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有過被別人的"無心之言"刺傷的經曆,在別人看來是平平常常的一句話,卻在我們心裏激起了千層浪,讓我們不痛快。這種旁人一句"無心之言"卻弄得我們如此"不得意"的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瀑布效應",即發出信息的人心理比較平靜,但收到信息的人卻被弄得心理失衡,進而導致態度行為的變化,就如同大自然中的瀑布一樣,上麵平平靜靜,下麵卻浪花飛濺。
說話有說話的技巧,假如出口不夠謹慎,沒有顧慮到聽者的立場,就很容易在無意中傷害別人,而產生一些不必要的誤會。如果我們想在社交場合中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就必須時刻提醒自己,不要犯無心傷人的錯誤,避免自己的一句閑話引起不必要的矛盾。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要做到說話要有所避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禁忌,這些禁忌我們也可以稱之為"雷區",一旦踩上去就會爆炸。因此,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有所避諱,這是對他人的尊重,有利於人際關係的發展。一般來說,以下這些內容是不能碰的。
1.隱私
無論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隱私都是不宜多說的。固然,適當地說自己的隱私,可以拉近彼此距離,但過了頭就會引起對方反感,認為你是個沒有分寸的人;而別人的隱私更是碰不得,既然是隱私當然要隱秘。
2.痛處和短處
一般來說,他人的痛處和短處包括醜陋之點、失意之處、痛悔之事三方麵。對於對方來說,這些都是諱莫如深的,一旦聽到有人提及相似的情況,就會有如芒刺在背般的痛苦。這樣,對方就會對讓他感到不快的你產生反感。
3.說人壞話
對人的負麵評價似乎很容易傳到被評價者的耳朵裏,沒有人會喜歡一個背後說自己壞話的人;即使評價是正麵的,也很可能會在傳播過程中走了樣,給被評價人造成不必要的傷害,也為彼此的人際交往留下陰影。
此外,在與人進行語言交流的過程中,要拿捏好分寸。要想說話不失分寸,除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和思想修養外,我們還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尊重事實
要尊重客觀事實,不要誇大或忽視客觀事實,這樣才能贏得人心,給人以可以信任的印象。
2.控製自己的情緒
在社交場合,溫文爾雅的待人接物方式是普遍被認可的。情緒失控、過於興奮或過於憤怒都是不好的。過於興奮會口出妄言,過於憤怒會口不擇言、傷害他人。
3.注意語言的差異
由於不同民族和地域存在不同的文化差異,某些民族和地區的人有其特有的禁忌,因此,要注意這種差異,千萬不要因一時不察而得罪了對方。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在人際交往中,因為一句話而傷了彼此的和氣得不償失。因此,一定要"慎言"、"善言",這樣才能避誤解和矛盾,讓交往在和諧愉快的氛圍中進行,進而使彼此感情升溫。
把嫉妒之火扼殺在搖籃中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人與人之間相處時間長了,還是會因為升遷、業績、溝通等互動,產生一些矛盾,而嫉妒是組成這些矛盾的必不可少的心理狀態。一不小心招惹上了他人的妒忌,被人腳下使絆子、下黑手,遭人排擠,不僅會給你的成功造成巨大阻力,而且也會讓你內心非常痛苦。
嫉妒是最可怕的一種情感,由嫉妒之心引起的矛盾是非常尖銳的,甚至會帶有不同程度上的傷害性。要找到解決嫉妒的方法,你不妨先利用逆向思維來分析一下對方的心理。
一般來說,自我評價較低的人容易產生嫉妒心理。確切地說,"自我評價"的一個方麵,即自我價值,才是讓對方"妒"火中燒的主要原因。你要清楚,對方的妒火是因為你的存在讓他對自己的價值產生了懷疑才燒起來的,如果不能讓對方對自己的價值進行自我肯定,那麼妒火或許越燒越烈。因此,如果你能讓對方肯定自己的價值,就能釜底抽薪解決問題。
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讓對方肯定自己的價值。
1.向嫉妒者示弱
當一個人獲得成功的時候,有人卻可能因此感到自己是失敗者,是不幸的。這構成了嫉妒心理產生的基本條件。此時,你若向嫉妒者吐露自己往昔的不幸或目前的窘境,就會縮小雙方的差距,並且讓對方的注意力從嫉妒中轉移出來。同時,會使對方感受到你的謙虛,減弱了對方因你的成功而產生的恐懼,從而使其心理漸趨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