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人的血液和皮膚為什麼是藍色的
大家知道,世界上人種可分為白人、黑人、黃種人等,無論他們的膚色如何,其血液都是鮮紅色的。可是,地球上某些偏僻的地區,生活著一些藍色皮膚的人群,而且他們的血液也是藍色的。
一支考察隊在非洲西北部的一個與世隔絕的山區考察時,發現了這種藍皮膚的人。這是一個龐大的家族,他們過著狩獵和群居的原始生活,用獸皮和樹葉當作衣服。他們的皮膚呈淡藍色,並且血液也是藍色的。
在這之後,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醫學院的著名運動生理學家韋西,到南美洲智利安第斯山脈探險時,在奧坎基爾查峰海拔6600米的高處,又發現了渾身發著藍光的人種。在這樣的高峰上,空氣中的含氧量比海平麵少50%,就是身強力壯的登山運動員也感到行動吃力,但這種奇異的藍色人,卻能進行各種劇烈的體力勞動,這真是個奇跡。
另外,在美國肯塔基和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中,也生活著為數不多的藍色人。
為什麼這些人的皮膚和血液會是藍色的呢?科學家們對此進行了研究探討,持著不同的觀點。
一種觀點認為,皮膚的顏色和血液的成分密切相關。血液中的紅細胞含有一種叫“血紅蛋白”的紅色蛋白質,因而使血液呈現紅色。而藍色人的血液中有一種“超高壓型蛋白”,但沒有控製這種蛋白的酶,所以他們的血液呈藍色,致使皮膚也呈藍色。
一些美國科學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在血細胞中,血紅蛋白的主要職責是輸送氧氣。當氧氣充足時,血紅蛋白呈現紅色,所以常人的血液皆為紅色。但當缺少氧氣時,血紅蛋白就會變成藍色。藍色人全身藍色,可能就是高山缺氧所造成的。
另有一些科學家則認為,藍色人是一種病理狀態,是由於血液中某些化學成分發生了異常變化,而使血液呈現藍色。按照遺傳學說,決定生物性狀的是遺傳基因,這些人的血液之所以呈現藍色,就是由於某種“特殊病態基因”造成的。這種含有錯誤遺傳信息的基因,指導和決定了細胞蛋白質的結構發生變化。藍色人的血液變藍很可能是這些方麵出現了差錯。
此外,也有的科學家提出,藍色人的血液發藍可以從某些動物具有藍色血液中得到啟發。一種海洋動物叫做“鱟”,它的血液是藍色的。而海蛸這種軟體動物血液卻是綠色的。原來,血液的顏色是由血色蛋白含有的元素所決定的。含銅元素的叫做“血藍蛋白”,使血液呈藍色;含釩元素的叫做“血綠蛋白”,使血液呈綠色;含鐵元素的叫作“血紅蛋白”,使血液呈紅色。雖然血色蛋白不同,但在動物機體裏,都起著吸收氧氣、排出二氧化碳的作用。
關於藍色人的說法各執己見,爭論不休,到底哪種說法對呢?還有待於繼續探索和研究。“肉身”為什麼不腐
1989年10月安徽九華山發現一具已死了四年還沒腐爛的屍體,死者是一位名叫大興的和尚,是四年前人們把他盤腿打坐在缸中的。
這具屍體成為九華山第八具木乃伊,佛教界稱之為“肉身”。
大興和尚是安徽太湖縣人,1913年隨祖父來到黃山屯溪蓮堂,17歲上九華山出家,後住雙溪寺到老。1985年2月初,大興不小心摔傷了腳,和尚們張羅著給他治病,他婉言謝絕。2月13日,大興停止進食。當時大家問及後事如何安排,他提出死後保留肉身。為不使大興難過,大家當麵同意了,並保證“隻要能留下來,就給你妝金供奉”。但人們都充滿疑慮,畢竟肉身不腐的事情誰都沒有見過。2月17日大興圓寂了,經九華山佛教協會和雙溪寺住持妙恒商議後同意,大興屍體沒有火化,按佛教的習俗舉行葬禮,2月19日,人們把大興盤腿打坐的屍體放入缸中,又在缸裏放入60千克木炭和生石灰做幹燥劑。蓋好蓋子,把缸放到室外,當地農民又自發地在缸外修了一座2米多高的磚塔。4年之後,雙溪寺決定開缸。兩位和尚揭開缸蓋,忽覺一股異香撲鼻而來,大興端坐在缸裏,身上原來嶄新的袈裟已全部爛掉,隻剩幾根原來縫衣用的尼龍線。坐化時,大興脖子上還持了一串羅漢珠,當時怕斷,特地用鐵絲串著,沒想到鐵絲也全部爛掉,羅漢珠全部落入缸底。
