,都喜歡少交稅,還要讓政府提供更好的服務。所以他們在聽證會上對瓶管們的工作效率提出了許多批評。不管是真是假,他們的中心意思就是,瓶管們完全可以不用買新驢,不用增加人數,就可以將工作做好。至於好事者要砍掉消防服務這一想法,眾部落百姓就更不幹了,認為那幾位好事者腦筋有問題。他們說,其他部落都在想方設法將消防工作幹得更好,怎麼這裏卻要想法砍掉?真是匪夷所思,雲雲。他們對於增加修路成本的提議沒有什麼意見,因為石頭子漲價不是眾人所能控製的,道路又非得維修不可。聽證會是公開舉行的,同時有書記員將會議記錄整理好,在部落裏散發(那會兒還沒有電視、收音機什麼的)。這種聽證會要舉行若幹次。在這一階段,瓶管們沒有發言權,隻能看著好事者們和老百姓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