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外科病(三)(1 / 3)

11.常用藥膳粥方

油菜粥

【配方】油菜150克,粳米50克,食鹽少許。

【製法】將油菜洗淨,切成2厘米長段。將淘洗幹淨的粳米放入鋁鍋內,加入油菜,水適量,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熬熟,加入食鹽調味即成。

【功效】消癰腫,適用於風毒熱邪而致的丹毒、瘡癰,女子熱結血瘀等症。

【用法】每日早晚服食,連服數日。

仙鶴草粥

【配方】仙鶴草根60克,糯米50克。

【製法】將仙鶴草根洗淨切碎,入砂鍋水煎取汁,再將糯米淘淨放入藥汁中,酌情加清水,用小火熬煮成粥。食用時可加白糖調味。

【功效】涼血解毒,適用於血分有熱,丹毒皮膚紅赤明顯者。

【用法】早晚溫服,每日1劑,連服3~5天。

黑豆粥

【配方】黑豆50克,紅棗30克,糯米200克,紅糖50克。

【製法】先將黑豆、糯米浸泡過夜,洗淨後,入開水鍋內,用小火煮熬10分鍾,將紅棗洗淨去核,加入粥中繼續煮熬,待米爛豆熟粥將稠時,加入紅糖稍煮片刻即成。

【功效】補脾利濕、祛風解毒,宜用於脾胃不足,體質虛弱的丹毒,浮腫等。

【用法】早晚溫熱服食,每日1劑,連服3~5天。

黃瓜土茯苓烏蛇粥

【配方】烏梢蛇250克,黃瓜500克,土茯苓100克,赤小豆60克,生薑30克,紅棗8枚。

【製法】烏梢蛇剝皮,去內髒,放入碗內,上籠蒸至爛熟,取肉去骨備用。赤小豆洗淨,紅棗洗淨去核,切碎塊備用。鮮黃瓜切成小片備用。先將土茯苓與生薑入鍋,煮1小時,去渣留汁。再把赤小豆、紅棗入湯內煮粥,待粥熟後,入烏梢蛇肉與黃瓜片,再稍煮片刻即可。

【功效】清熱、除濕、解毒,適用於濕熱邪毒壅盛所致的丹毒、爛瘡、淋濁等症。

【用法】每日早晚溫熱食服,3~5天為1療程。

【注意事項】服粥期間忌飲茶。

蓮葉綠豆粥

【配方】鮮蓮葉2張,小米250克,綠豆100克,澱粉50克,白糖250克。

【製法】將蓮葉洗淨,在開水鍋內蘸一下,破成六瓣待用,再將洗淨的綠豆放清水鍋中熬煮,煮至七成熟時加入小米,再熬至綠豆、小米開花,放入白糖和蓮葉,稍煮後勾入澱粉,開鍋後撈出蓮葉即成。

【功效】清熱解毒,清暑利水。可用於暑熱煩渴、瀉痢、丹毒、癰腫等症。

【用法】早、晚兩次溫食,連服數天。

【注意事項】脾胃虛寒滑瀉者慎食。

12.常用保健茶

英菊茶

【配方】蒲公英30克,野菊花10克,白糖適量。

【製法】將蒲公英和野菊花入鍋加水煎煮30分鍾,去渣取汁,調入白糖即成。

【功效】清熱解毒,用治丹毒、癰瘡等。

【用法】代茶飲服,每日1劑。

連翹茶

【配方】連翹60克,白糖適量。

【製法】連翹水煎取汁,入白糖即成。

【功效】清熱解毒消斑。用治丹毒及熱毒發斑。

【用法】代茶飲服,每日1劑。

馬蘭茶

【配方】馬蘭(幹品)30克。

【製法】將馬蘭放入茶壺中,用沸開水衝泡20分鍾,即可飲服。

【功效】清熱涼血解毒。

【用法】代茶隨意飲,每日1劑。

枸杞葉茶

【配方】枸杞葉(又稱枸杞頭)1000克。

【製法】將枸杞葉入開水鍋中稍煮,撈出陰幹,搓成茶葉狀,備用。

【功效】枸杞葉性涼,味苦、甘,能清熱去風,生津止渴,可用治熱毒瘡癤、丹毒,及虛勞發熱等。

【用法】每取20克,用沸開水衝泡飲服。

13.常用敷洗配方

藤黃紅茶塗汁

【配方】藤黃30克、紅茶10克。

【製法】上二味水煎取濃汁。

【功效】解毒消腫,用治下肢丹毒。

【用法】塗患處。

烏龍膏

【配方】陳小麥(愈久愈好)適量,陳米醋適量。

【製法】將陳小麥研粉,以鍋炒之,初炒如餳,久炒則幹,成黃黑色,待冷研末。再用陳米醋調成糊,以小火熬如黑漆,裝入罐備用。

【功效】解毒消腫,用治丹毒。

【用法】塗在丹毒部位,每天更換1次。

泥鰍泥

【配方】鮮泥鰍1條。

【製法】將泥鰍剖腹去內髒,搗爛去骨刺,再搗成泥狀。

【功效】解毒消腫。用治癤瘡、丹毒。

【用法】外敷患部,用紗布敷蓋,每天更換1次。

赤小豆膏

【配方】赤小豆30克,蜂蜜適量。

【製法】將赤小豆炒熟研成細粉,用時用蜂蜜調成糊。

【功效】清腫解毒止痛,用於丹毒。

【用法】外敷患部,每天更換2次,至愈。

海帶粉

【配方】海帶適量。

【製法】將海帶用鍋焙幹,研成細末。

【功效】解毒消腫。

【用法】用香油調成糊,敷於患處,每天更換3次,連用4~5天。

三、飲食禁忌

1.忌生冷不易消化食物

丹毒尤其是在急性期,病人常有高熱、寒戰症狀,此時胃腸功能不好,生冷及不易消化食物,易使脾胃更傷,而影響飲食的消化和吸收。

2.忌食“發物”

