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製度管人,按規章辦事173(1 / 2)

第十三章製度授權——讓管理回歸簡單 不一定每個崗位都要用最強的人

看過NBA籃球賽的人都知道,NBA30支球隊,沒有一支球隊在各個位置上的球員都是最強的。即便每年奪得總冠軍的球隊,其各個位置上的球員也不是最強的。可能有人會問:為什麼不組建一支全明星球隊呢?這樣不就十拿九穩奪得總冠軍嗎?

這個想法很好,但它有幾個問題:首先,組建全明星球隊,要付出高昂的成本;其次,打籃球並不是“最佳球員+最佳球員=最佳戰績”的運動,因為它涉及到球場上的配合,因此,全明星球隊也不一定去的最佳戰績,不一定能奪得總冠軍。

話又說回來,要想奪得總冠軍,並不一定要讓每個位置上的球員都是最強的,隻要最關鍵的位置上用最強的人,有進攻尖兵,有防守大盾,再配上中不溜的球員,球隊一樣能取得好成績,甚至奪得總冠軍。比如,當年“科比+奧尼爾”組合,連奪三個總決賽冠軍,就是最好的說明。

企業用人與NBA球隊用人的道理是一樣的,不一定每個崗位上都用最強的人。日本“經營之神”鬆下幸之助就是這麼認為的,他說:“不一定每個崗位都必須選擇一個非常精明能幹的人來擔任。”這在常人來看是很難理解的。

鬆下幸之助的解釋是:“如果把十個自認為一流的優秀人才集中到一起做事,每個人都有他堅定的主張,也就是十個人有十種不同的主張,最後根本無法決斷出一個結果,計劃也就無法推動。十個人中隻要有一兩個傑出人物即可,其餘的可能是平凡者,事情反而得以順利進行,因為其他人會心悅誠服地遵從那一兩個才智出眾的領導者。”

現實中很多例子可以證明鬆下幸之助的觀點,比如,有些公司擁有很多一流的大學畢業、資曆很出眾的人才,按常理來說,這些公司應該發展得很好。可實際上,某些由二流人才組成的公司,幹出的業績比一流人才組建的公司更好。因為都是高材生、都是人才,一旦沒有配合好,大家各有各的想法,誰都不服誰,結果造成企業內耗,反而會阻礙企業的發展。

相比之下,我們看看西天取經的團隊——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在四人中唐僧算得上是優秀的領導者,孫悟空是一流的人才,而豬八戒和沙和尚,隻能算得上二流的人才,但是他們四人搭配在一起,卻成功戰勝了取經路上的妖魔鬼怪,克服了重重困難,最終成功取得正經。由此可見,知識水平、能力才華不同的人才搭配在一起,一樣可以讓企業蓬勃發展。當然,其中重要的條件是要有英明的領導者。

不要把自己的意見強加於人

有一則笑話,值得每一位管理者玩味:

一位眼科醫生為病人配眼鏡的時候,把自己的眼睛取下來,給病人試戴,理由是:“這個眼鏡我戴了了10年,效果很好,送給你吧,反正我家還有一副眼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