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製度授權——讓管理回歸簡單 忽略雞毛蒜皮的事
管理者每天都要麵對一大堆大大小小的事情,有些事情很重要,有些事情不重要,有些事情很緊急,有些事情不緊急。對於這些不同類型的事情,管理者如果不能進行科學地統籌安排,而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往往就會把自己搞得手忙腳亂,最後還會把事情辦得一團糟。聰明的做法是,忽略雞毛蒜皮的小事,把精力放在大事、要事、緊急的事情上。這樣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某廣告公司的業務主管的辦公桌上,每天都有堆積如山的文件,他經常被這些工作壓得透不過氣來。自從參加了一堂管理著教育培訓課後,他學會了統籌安排自己的工作,學會了分析工作的重要性。回到崗位之後,他馬上對自己的工作進行歸類。
首先,從那些文件中找出重要且緊急的文件,第一時間批閱。對於其他的文件,他一一分配給下屬,讓下屬自己去處理。其次,他養成了每天上班時做計劃的習慣,這個計劃也許寫在紙上,也許留在大腦裏,即每天給自己定一個目標:今天我要完成哪些工作,先做什麼,後做什麼。有了清晰的計劃之後,他每天都能按部就班地工作,再也沒有慌亂的現象,也不會像以前一樣遺漏重要的工作,而且他還有充裕的時間去做新計劃的推廣工作。
管理培訓專家餘世維曾經說過:“做一個管理者,不要花太多時間在小問題上,要多花時間在目標上。如果一個主管把精力放在小問題上,就會忘記自己的目標,會喪失創造力,或者至少會逐漸枯竭。很多主管好像很忙,其實常常都是空忙,他們每天花90%的時間去做對公司隻有10%的貢獻,這種缺乏效率的一個主要原因是他們隻注意小處。”
餘世維的話告訴我們,做事要懂得取舍,做事要看大原則,要把握大方向,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大事”上麵,比如,製定戰略決策,研究產品的市場潛力,分析市場,管理員工等等。如果做好了這些大事,還有空閑時間,可以再去做那些相對不那麼重要的小事。
權威不等於紀律
一位資深老教師向幾位年輕的新教師傳授教學管理經驗時說:“三分教,七分管,教得再好,管不住學生,學生的學習效果一樣不好,管好學生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所在。你們在學生可以時刻保持微笑,可以與學生在課餘時間打成一片,但是如果學生不好好學習、課堂上搗亂,你一定要嚴懲不貸,這樣對其他學生能夠起到警醒作用,對管好班級很有幫助。”
其實,管理班級、管理學生與管理企業、管理員工的道理是一樣的,管理者有權威,有威信,有影響力是好事,管理者與員工打成一片,與員工關係和諧,在大家心目中是個很好相處的人也是好事,但這一切都不能替代公司製度的作用。因為製度是製度,權威是權威,員工不會因為你有權威,就自覺地管好自己,更不會因為你好相處,而認真地遵守製度。
陳希是一家健身器材公司的技術部經理,有一次,他見客戶的時候,從客戶那裏得知自己的部門中有兩名下屬拉私活。回到公司後,陳希將那兩位下屬叫到辦公室,開門見山指出下屬的錯誤行為。兩名下屬倒也沒有狡辯,乖乖地承認了自己的行為。但他們並沒有慌張,而是笑嘻嘻地對陳希說:“陳總,我們知道這樣做不對,你原諒我們吧,以後我們不會再犯這樣的錯誤了。”
陳希非常生氣,因為平日裏這兩位下屬與他的關係很好,經常下班後一起喝酒、吃飯,有時候周末還一起出來玩。由於陳希能力突出,為人正直且非常敬業,因此,深得兩名下屬的仰慕。加之陳希年紀比這兩位下屬大,因此,他們都把陳希當成大哥,平時對他特別尊敬。令陳希無法接受的是,一直以來對自己心服口服、言聽計從的下屬,居然做出違反公司製度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