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2 / 3)

此後的發現又進一步證明,許多大分子都有形成螺旋的傾向。比如,直鏈澱粉這一多聚酯是螺旋狀結構;生物膜中心磷酯也能形成雙股或單股螺旋;著名的DNA分子是由條狀反身平行的多核苷酸鏈所組成的。這些發現更加強烈地吸引著人們去探索生命與螺旋之間的奧秘。

為什麼黑人都長有一頭卷發,而黃色人種卻絕大多數長著硬直型頭發呢?原來,黑色人種的角朊蛋白結構呈螺旋形,而黃色人種的角朊蛋白結構是直形的,於是在宏觀上就呈現出明顯的不同。

總之,不管從宏觀上還是微觀上看,螺旋是生命的最基本形態。至於為什麼會這樣,目前還沒有人揭開這個謎。人體的經絡

早在2000多年前,我國醫書中就有關於經絡係統的詳細記載,其中《內經》最為詳細。古代醫學一般把經絡看作運行血氣的通道,是維係體表之間、內髒之間,以及體表與內髒之間的樞紐。但至於經絡究竟是人體的什麼結構,它的本質又是什麼等一係列問題,千百年來,盡管曆代無數醫學家對此進行細致考究,而始終沒有作出令人滿意的答複。

到了本世紀50年代,由於經絡傳感現象被重新發現,尤其是我國醫務工作者根據經絡學說首創針刺麻醉術,從而震驚世界醫壇後,有關的經絡研究便日益活躍起來,新學說、新觀點層出不窮。

首先是日本學者大久保適齋在100多年前提出的經絡活動是植物神經活動,尤其是交感神經活動的觀點得到了承認,並且還被不少西方學者作了進一步的解釋:經絡的實際行經與人體解剖學中的植物神經係統很相似。所謂經絡傳感現象就是植物神經纖維上動作電位的傳導,而傳導所需要的能量,是由生物能源——三磷酸腺苷和水釋放出來的。但遺憾的是,以上的觀點還缺乏足夠的證據。

其次是新西蘭大學學者托馬斯提出了經絡是人體內的一種新的網狀管道結構的學說。他把這種結構稱做“自身原位叢”。他認為:“‘自身原位叢’是人體進化過程中留下的殘跡。”當然這也是一種假說。因為人體內是否真的存在“自身原位叢”,還沒得到證實。

其三是我國學者孟昭威提出了第三平衡說。他認為經絡傳感速度介於神經和分泌調節速度之間,是協調體表與內髒之間的未知係統,它與神經係統和內分泌係統合作,協同完成全身平衡調節功能。這種說法很新穎,也有一定的生理根據,但沒有形態研究的支持,因而沒有被公認。

其四是我國的薛崇成和美國李宋寧等一些學者主張經絡係統並不是人體的特殊結構或係統,隻不過是大腦皮層中的循環性立體反射係統而已。

經絡學說的觀點眾說紛紜,誰是誰非,隻能等待醫學家們的研究結果來證實。

男人的大腦和女人的大腦有區別嗎

男人的大腦和女人的大腦相同嗎?這是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

多年來,研究者通過對男女在氣質、行為、心理和智力特征方麵的差異研究發現:男子在數學領域和其他抽象理論領域作出貢獻的較多。這說明男子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強,空間想像能力和音樂能力也明顯比女子強;而女子在語言能力方麵,人際關係及單純記憶方麵的能力卻勝過男子。一部分學者認為這些差別是由環境和文化的影響造成的;一部分學者則把這些差別歸為男女生理上的差別。兩派各持己見,誰也不能說服對方。近十幾年來,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家認為男女在智力方麵的差異實際並不大,無須對此探本求源。

1982年6月,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衛生科學中心專家德拉可斯尤塔繁敏森和哥倫比亞大學神經生物學家拉夫赫路提出了他們的觀點。他們解剖了14個“正常的”大腦,其中5個是女性,9個是男性,並比較了腦部胼胝體的形態結構。通過拍攝照片,投射放大繪圖,測量胼胝體的長度、各部分的寬度和表麵積,他們發現胼胝體左部(尾部或後部)存在著男女的不同。

這一發現引起眾多研究者的關注。我們知道,人的大腦分為左右兩個半球,而胼胝體上連接大腦左右兩半球的一大束神經纖維,雖然不是大腦兩個半球之間的惟一聯係,但卻是最重要的聯係,起著溝通和協調大腦兩側半球的作用。

