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1章 翻雲覆雨妙法無窮(2)(2 / 3)

厚黑哲理

好色可以說是男人共有的特性之一,但為了事業的成功,一開始不妨偽裝一下,矜持一點,絕不正眼看女人,等待別人自投羅網,自己則坐收漁利。

喜怒無常

喜怒無常往往被人形容為無道昏君、糊塗上司的典型性格。不過,在厚黑看來,這正是那些君主們的高明之處。他們有時把刺殺過他們的仇人任為高官,有時把自己最親密的朋友殘酷殺害,有時你吹捧他他會很高興,有時你讚美他卻可能被殺頭。君主這種“神秘叵測”的特性,源於對皇權壟斷的特別占有欲及對這種極端權力所產生的高度的恐懼感。在封建社會君臣關係已完全為利害、血淚、仇殺關係所籠罩時,製度化的力量,道德倫理的製約作用,已變得微乎其微,隻有依賴這種殘酷、無常的皇權來控製了。

對於做大事的人來講,寧讓人憎惡而恐懼,也不讓人誇獎而輕視。他們將臣屬視為草芥,“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難以容忍臣屬擁有自己的獨立人格和個人主見。對於喜怒無常的君主來說,臣屬更是他們濫施淫威、肆意淩辱的對象,臣屬動輒得咎,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朱元璋到了晚年,更是亂開殺戒,將廷杖之刑引入朝堂,經常有朝臣被杖斃在朝廷之上,使得滿朝文武極度恐懼。上朝時,如果朱元璋將玉帶掀到肚皮底,就是要大開殺戒的信號,滿朝官員人人都嚇得麵無人色,發抖不已;如果玉帶高貼在胸前,就表示今天不會多殺人。朝官每天上朝離家前,都事先和妻子訣別,吩咐後事,這天如果活著回來,便合家慶賀,算是又多活了一天。

朱元璋有個嗜好,喜歡在詩文中吹毛求疵、斷章取義,尤其是從諧音字、同音字中發現“特大的政治陰謀”,從而製造冤獄,殺害無辜。朱元璋做過和尚,發禿如瓢,光亮得很,那麼“光”、“亮”、“生”(同僧)、“禿”諸字絕不許用;朱元璋是農民軍造反出身,不許提“賊”字,甚至“則”與“賊”同音,也是忌諱、禁止之列,違者格殺勿論。

杭州學府教授徐一夔上書頌揚朱元璋,說朱皇帝實乃人倫表率、眾生天生的領袖、千古一帝,其中有一句賦文,說“光天之下,天生聖人,為世作則”。這一下馬屁拍到了馬腿上,捅了馬蜂窩,“光”諷指光頭、“生”譏我當過和尚,“作則”是挖苦我曾經做賊,如此亂臣賊子,竟敢直言咒罵皇上,殺!於是徐一夔被莫名其妙地殺掉了。

中書詹希原,一次奉朱元璋詔令,要他在太學門前寫一個匾額“集賢門”。詹希原是個書法家,想在這人才濟濟的地方露一手,就在“門”字上玩了一個花樣,左邊一直微微鉤起。朱元璋一見,看到了另外的“大陰謀”,怒斥道:“我是要招賢才治國,你這不是想閉門,阻塞我招賢的門路嗎?”於是,詹希原成為刀下鬼,這筆血腥的一“鉤”改用白粉除掉。

朱元璋這看似無理的行徑,其實自有更深層的考慮,他寧肯讓人們認為他喜怒無常而懼怕他,也不讓人們揣摩透他的心思而為所欲為。

因此,厚黑的上司行使權力的過程中,絕不會讓下屬事先能夠有所猜測。他們的運籌策劃和行權處事,就是要有意識地使下屬無法捉摸揣摩。反過來,如果下屬的厚黑能力超過了上司,很可能就會權力易手,寶座不保了。

厚黑哲理

管理者應學會喜怒無常。這裏的喜怒無常,有兩層意思:一是指翻臉不認人,昨天把你當朋友,今天就可能把你當敵人;二是指不可捉摸,讓別人揣摩不透。

口才製勝

無論是出門在外公關交際,還是閉門在內管理經營,口才好的領導最受人尊敬。憑著三寸不爛之舌,把自己的實力吹得響當當、神乎其神。比如你有十萬資產,經你的滔滔不絕一番神侃,給人感覺似有百萬家財。你越是能講,就越讓人認為你有活力、有主張,如果你在施展口才的過程中,確實有三成的話題“侃”到了點子上,那就更令人佩服得五體投地了。用不著多長時間,對方就決定與你攜手合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