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別讓“敏感”成為社交的障礙· ·· · 寬容別人就是寬容自己
湘軍首領曾國藩是清朝家喻戶曉的人物。他手握重兵,屢敗之後終於擊敗太平軍,為自己揚名立萬。但很少有人知道,曾國藩在少年時期曾受過很多氣。
曾國藩在嶽麓山上的嶽麓書院讀書時就屢遭同學欺負。當時,他的書桌,麵窗而置,且緊挨著窗戶,而某同學的書桌,放在離窗戶稍遠的地方。於是,這個同學便不幹了,憤怒地對他說:“我案頭的光,都是從這孔窗戶射進來,你擋在這裏,不就擋了我的光了嗎?”
可是,曾國藩卻不慍不怒,問道:“我的桌子該放哪裏?”這位同學一指床頭的位置:“放在那邊去!”他居然二話沒說,真的把桌子搬到了床邊。
夜裏,他讀書,同學又不幹了,嘲諷他說:“白天不好好讀書,到夜裏就磨磨嘰嘰,你還讓人睡覺不?”他又未做任何辯解,退居一隅,悄悄默誦。
而就是這樣一個沒有脾氣、任人欺負的曾國藩,他的名字載入史冊,成為大清一代名臣。
在這個故事中,我們看到年少的曾國藩已有容人之魄力。而他的這種性格也在他日後的為將生涯中有所反映,在與太平天國的前幾次交手中,湘軍屢敗,但曾國藩往往都會寬容他手下的將領,因為他知道,失敗的責任不在他們。因此,他手下的將領都十分賣命,最後,也是他們幫助曾國藩一步步走上人生巔峰。
但有些人卻不是這樣,他們處處都想表現出自己高高在上,不可侵犯的架勢,眼裏容不下任何人,覺得誰都不如他,誰也不能騎到他頭上。別人一旦得罪了他,就會招致一頓狂風暴雨,難以收場。
試想,你容不下別人,不肯包容他人,別人怎麼會喜歡你呢?這樣的人能不心累嗎?
俗語講:能容人者得天下。大海的寬廣在於彙集大大小小的川流,人生的苦痛如同這些水有一定數量,既不會多也不會少。我們承受痛苦容積的大小決定著痛苦的程度。所以,當你感到痛苦的時候,就把你的承受容積放大些,不是一杯水,而是一個潮。而且,寬容別人其實也就是寬容自己,每個人身上都有其特質,而我們也不可能成為聖人,總有倒黴或者不順的時候,今天你不寬容別人,明天別人怎麼會去寬容你呢?
春秋時期的楚懷王就深諳這個道理。
有一次,楚懷王宴請大臣。席間歌舞妙曼,美酒佳肴,燭光搖曳,氣氛十分熱烈。懷王命令兩位他最寵愛的美人許姬和麥姬輪流向各位敬酒。忽然一陣狂風刮起來,吹滅了所有的蠟燭,漆黑一片,席上一位年輕的將軍乘機摸了許姬的玉手。許姬一甩手,把他帽上的纓子折斷,匆匆回到座位向懷王告狀,要求查處那個無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