對這一發現學術界人士持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男女在腦部胼胝體形態上的差異足以說明男女智力差別的根源存在於大腦之中。美國神經生理學家喬治城大學醫學院教授理查德·雷斯塔認為:在此之前還沒有發現過大腦形態的性別差異,這項研究具有重大意義,應該引起更多的重視。他們認為,許多研究表明,女性大腦兩側半球功能的專門化程度似乎不如男子。這可以用來說明女子在抽象思維、答問思維以及立體視覺活動的能力弱於男子。而女子胼胝後部較大,可能意味著兩側大腦半球連接緊密,因而較少兩側分化。拉可斯·尤塔敏森和赫路也“推測”他們的發現可能對女性大腦較少兩側分化的假說有利。這些學者都傾向於把男女在智力特長上的差別歸於大腦結構功能上的差別。

另一些學者不同意這種說法。美國紐約市立大學生物學院的心理學教授袖羅征斯丹瑪指出,即使今天的研究確實能證明男女大腦存在差別,女子的大腦較少兩側分化,也不一定能證明男女的智能有所不同。大腦兩側較少分化未必會使任何一側的大腦半球能力降低。芝加哥大學研究性別差異的心理學家安·彼德森也認為,男女之間不可能存在著先天性的智能差異。

男女大腦是否確實不同?男女智力差異的根源是否存在於大腦之中?很多學者認為,僅憑這14個標本的研究還不足以回答這些問題。人為什麼會發胖

自從人們認識到肥胖的害處以來,許多胖子都要減肥。而醫生提出的主要治療方法就是讓肥胖者節食。然而,無數事實證明,節食減肥通常失敗。那麼,人體“發福”的根源究竟在哪裏?

有人認為,肥胖的人體內有一種“致胖基因”可使肥胖症遺傳。比如美國亞利桑那州的皮梅族印第安人,有85%的人是胖子,而且代代相傳。而有些家族在這裏是瘦子,搬遷到別處卻又發起“福”來,這又該怎樣解釋呢?事實上,大約隻有10%的胖子是遺傳的。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一位女學者認為,人的胖瘦與人體內的五—羥色胺含量高低有關。這種五—羥色胺能夠降低食欲,因而有一部分胖子可能是由於體內產生的五—羥色胺過少而食欲大增所致。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人們“發福”,目前仍眾說紛紜,沒有一個完美的解釋。

人體為什麼會衰老

許多科學家認為,衰老是受基因控製的。有些科學家則認為,人所以會衰老,原因是由於人體受到疾病以及“自由基”的破壞。“自由基”是一個由多餘電子組成的極不穩定的分子,是新陳代謝的副產物。這些分子的絕大多數是破壞細胞DNA的氧化物。人靠體內的酶來清除這些破壞性的分子。疾病和這些分子對人體的破壞,隨著人體的年齡增長而積累,使人體逐漸衰老。

有專家認為,不同的三個相互有關的係統影響人的衰老:①腦;②內分泌係統;③免疫係統。

這些科學家認為,如果人體的生命維持係統不衰退,腦神經細胞能活150~200年之久。然而,腦可能影響產生激素的內分泌係統而內分泌腺又可以影響免疫係統,所以腦可以使其它係統衰退。人都需要本身的免疫力來抵抗疾病,才能長壽。

胸腺本來已被人們認為是隨著人類的進化而逐漸退化了的內分泌腺,但是,從現在的研究看來,由胸腺分泌的激素是使人長壽的免疫力的源泉。人的壽命則以胸腺功能是否正常為轉移。

胸腺及其激素控製著三種不同類型的白細胞或淋巴細胞(如T細胞)的產生與功能。其中某種T淋巴細胞能產生免疫係統的物質,例如,抗癌的幹擾素;另一種則幫助產生抗體。還有一種則調節免疫係統,使人體本身的組織不受免疫係統的破壞。胸腺激素又能興奮腦激素,例如,促腎上腺皮激素(ACTH)。

嬰兒在出世時,其胸腺大小約如核桃。胸腺在人的青春期便開始萎縮。人到老年,其胸腺隻有原來大小的十分之一。因此,其免疫係統亦逐漸失效。

實驗證明,胸腺激素要以使老年人身上的淋巴細胞產生更多的抗體而增強免疫力。胸腺激素亦可用來治療癌症。近年臨床試驗又進一步證明,對患肺癌的病人用胸腺激素配合放射治療,比單用放射治療的方法要好得多。

美國專家艾倫·戈爾斯坦研製成一種血液中胸腺激素含量的測定法。

該方法可能被用作體檢的一項常規項目,以便對血液中缺少胸腺激素的病人補充胸腺激素。他認為,胸腺激素能在防病方麵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隨著人的年齡的增長而減少的另一種體內物質是脫氧雄甾酮。雖然這種甾酮的功能尚不明確,但實驗證明,這種甾酮可以用來預防鼠的胸腺癌。這種甾酮亦可以用來降低膽固醇以及減肥。