金屬都被腐爛,而大興的身軀卻完好無損,無一處腐壞,隻是皮肉已收縮變硬,但臀部、臂部等肌肉豐厚處仍稍有彈性,更令人吃驚的是,他的一些主要關節居然還能活動,而且其皮膚肌肉仍有一定張力。為防開缸後肉身腐爛,和尚們立即采取了一些防腐措施,給肉身裹上皮紙,又塗上生漆。1990年4月,肉身又被裝上金,正式在雙溪寺供奉。
自古以來,九華山已有過7具肉身,其中最早的一具是開山祖師——地藏。據說地藏99歲圓寂,3年後,肉身不腐,現葬於“肉身寶殿”內塔下。現在,大殿依然聳立,隻是殿內到底有沒有地藏肉身誰也說不清楚。除此以外有一位和尚不但肉身保存下來,而且對其生平還有據可查,那就是一名叫無瑕的和尚。無瑕生於明萬曆年間,106歲時圓寂。圓寂3年9個月後,人們在他坐化的東崖峰山洞,發現了他的肉身和他用自身血和金粉調和寫的經卷。為保護其肉身,1066年8月,幾位和尚將其藏在寺外的一個土坑裏,下墊磚砂頭,中間用鐵棍撐住,上麵將石板揭開,發現裏麵已被泥土埋住,但出人意料,肉身竟完好無損。
屍體為什麼在九華山不腐?人們現在還不能作出任何可以令人信服的解釋。但願科學家們能早日揭開這個九華山肉身不腐之謎。
千年不朽的肉身
現保存於日本橫濱鶴見區總特寺的中國唐代高僧無際禪師的肉身,曆經多年而迄今保存完好,被學術界視為“世界奇跡”。
唐貞元六年(公元790年),91歲高齡的無際禪師感覺自己活不了多久了,於是悄然返回故鄉湖南衡山的南台寺,停止進食。隻囑咐門徒將他平素搜集來的百多種草藥熬湯,他每日豪飲十多碗。飲後小便頻繁,大汗涔涔。門徒紛紛勸阻,大師隻是笑而不語,繼續飲用這種芬香無比的湯藥。一個月後,他變得麵色紅赤清瘦,兩目如炬。有一天,他口念佛經,端坐不動,安詳地圓寂了。又過了一段時間,禪師的肉身不但沒腐,而且芬芳四溢,門徒及當地善男信女大感驚詫,認為這是禪師功德無量的結果,便特地建了寺廟敬奉。千多年來,香火甚盛,曆久不輟,一直到清末民初。
二十世紀30年代,軍閥割據,戰亂頻繁。日本間諜渡邊四郎便乘亂毒死寺內的小和尚,將無際禪師肉身移置寺外隱藏起來。不久後,該寺廟毀於兵火,人們都以為禪師的肉身也一起在這場大火中遭難了。
抗日戰爭末期,渡邊便偷偷地將肉身偽裝成貨物,裝船經上海偷運到日本。
起初,他秘密地把禪師肉身放置在的鄉間,後來移置在東京郊外一座小山的地下倉庫裏,並沒有向外界宣布。
1947年,渡邊染病身亡,在清理遺物時,人們從其日記中得知這一重大秘密。日本當局當即派人打開倉庫,隻見禪師盤腿而坐,雙目有神,如活人一樣。專家指出,木乃伊的保存是人工藥製的“軀殼”,並不稀奇。但暴露於空氣中的肉身千年不朽,實為世界一大奇跡。經檢查,禪師腹內無汙物,體內滲滿了防腐藥物,嘴及肛門均封住,這些都是肉身不朽的基本原因。
禪師肉身千年不朽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麼,還有他臨終前飲用的大量湯藥究竟是些什麼草藥,人們對此就不得而知了。
當代為何有不腐的屍體
有人說,如果屍體經過藥物等人工處理,不會腐爛也不稀奇,而我們所說的是在無任何人工處理的情況下,在這平常的自然環境中,竟有不會腐爛的遺體,令人稱奇不已。
這事發生在河北的香河縣,在香河縣一個姓周人家裏,放置著一個玻璃製成的透明棺形罩。罩內,一位身材不高、神態安詳的老太太靜靜地睡著。她就是逝世了近8年的周鳳至老人的遺體。倘若你在遠處觀看,你會以為老太太是睡著了,隻有當你走上前去細細察看,才會發現經過近8年的自然風幹、水分蒸發,老人遺體的肌肉已呈塌陷狀,全身骨骼輪廓清晰可見。然而,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竟是一具未用任何醫學手段處理的自然木乃伊。這是什麼原因呢?通常情況下,人死後,遺體如果不加以適當處理,就會慢慢腐爛的呀!
