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縱橫職場攻心術(2)(1 / 3)

知人,即如何識別人才,認識人才的獨特專長、興趣、弱點及內在的價值取向和人格特質等。如果不清楚這個人的才能特點,就無法做到很好地使用和發揮其價值,所以,知人是善用的先決條件。現代人力資源管理關於識別人才的方法和工具很多。找對人,才能做對事,管理者對此深信不疑,並為此投入眾多的資源和精力。為了確保找對人,人力資源管理界發明了很多測評工具和麵試手段,心理的,行為的,模擬的,案例的,小組的,壓力的……琳琅滿目,數不勝數。

其實,人才招聘遠不等同於人才識別。很多人認為,人才一旦錄用進了公司,就以為完成了人才的識別。事實上招聘選擇隻是識人的前奏曲而已。短短的幾個回合測評和麵試,隻能對人才認識個大概。更多的是了解其浮在冰山上的、看得見的一些才能。路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見人心即識別隱藏在冰山下的關鍵特質,比如誠信、創新、責任、合作、主動、價值取向等等。

善用者,必"用其長,避其短"。即使非常優秀的人才,往往缺點也比較明顯,因為太突出太優秀,其缺點也因為參照物鮮明對比而放大顯眼。因此,用其長,避其短,才能實現人盡其才。善用者,必"用其長,容其短"。既然給了其位,就應該讓其盡情表演。麵對人才的某些驚人之舉,以及毫不客氣地挑戰老本的觀點和看法,每遇此景,如果做領導的能夠給下屬以大海般的包容的接納,那麼,就做到了知人善用。

在現代管理中,選人用人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能級能質與崗位要求對應。所謂能級是指人才能力的高低層次,能質是指人才能力的不同素質類型。能級、能質與崗位要求相對應的原則,就是根據不同人才係統對人才能級、能質的要求,選用具有相應能級、能質的人才,保持係統的有機協調和動態對應,實現因事擇人,量才任用。但是,由於人才的能級和能質不易把握以及其他原因,在選人用人時,常常失之偏頗,造成能級、能質與崗位要求的不相對應。因此,在選拔人才的過程中,應當避免以下三種用人偏頗。

1.大材小用

關於大材小用的危害,著名管理學家理查·柯乃洛說過,"將小問題交給"解決大問題"的人手裏,比之將大問題交給"解決小問題"的人手裏還要糟。將小問題交給"解決大問題"的人物,他們必然厭煩乏味,不僅把興趣轉移到別的方麵,而且還會離你而去,那就等於糟踐人才"。關於此種消極怠工的表現諸葛亮解釋得非常有道理:"大賢若處小任,往往以酒糊塗,倦於視事。"

常言道,人才難得,才幹超群的人更是"鳳毛麟角"。理查·柯乃洛說:"大多數人都喜歡解決較容易的問題,因為它能令人愉快。但也有人喜歡處理艱難的問題,從而使自己得到鍛煉和發展。隻是這一類人比較少,一旦你發現了一位善於"解決大問題"的人,你可得抓住他,他可能就是一位未來的成功者。"

2.小材大用

在現代社會中,小材大用的現象很普遍。論資排輩、任人唯親等觀念經常在一些人頭腦中作怪。有些領導缺乏對下屬的了解,僅憑片麵印象用人。於是,一些無德、無才、無智、無勇的庸人時或被推上重要崗位,濫竽充數,貽誤了事業。

3.用人所短

講"能質",就是指人才能力的不同素質類型,切忌錯用。諸葛亮一出祁山失敗,在於錯用了馬謖守街亭。馬謖追隨諸葛亮多年,為他出過不少好主意,雖然是個好參謀,但卻不是一個獨當一麵的將才。諸葛亮偏偏在關鍵時刻讓他去守街亭,失敗是不足為怪的。

能級、能質與崗位要求對應的原則,從理論上講並不艱深難懂,但操作起來確也不是輕而易舉的。為力求避免大材小用、小材大用和用人所短等現象發生,在選人用人時,應注意對人才的能級、能質做客觀的、綜合的考察。然後還要考慮人才的能級、能質與崗位是動態對應的。因為人才的情況在變化。要允許人才流動,能上能下。此外,要使崗位能級要求略高於人才的能級水平,這樣才具有挑戰性,催人奮進,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潛能,促進人才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