近十年來科學家發現人的頭發中鈷含量的變化與人類發育、衰老密切相關,明顯呈示一種“生物鍾”現象,女性在24~25歲,男性在31~32歲,發鈷含量有一高峰值,以後逐漸降低,由此便可以解釋女性較男性易早熟或早衰的現象。

一般來講,在60以前,女性的發鈷含量都高於男性,據此不難解釋女性壽命通常高於男性。有趣的是在60歲以後,女性發鈷含量急劇下降,由高於男性變為低於男性,在圖表上呈剪刀交叉形,這樣就可以解釋長壽老年人中女性身體通常同年齡的男性身體差的現象。人體自燃之謎

人體自燃是一個人的身體未與外界火種接觸而自動著火燃燒的現象,它有著豐富的曆史記載。有些受害人隻是輕微灼傷,另一些則化為灰燼。最奇怪的是,受害人所坐的椅子、所睡的床,甚至所穿的衣服,有時竟然沒有燒毀。尤有甚者,有些人雖然全身燒焦,但一隻腳、一條腿或一些指頭依然完好無損。

人體自燃的事例早見於17世紀的醫學報告,到了20世紀有關文獻更有詳盡的記載。其間發生的事例多達200餘宗。

初時一般認為,這種厄運大多降臨那些酗酒、肥胖和獨居的婦女身上。她們幾乎全在冬天晚上自燃,屍體在燃燒的火爐旁邊。不用說,出事時並無證人在場。據當時的見解,這是上帝的懲罰。

現代科學界和醫學界都否定人體自燃的說法。雖然有人曾經提出一些理論,但目前還沒有合理的生理學論據,足以說明人體如何自燃甚至化為灰燼,因為要把人體的組織和骨骼全部燒毀,隻有在溫度超過華氏3000度的高壓火葬場才有可能。至於燒焦了的屍體上有未損壞的衣物或皮肉完整的殘肢,那就更神秘莫測了。

最早期有充分證據的人體自燃事件之一,是巴托林於1673年所記錄的,巴黎一個貧苦婦人神秘地被火燒死。那婦人嗜飲烈酒,酒痛之深,達到三年不吃任何食物的程度。有一天晚上,她上床睡覺後,夜裏即自燃而死。次日早上,隻有她的頭部和手指頭遺留下來,身體其餘部分均燒成灰燼。報道此事的人是法國人雷爾,他於十七世紀年發表了第一篇關於人體自燃的論文。

關於人體離奇自燃的一項異常生動詳細的報道,是由一位名叫李加特的人提供的。李加特是法國萊姆斯區一名實習醫生,事發時住在當地一家小旅館裏。旅館主人米勒有一個絮叨不休的太太,每天都喝到酩酊大醉。1725年2月19日晚上,由於很多人前來參加次日的盛大交易會,旅館全部客滿。米勒和妻子很早便上床休息。米勒太太不能入睡,獨自下樓去。她平時常到廚房點燃的火爐前喝到爛醉。這時米勒已進入夢鄉,但到淩晨兩點鍾左右,突然驚醒。他嗅到煙熏的氣味,連忙跑到樓下,沿途拍門把客人叫醒。張皇失措的住客走到大廚房時,看到著火焚燒的並非廚房,而是米勒太太。她躺在火爐附近,全身幾乎燒光,隻餘下部分頭顱、四肢末段和幾根脊骨。除了屍體下麵的地板和她所坐的椅子略有燒痕外,廚房裏其餘物品絲毫未損。

這時一名警官和兩名憲兵恰好在附近巡邏,聽見旅館中人聲鼎沸,於是入內探詢。他們看見米勒太太冒煙的屍體後,立即把米勒逮捕,懷疑他是凶手。鎮上的人早已知道米勒太太不但是個酒鬼,而且是個潑婦,因此懷疑備受困擾的米勒蓄意把妻子殺死,以便和旅館一名女仆人雙宿雙飛。控方指米勒在妻子喝醉後把酒瓶裏餘下的烈酒倒在她身上,然後放火燒她,事後設法布局,使人相信這是一宗意外。

話說那位青年醫生李加特在事發時也跑到樓下,親眼看到米勒太太燒焦的屍體。他在審訊過程中為米勒作證,說受害人的身體全部燒光,卻留下頭顱和四肢末段,而附近物件也絲毫沒有波及,這顯然並非人為因素造成。法庭上的辯論非常激烈,控方堅持稱米勒是殺人凶手。米勒被裁定罪名成立,判處死刑。然而李加特仍不斷陳辭,指出這件事絕不可能是普通的縱火殺人案,而是“上帝的懲罰”。結果,法庭撤銷判決,宣布米勒無罪釋放。然而,可憐的米勒也就此斷送了一生。他經過那次打擊後,精神極度頹喪,從此在醫院中度過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