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說服對方不再堅持己見的方法很簡單,那就是提出更為合理的建議和方案。心理學家指出,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自我"永遠是第一位的。也就是說,如果你的建議讓對方的自我產生了不適感,對方勢必會排斥你的建議。因此,要想讓對方接納你的建議,就要采取迎合對方心理的更好的建議方式。
1.動之以"情感"
心理學家認為,人們在做選擇決定時,有90%是依賴於情感的,在情感的基礎上,才用邏輯加以證明,說明自己的行為多有道。因此,如果沒有喚起對方的情感,隻用嚴格的邏輯和大道理去獻計獻策,那麼,不管你獻的那個計策多合乎道理、合乎邏輯,被采納的可能性都幾乎為零。所以,你不妨為自己的計謀換張臉,把它們"翻譯"成以情感為基調的"諫辭",以清楚具體的好處把對方的情緒調動起來。
2.曉之以"策略"
研究顯示,即使你已經喚起了對方的情感,但空泛的建議仍然不足以引起對方的興趣。因此,要進一步提出具體策略,清楚地闡述動的具體進程,這樣才能讓對方認為你的建議是可行的。讓對方更接近你給他的"果子",從而讓你的建議更具有誘惑力,更容易被對方所采納。
3.勸之以"安全"
每個人在麵對選擇、進行決定的時候,都會考慮其得失。如果風險過大,那麼他采納建議的可能性就很小;如果你描述得完全沒有風險,對方很可能無法相信,進而拒絕你的建議。因此,你應該坦誠地將可能出現的風險告知對方,並針對"怎樣避免消極、不快的後果"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措施。更為安全的建議更加真實可信,因為它能夠減少對方對風險的疑慮,而且能夠刺激對方的動機。
另外,為了堅固被說服者對新建議的信心,我們還需要采用一些心理戰術。
1.讓對方相信建議仍來自他自己
很多時候,被說服者之所以不能夠被說服,並不是因為建議本身,而是因為提出建議的人不是他自己。對於那些自己出的主意,人們往往會表現地更加積極和滿意。因此,如果有意識地提醒對方,這個建議與他的信念。行為以及以前做過的事情是一致的,那麼這個建議被采納的可能性就會更大。
2.示拙於人
很多人認為,向人提出建議和方案的時候,準備得越周全,解說得越到位越好。其實,準備得太周全,反而會適得其反。因此,如果你能在無關緊要的地方表現得不太確定,用一些顯得有些語無倫次的表達方式,反而能夠凸顯自己的真實。那麼,同時也會讓對方相信,你的勸說並沒有取得多大作用,對方之所以能接受,完全是靠自己的理解和決斷。
3.不要強加於人
在想對方提出建議的時候,需要注意的是,即便你非常想要對方接受你的建議,也不應當把這種心情表現得太過確切。因為,人人都有逆反心理,當你越是想要他去做一件事的時候,他往往不是那麼願意;當你不想他去做,或者他不被允許去做的時候,他往往會更主的地去做。
人人都希望采用更好的建議,但人也是有感情的。隻要提出的建議更加合理,提出的方法也更加到位,那麼你的建議就很有可能被接納。心理學家指出,人的情緒是會傳染的。因此,當你提建議的時候,應當用自己的情緒去感染對方。在闡述建議時,時刻從對方的角度出發,情緒高漲、充滿自信地解說,也會在無形中加強對對方的心理暗示。
尋找對方的致命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