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無時不有,無處不在。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隔閡、抱怨、嫉妒、敵對……種種惡劣的情緒伴隨著矛盾蜂擁而至。有了矛盾就需要化解。巧妙運用攻心術,可以讓你化解矛盾於無形,助你遊刃有餘地處理好人際關係問題。
以心換心,用理解來避開矛盾
人際關係中有許多發生誤解的情況,其發生原因有社會的、心理的,但主要的一個方麵是由語言誤解造成的。要知道,語言與理解是緊密聯係的。生活中有很多矛盾,正視和克服這些矛盾,需要積極的交談,通過談話達到理解。
然而,人與人要互相理解是不容易的。有人說,人過一百,千奇百怪。每個人的思想方法、觀點立場不同,生活經曆、性格、品質、習慣、風俗各異,有無數種因素使人不能很容易就互相理解。
理解是由相關的兩方麵決定的,互相之間不理解,自己對自己也常常不了解。有人講自己是急性子,而實際辦事很慢,麵麵俱到,有這種特點的人,實際上應該歸於慢性子一類。有些人馬馬虎虎,大大咧咧,可是對別人的評價很敏感;有人覺得自己性格開朗,但處事時常表現出嫉妒,這些自我認識與客觀評價的不統一,不排除有些人是出於生活的策略,但多數是人們沒有自覺意識到。
現實生活中的種種矛盾,人的性格的多樣化,思想上的種種差異,給人們的相互理解帶來許多的困難,靠回避是不可能的,隻能積極地疏導、溝通、解決,以達到相互間理解與和諧,這就需要交談。
以心換心的交談有利於深入了解自己,進一步了解別人,促進人際關係發展。很多人都有這種體會,一種模模糊糊的想法,在別人的激發下講出來時,往往比自己想象的要好得多,似乎更有條理,其原因就是在交談過程中精力更集中,大腦在短時內高速運轉,會產生更完整的思想輪廓。另外在談話中,要把複雜的思想變成簡明的語言,這也會促使人們更清楚。
她考慮自己的論點、論據和推導過程。還有一點,就是交談過程中,別人對你的想法會加以補充,常因立場、觀點、方法、角度的不同,看到其中新的東西,啟發出更完整的想法來。這時候,就是站在他人的立場,理解他人的最好時機。
如果你想化解矛盾,想得到別人的理解,你就必須先學會理解別人。人的心靈裏有一個共同的原則――平等,這個平等的概念是一個廣義的,比如付出要得到回報、不用金錢衡量人、同情弱者、受害者、反對種族歧視等等。出於這種心理,很多人都不願意主動做某些事,因此如果你想讓別人理解你,你必須先付出誠意。如果你不會身處其境地為別人考慮,不會用別人的眼光看待事物,不會用別人的思想理解事情,別人也就不會這樣做。很多事情是相互的,隻不過主動的一方有種先付出的感覺,想不付出就得到回報的情況也有,但不是經常發生。所以想得到回報必須得先付出,得到別人的理解也是這個道理。
我們還要明白,理解並不等同於同情。有些人的理解更多的是同情,這種理解不是可取得的,即便他是出於好心,但對於解決實際問題也沒有太大的意義。如果一個人需要理解的時候,一般都是需要幫助、認可、鼓勵的時候,此時同情也就是一個安慰劑,不能得到實質的幫助,因此同情不可選。別有用心的人的理解不可取,這些人的理解都是有目的,當目的達到或沒有得逞,醜惡嘴臉就暴露無遺,理解變成了傷害。自己對自己的不客觀的理解不可取,這個通常是自欺欺人的表現,是一種自私的表現,也是傷害別人的借口。
我們還要學會用理智、正確的觀點來看待別人的理解。不是對你好,做一些對你有利的事,你就覺得得到了別人的理解並且意義非凡,這樣很容易就讓別有用心的人給鑽空子了。所以當很多人都給你理解時,你得會判斷別人的理解、分析別人的理解,這才是對待別人理解的最大尊重。當然,人在需要別人的理解時,腦子已經很亂了,也想不到這麼多了,但是我還是提醒一下:有意義的理解才是真正的理解。
理解是不求回報的。當你估計能得到別人的理解而沒有得到理解時,不要覺得你付出得太多了,因為,即使付出也不一定必須得到回報。即使沒有得到他人的理解,我們的理解也算是成功的,因為至少我們不會因為缺乏理解而誤會他人了。
說者無心,小心聽者有意
西班牙有句諺語說"失足尚可挽回,失言無法補救",如果你不想因為失言給自己帶來麻煩,那就不要信口開河,以避免"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粗心的人說話常常不經仔細思考,隻顧自己把話說完,而忽略了"聽者"聞後所想,結果無意中得罪了別人,卻還不自知。有道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而對說者本意的曲解是最常見的,甚至會造成不良反應。同樣的一句話,不同的人說會有不同的效果,不同的人聽到了也會有不同的反應。
有個人請客,看看時間過了,還有一大半的客人沒來。主人心裏很焦急,便說:"怎麼搞的,該來的客人還不來?"一些敏感的客人聽到了,心想:"該來的沒來,那我們是不該來的囉?"於是悄悄地走了。主人一看又走掉好幾位客人,越發著急了,便說:"怎麼這些不該走的客人,反倒走了呢?"剩下的客人一聽,又想:"走了的是不該走的,那我們這些沒走的倒是該走的了!"於是又都走了。最後隻剩下一個跟主人較親近的朋友,看了這種尷尬的場麵,就勸他說:"你說話前應該先考慮一下,否則說錯了,就不容易收回來了。"主人大叫冤枉,急忙解釋說:"我並不是叫他們走哇!"朋友聽了大為光火,說:"不是叫他們走,那就是叫我走了。"說完,頭也不回地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