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會議決議基本上就是董事長的設想,因為決議基調已由他領先擬定好,所謂的與會者的討論隻不過是稍加補充或修正罷了。這種表麵大方的行為實際上最為小氣,表麵上給員工越來越多的權利,實際上連員工一點發牢騷的權利都回收殆盡。
厚黑哲理
假大方仗著厚臉皮,真小氣靠著黑心肝,以假亂真,以臉遮心,真真假假,變幻無窮。
化敵為友
眾所周知,朋友越多越好,敵人越少越好。所以,一個人若使自己的朋友死心塌地為自己賣命,並不算最高明,最高明的“作秀”是能夠把自己的敵人感化為自己的朋友,這樣才算做厚黑中的高手。
努爾哈赤是清王朝事業的奠基人。他以十三副遺甲起兵,經過數十年的艱苦創業,終於使滿族發展成為能與明朝抗衡的一股力量。這當中固然有許多客觀因素,但是努爾哈赤善於表演、精於“作秀”,從而廣攬人才的做法,則是其功成名就的重要因素之一。
萬曆十二年(1584年)九月,努爾哈赤攻打翁科洛城,翁科洛有一位守城勇士鄂爾果尼藏在暗處向努爾哈赤放冷箭。努爾哈赤躲閃不及,被射傷了。他拔出帶血的箭,繼續指揮戰鬥。這時,又有一個叫羅科的守城戰士借煙霧的掩護,到努爾哈赤近處,一箭射中其脖頸,雖然未中要害,但“血湧如注,血肉並落”。努爾哈赤頓時昏死過去。攻城部隊隻好撤退。
努爾哈赤傷愈之後,再次率兵,攻陷了翁科洛城,並生擒了上次射傷他的鄂爾果尼和羅科。眾人憤怒地要將二人亂箭穿胸處死。可是,努爾哈赤十分冷靜,對眾人說:“兩敵交鋒,誌在取勝。彼為其主而射我,今為我用,不又為我射敵耶?如此勇敢之人,若臨陣死於鋒鏑,猶將惜之,奈何以射我故而殺之乎?”
然後,親自為二人解綁,並好言安慰。鄂爾果尼和羅科被這一舉動感動得流下了熱淚,他們當即表示願意歸順努爾哈赤,並為其效力。後來,鄂爾果尼和羅科英勇作戰,為努爾哈赤的統一事業立下汗馬功勞。
清太宗皇太極也同樣是一位愛惜將才的馬上帝王。
皇太極即位後,由於滿族人口不多,為了入關打敗人口眾多的漢族人,這就需要吸納更多的降將。所以皇太極特別善待降將並委以重任,他把這個問題看成是打敗明朝,實現統一大業的重要手段,並產生了巨大的效應。
天聰七年(1633年),參將孔有德、耿仲明率官兵數千人自山東登州航海來降。此後又有廣鹿島副將尚可喜、石城島總兵沈誌祥等帶領大批官兵、人口來降。皇太極封孔有德為都元帥,耿仲明為總兵官,其他各官也視功勞分別封賞,並賜賞大量珍寶財物。孔、耿、尚部來降,不僅給後金帶來巨大的政治影響,使後金在同明朝進行改朝換代鬥爭中打開了更廣闊的道路,而且使後金社會內部發生了新變化。清太宗下令孔、耿所部帥旗用皂(黑色),後又規定孔、耿與八個和碩貝勒同列一班,並為之營建府第。崇德元年(1636年)封孔有德為恭順王、耿仲明為懷順王、尚可喜為智順王,而孔、耿與尚獨立分管兩支由漢人組成的部隊,獲得類同八旗主一樣的權力。孔、耿、尚的來歸成為太宗編製漢軍旗的開始,使清軍的實力大大增強,孔、耿、尚為清朝的統一全國建立了汗馬功勞。
皇太極實施的各種善待降將、委以重任的政策,使得皇太極身旁有著一支漢將隊伍,這樣,既解決了清軍軍事將才缺乏的問題,又削弱和瓦解了明軍,不斷壯大自己的力量。
厚黑哲理
通過“作秀”來獲得“仁義”的名聲,進而去感化對手為己所用,這對於正在創建自己事業或者事業正處於上升階段的領導者尤為重要。
攻心為上
掌握了一個人的心,也就掌握了這個人。如此說來,一個領導在管理自己的手下時,就要善於揣摩他們的心理,投其所好,甚至施苦肉計來拉攏他們,所謂“兩軍對壘,攻心為上”,指的就是這個意思。
麵對麵的攻心戰,總的來說,不是為了緊張人們之間的關係,恰恰相反,是為了求得思想溝通,使今後更好地相處。麵對麵的心理戰,還應抱有一種寬大為懷的精神,即使是一些看似無法忍受的事情,必要時也可用以化解對手的不利因素。古代有一個《滅燭絕纓》的故事,很值得我們借鑒。
楚莊王打了勝仗,在宮中舉行盛大宴會,招待文武百官。天黑時分,酒興方酣,忽然一陣疾風,將蠟燭吹熄了,頓時宮中漆黑一團。在慌亂中,莊王最寵愛的妃子忽然覺得有人在拉自己的袖子,意在調戲。一番掙紮,她拔下那人頭上的帽纓,氣急敗壞地到莊王麵前說:“有人在黑暗中要汙辱我,我已拔下他的帽纓,請大王點亮燈,把他抓起來。”莊王說:“酒是我請大家喝的,酒醉了有所失禮,也不能責怪他們,不能為了顯示你的貞節而有辱我的部下。”說罷,舉杯喊道:“今天請大家與寡人喝酒,不拔掉帽纓不能盡歡,來,拔掉同歡。”於是,宮中一百多位大臣都拔掉自己的帽纓,盡歡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