忌食牛肉、羊肉、母豬肉、豬頭肉和魚蟹等食物。這些食物民間稱為“發物”,可以促使火毒流走,稱之“走黃”,蔓延發展後病情會更為嚴重。

3.忌溫熱、辛辣食物

中醫認為丹毒的發生是由於皮膚破損染毒,傳邪毒火蘊結肌膚,阻塞經絡,凝滯氣血而致。辣椒、胡椒粉、生蔥、生蒜等食品性味熱燥,易助火生熱,食之等於“火上澆油”,使火毒邪熱更熾,加重病勢。

4.忌煙、酒

酒為辛熱刺激之品,丹毒初期時飲酒,使毒火凝聚,皮膚紅腫明顯,細菌感染易於擴散,即使在治療中,也無法控製住病勢。病至中期,炎性反應明顯,再飲酒無疑為火上澆油,使病情加重。到了後期感染已得控製,但若飲酒,常因正氣不足,無力抗邪而使細菌感染擴散,使病情複發。因此,要嚴格限製飲酒。

頸淋巴結核

一、臨床基本症狀

頸淋巴結核是由結核杆菌侵入頸淋巴結引起的慢性特異性感染,多見於兒童和青年人。初期在頸部一側或兩側出現結節,如指頭大小,個數不等,皮色不變,不痛不熱,彼此孤立,或粘連成串,但多無全身症狀。晚期結節增大,互相粘連,皮色轉暗紅,按之有波動感和輕度發熱,形成寒性膿腫。破潰後,膿水清稀,挾有幹酪樣物,創口呈空腔,創麵肉色灰白,四周皮膚紫暗,可形成瘺管。全身有明顯潮熱、盜汗、食欲不振和形體消瘦等症狀。

二、食療保健處方

(一)預防保健

在日常生活中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盡量避免與結核病人接觸,防止病源菌的感染。飲食中應盡量攝取較多的營養物質,如維生素、蛋白質、脂肪、無機鹽及微量元素等,使身體各個機能旺盛,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有結核病史者,要積極采取措施,藥物和飲食治療,以降低頸淋巴結核的發病率。

(二)治療處方

為了促進病灶的消除,根據實際情況而選擇相關的食品、藥膳。應注意選食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攝入充足的無機鹽和維生素。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能促進病灶的愈合。維生素B族能保證物質代謝的正常進行,健全消化功能,增進食欲,使體質增強,增加抗病能力。

1.主食的選擇

主食要供給足夠的熱量和營養素。熱量按每公斤體重168~210千焦(40~50千卡)的標準供給。品種上要注意粗細搭配,因粗糧中含營養素更多,如小米、玉米、高粱米,糯米、黃豆、小麥粗粉等均含較豐富的維生素。

2.肉食的選擇

可選海蜇、牡蠣肉、章魚、貝肉、發菜等海產品,其有消腫散結的功效。豬瘦肉、鯽魚、鰻魚、甲魚、鴨肉、鴿肉內含豐富的蛋白質。杭州、無錫產的蓴菜與火腿同煨久服既有營養,又有治療作用。

3.蔬菜品種選擇

結節硬腫未潰,可選食莧菜、龍須菜、海藻、海帶等具有軟堅散結作用的蔬菜。膿腫破潰久不愈合,身體狀態不佳者,宜擇具有補養作用的品種,如胡蘿卜、菠菜、山藥、百合、蓮子、白木耳、芡實、藕粉、豆製品等,每晨可飲豆漿。此外,西紅柿、土豆、洋山芋、芹菜、油菜、卷心菜亦可常食。

4.水果的選擇

宜選鮮荔枝、桂圓、桑葚、橘子、梨、荸薺等維生素含量豐富的水果。幹果類如核桃,板栗、葡萄幹等亦可常食。

5.精選菜肴配方

海蜇芋頭丸子

【配方】陳海蜇500克,芋頭500克,荸薺500克。

【製法】將芋頭洗淨,搗爛如泥。荸薺洗淨、去皮。陳海蜇洗去鹽。將海蜇、荸薺共放鍋中,加水適量,用文火煮爛,然後去渣取汁,把汁液倒入芋頭泥中和勻,做成小丸子,放入烤箱烤幹即可。

【功效】補益脾胃,解毒消腫,軟堅散結。宜用於頸淋巴結核初期,腫物未潰。

【用法】每日午、晚餐時食用,每次3~6克,稀粥或溫開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