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求助於嫉妒者
一方麵,在那些和自己並無重大利害關係的事情上故意退讓或認輸,以此顯示自己也有無能之處;另一方麵,在對方擅長的事情上求助於他,以此提高對方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並讓對方感到你的成功對他並不是一種威脅。
3.讚揚嫉妒者
你的成功使嫉妒者身上的優點和長處黯然失色。於是,一種自卑感在其內心油然而生,以至於自慚形穢。這是嫉妒心理產生並且惡性發展的又一條件。因此,你適時適度地讚揚嫉妒者身上的優點,就容易使他產生心理上的平衡,感受到"人各有其能,我又何必嫉妒他人呢?"當然,你對嫉妒者的讚揚必須實事求是,態度要真誠。否則,他會覺得你在幸災樂禍地挖苦他,結果不但達不到消除其對自己嫉妒的目的,還有可能挑起新的戰火。
4.讓嫉妒者與你分享快樂
在取得成功和獲得榮譽的時候,你不要冷落了大家,更不要居功自傲、自以為是。你可以真誠地邀請大家(其中包括嫉妒你的人)一起來分享你的歡樂和榮譽,這樣有助於消除危害彼此關係的緊張空氣。當然,如果嫉妒者拒絕你的善意,則不必勉強於他,順其自然。在與人交往時,不要經常去談自己得意的事情,也不要過分誇大自己的成績,尤其是在不如意者和不如自己的人麵前,應采取謙虛謹慎的態度。有時也應有意識地暴露自己的一些不足和苦惱,避免激起他人心理失衡,以贏得更多的朋友。如若能真誠地幫助別人,與他人共享榮譽和快樂,則能達到更高的理想境界。
化解嫉妒要及時,最好在事態惡化之前就予以化解,否則等到嫉妒之火越燃越烈時,就很難加以控製了。老話說:"恨是離心藥,愛是膠合劑",消除他人的嫉妒,需要用真誠攻其心理,用愛心感化嫉妒者,從而消除和化解嫉妒。已有原則的忍讓來抑製無原則的鬥爭,這是根治嫉妒的關鍵之舉。如果嫉妒者向你發出挑戰,你不但不應戰,反而退避三舍,以不失原則的適度忍讓來求同存異,都不失為化解嫉妒,消除矛盾的好方法。
巧用"南風法則",化解對立情緒
有一個城市垃圾汙染問題嚴重,為此,市政部門購置了許多垃圾桶擺放在各個路口,然而效果並不理想。接著,城管機構又出台了幾個解決辦法,比如,對亂扔垃圾者處以25-50元的罰款,增加衛生管理員的巡邏等,但問題仍然沒有解決。後來有人設計了一個特別的電動垃圾桶,桶上裝有一個感應器,當感應器感應到垃圾進桶,就會啟動揚聲裝置,播出"謝謝你保護環境"之類的話。
結果,新型垃圾桶一經投入使用,這個城市的垃圾汙染問題顯著改善。其實,這個原因很簡單,其根本就在於,這種做法使市民們意識到,市政當局和市民們是同一陣線的,都在為了城市的良好環境而努力,因此雙方沒有什麼隔閡,沒有隔閡自然就容易合作愉快。相反,增加罰款和巡邏人員的方法,從一開始就形成了對立的關係:一個罰款,一個不要被罰款;一個要抓,一個被抓。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有些市民即使以前不會亂丟垃圾的,也變成亂丟的了。
以上這個化解對立的方法,就是利用了著名的"南風法則"。"南風法則"出自於一個寓言。法國著名作家讓·德·拉封丹寫過一個"北風和南風"的寓言:北風和南風都覺得自己比對方更有用,於是就相約了一場比賽,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首先讓街上刮起了冰冷刺骨的寒風,而且越刮越大,結果行人為了抵禦嚴寒,把大衣越裹越緊。而南風則徐徐吹起了暖洋洋的風,頓時風和日麗,行人覺得暖和了,大衣有些穿不住了,就開始解開紐扣、脫掉大衣,南風獲得了勝利。
"南風法則"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溫暖勝於嚴寒。我們在轉化對立矛盾的過程中,運用"南風法則",對他們采取"暖風長吹"、"細雨潤物"的教育方法,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個初中女學生深深地愛上了她的男教師。麵對這個已婚的男人,女學生陷入了深深的痛苦而不能自拔,於是寫了一封熱烈的情書投入了郵箱,過後他又自怨自恨,恐懼萬分,怕家長知道責罵,怕同學知道譏諷,怕這位老師從此鄙視她,她因此而感到無地自容,甚至想到死。他想將信從郵箱取出,但已不可能。第二天隻好硬著頭皮上學。但看看老師的眼光,正常;同學的目光正常;家長的目光和舉動也沒有什麼異樣。她的恐懼感漸漸地減弱了。但依然未免還有些緊張。過了幾天,這位男教師借故在班上發了一通牢騷,說現在的郵局真不負責任,常常將我的信件給弄丟了。這位女生聽了,一塊巨石終於落地了。好像一切都沒有發生。
這位男教師在處理這件事上,巧妙的運用了南風效應。其實,對這件事,他大可以將信交給校長,以表明自己的清白;也大可以交給家長,以顯示自己的高尚。但他沒有這樣做,與其與這個學生對立起來,大張旗鼓的吹一吹"北風",還不如選擇化作一團暖洋洋的"南風",將其巧妙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