老人遺體不腐的消息立即引起國內外人體科學界、醫學、生物學及氣功學界的高度重視。從四麵八方雲集而來的考察者,針對老人遺體不腐的原因展開了一場無休止的爭論。
有人說,老人一生重視“修煉”,像高僧一樣修煉成了不腐“金身”。然而,周鳳至是農家婦女,並不信教,也不懂得什麼“修煉”。氣功學界則認為,老人可能已煉就一身上乘的氣功,達到了“金身”不腐的境界。然而,據其家人講,周鳳至從不練氣功。修煉之說自然不攻自破。時至今日,尚沒有人能對這種奇特的生命現象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釋。
為了逐步揭開這一人體奇謎,科學家對老人生前的經曆和生活習慣作了深入調查,得知她早起早睡,生活很有規律。並且長年素食,口味清淡,不沾煙酒。然而,良好的生活習慣隻能有利於養生長壽。
經過一番調查,科學家們終於發現:周鳳至老人在辭世之前,確實出現了許多反常現象——那是1992年春天,在北京已居住了16年的周鳳至突然要求返回香河老家。按照她的意願,老家人遂於8月7日將她接回香河。2個月後,老人便開始了禁食、嘔吐、排泄、吐痰等一係列淨口淨身的過程。至11月6日,老人咳嗽不止並拒絕進食,後被香河縣醫院診為急性肺炎。
通過治療,到11月15日,老人基本恢複了健康,接著要求進食,隻是一改往日怕涼的飲食習慣而怕熱。家人無奈,隻好給她吃涼飯、涼菜,給她喝涼開水。在家人的安排下,88歲的周鳳至於11月20日離開香河,回到北京長子楊守德家。從11月21日起,老人連涼飯涼菜也不吃了,每天隻喝幾杯涼開水。家人見情況不妙,趕緊為她準備了氧氣袋。24日夜間22時45分,老人神智清晰,卻突然自己動手拔掉氧氣管,同時對家人說:“我要睡覺了,不需要它了。”隨後慢慢地合上雙眼,心髒停止了跳動。
奇怪的是,老人在停止呼吸後的24小時內,不但體溫不下降,遺體也沒有任何僵硬現象發生。24小時後,她的體溫逐漸下降到與室溫20℃持平,肢體柔軟如常。第5天後,其手指尖開始變紅,接著,手背和胳膊表皮均有紅色液體出現。到了12月1日,遺體開始充氣,僅僅一天的時間,全身都鼓囊囊的。12月1日,遺體表皮破損,並有大量異味紅色液體緩緩排出。到12月25日,液體排完,身體又恢複了原狀。自1993年元旦後,老人遺體上開始排出油性分泌物,半年之後,分泌物雖然逐漸減少,至今卻仍未停止。
有關部門為了進行科學研究,讓她的家人把她的遺體運回香河老家好好保存。七八年來,老人的遺體就在家裏曆經嚴寒(室溫0℃)、酷暑(室溫34℃)的考驗,完好地保存了下來。
這不禁讓人聯想到埃及金字塔中那些曆經數千年而不腐的“木乃伊”。如今,科學家們已經為我們揭開了這一謎底。原來,自然界中有一種堪稱防腐專家的交喙鳥,它們生前喜食含有大量鬆脂的樅樹和鬆樹種子。這樣天長日久,交喙鳥的全身都被鬆脂浸透了。正是這樣天然的防腐物質,使得交喙鳥死後屍體長期不會腐爛,甚至連羽毛也不會脫落。古埃及人正是得益於這種動物的啟示,用鬆脂等材料將屍體浸透,才製作出千年不腐的木乃伊。
有不少學者據此類推,認為香河老人遺體不腐可能與其體內不斷排出油性分泌物有關。由於老人長年素食,口味清淡,攝取了大量諸如鬆脂等植物油脂。但是,這一條仍然不足為憑:全世界的素食者又何止一人?為什麼惟獨她的屍體能長期不腐呢?
後經考察後認為:周鳳至老人臨終前持續了相當一段時間的上吐下瀉,再加上體表排液等,身體已大量脫水;辭世後置於暖氣邊,室溫高、空氣幹燥,身體水分幾乎全部蒸發,這是造成軀體幹枯的重要原因。因此,它暫時不腐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這種說法卻忽視了一個無可回避的事實,那就是:木乃伊在常溫下是不可能保持至今的,因為它無法逃避大腸杆菌的繁殖。
不言而喻,老人的“金身”不腐一定另有原因。近幾年來,無數國內外知名科學家千裏迢迢趕到香河縣老人的故居進行考察。科學家們認為,這項意義重大的研究充分顯示出21世紀人體科學研究的緊迫性。隨著科學的發展和研究的不斷深入,科學家一定會揭示出這一神秘現象的。
螺旋是生命的基本形態
20世紀50年代,當DNA雙螺旋結構被發現之後,生命與螺旋的關係引起了世人的關注。
各種反芻動物(如牛、羊)的頭上,大都長著一對螺旋形彎角。田螺、蝸牛的外殼,也都呈現為美麗的對數螺旋形。這些形象都表明,生命和螺旋之間的確存在著特殊的聯係。科學家們對此也作出了不少有趣的解釋。
隨著分子生物學的興起,學者們進一步發現,生命和螺旋之間,不是人們所想像的簡單的關係。1950年,著名生化學家鮑林首先提出了蛋白質分子的多肽長鏈是螺旋形結構,並把它定名為α—螺旋。其後人們發現,不但纖維狀蛋白質有α—螺旋,而且球狀蛋白也有α—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