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拉近距離攻心術(3)(1 / 3)

理解是一種利益的互讓。這是因為真正要做到"理解萬歲"需要人們在利益上的彼此相讓。這個利益,不僅僅是經濟利益,還包括政治利益、社會利益等等。如果一些人在利益調整麵前不講原則,不講風格,不擇手段,見利就搶,成為欲望的奴隸,在這樣的人麵前,是永遠無法做到"理解萬歲"的。

理解是一種行為的互動。很多人在說"理解萬歲"這句話的時候,更多的是期望得到別人理解的願望,理解自己對不起朋友的無奈,理解自己無法解釋的種種奇怪的行為,但很少有人說,讓我來理解你。理解總是雙向的,當我們在埋怨身邊的人不理解自己的同時,也應該想到站在對方的角度上,理解一下對方。

其實,人與人之間想要拉近距離很簡單,那就是彼此多一分理解,多一份寬容。理解是跨越彼此的橋梁,理解是真誠的,理解是相互的,人們在交往中有了相互理解,感情才會長久,心靈才會相通。

創造良好的交談氛圍

與人拉近距離,交談很重要,通過交談,人與人之間可以多一分了解,從而就縮短一步距離。創造一個良好的交談氛圍,不但可以使交談更加融洽,還能使雙方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20世紀70年代,心理學家亞曆山大等提出了情境同一性原理。他們指出,對於每一種社會情境或人際背景,人都有一種最合適的行為模式與之相匹配,這種行為模式與其情境具有同一性,故稱為"情境同一性"。

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人們發現,如果雙方都能處於情感共鳴的狀態中,那麼這樣的交往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彼此關係的發展。而心理學家認為:在交往過程中,人與人之間感情的認同和共鳴,是通過當時特有的情境刺激所形成的互通和互相感染的結果。因此,在進行社交活動時,我們應該積極創造情境同一性。就此,心理學家提出了以下幾個小建議:

1.創造良好的交往環境

人所處的環境,包括地點、氣氛等一係列因素,都會影響人的情緒。在人際交往中,選擇一個舒適的、氣氛融洽的環境,能使人的情緒處於良好狀態,從而更加容易進入交往狀態。

2.找到共同話題

共同話題能夠引導對方進入自己設置的情境,或者進入對方期望的情境,進而創造出情境同一性。

3.體味對方的情緒

人的情緒是具有波動性的,情緒好能促進人際關係,情緒不好則可能對社交產生負麵影響。因此,要學會體味對方情緒,這樣才能體諒對方,才能做到心中有數,做出恰如其分的反應。

4.利用相似原理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人們總是傾向於和那些與自己有更多相似點的人交往,並且對他們有一種潛意識的好感。因此,努力去發現彼此的相似之處,能夠使自己更容易認可對方,同時也更容易使對方接受自己,進而成功創造情境同一性。

5.塑造最有利於交往的個人形象

對於對方來說,我們的個人形象同樣屬於外界環境中的一部分,因此塑造一個最有利於交往的個人形象也是不容忽視的。真誠微笑,耐心傾聽,談論符合對方感興趣的話題,都可以適當表現自己。

另外,在交談中,一個人的坐向也影響著對方交談的態度。因此,當我們與人交談時,想要讓彼此間的交流進行得和諧而順利,就不得不注意選擇自己的坐向。一般來說,有以下幾點是應該注意的:第一,正常溝通時,側身而坐,或取直角位置為宜。這種坐向傳遞給對方的是一種友好的信息,而不會讓對方有壓迫感和緊張感。第二,在讚美人時要橫向或傾斜交叉而坐。這樣的坐向能讓對方感受到你對他的關注、重視,給人很誠懇的感覺。第三,安慰人時要並肩而坐。這種坐向是一種"我就在你身邊,關懷你、安慰你"的暗示,能讓對方感到溫暖,達到安慰對方的目的。

在交往過程中,有時我們也會碰到保持沉默,始終不願打開心扉與人暢談的人。這時,我們就需要使用一些心理戰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