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花橘茶
【配方】金銀花20克,鮮橘葉10克,鮮橘皮10克,白糖適量。
【製法】將上3藥洗淨,放入茶壺內,加白糖,用沸水衝泡,加蓋悶一會兒,待橘香味逸出即可飲用。
【功效】清熱解毒,清腫散結。
【用法】代茶飲,至愈。
王不留行茶
【配方】王不留行15克,木通10克。
【製法】將王不留行、木通同入砂鍋,加水煎30分鍾,去渣取汁。
【功效】活血消腫,通乳散結。用於乳癰因肝氣鬱結,胃熱壅滯,乳房紅腫硬結,脹痛,乳汁不通者。
【用法】每日3次,連飲數天。
13.常用敷洗配方
蔥白麥芽敷方
【配方】蔥白150克,麥芽60克。
【製法】將蔥白、麥芽同入鍋中,加水500毫升,煮沸20分鍾,取渣包在紗布內,備用。
【功效】散風行氣,活瘀消腫,用於乳癰初起。
【用法】趁熱將藥包敷於乳房腫塊上,並從乳房向乳頭反複擦搓,硬結處更需按摩,至乳房皮膚發紅。
【注意事項】乳癰已成膿者不宜使用。
蚯蚓塗液
【配方】活蚯蚓10條,白糖適量。
【製法】將蚯蚓放碗內,撒上白糖,加蓋,約4小時後,取碗中汁液,備用。
【功效】可治乳癰初起。
【用法】塗搽患處,每天3次。
茄子末
【配方】茄子適量。
【製法】將茄子陰幹,煨煆存性,研細未。
【功效】用於治療乳癰潰破不斂。
【用法】將茄子末撒於凡士林紗布上,敷於患處。每天更換1次。
白麵醋糊
【配方】白麵粉250克,食醋適量。
【製法】將白麵粉炒黃,入鍋中加食醋適量,用小火煮成糊。
【功效】治乳癰不消。
【用法】溫塗患處,每日2~3次。
蔓菁根泥
【配方】蔓菁根適量,鹽少許。
【製法】將蔓菁根切碎,加鹽搗爛成泥。
【功效】治急性乳腺炎,乳房紅腫熱痛。
【用法】外敷於乳房硬腫處,泥熱即更換,每日4~5次。
羊乳根消癰敷方
【配方】羊乳根50克,蒲公英25克,紫花地丁25克。
【製法】將上3味入鍋中,加水用文火煎煮約40分鍾,至汁液將幹。將其搗爛備用。
【功效】用於急性乳腺炎初起。
【用法】趁熱外敷患處硬腫,藥涼後加水稍煎。連續用7天有效。
三、飲食禁忌
1.忌燥熱、辛辣刺激食物
中醫認為本病主因火熱邪毒蘊蒸於乳房而致,雖有初起、成膿和潰後期的階段,但也多屬中醫的陽證、熱證、實證。蒜、花椒、辣椒等食物性味熱燥,食後易生熱化火,使火熱毒邪更熾,病熱更甚。初期階段,會使紅腫熱痛明顯加重;中期階段使膿腫增大,膿血粘稠不易排出;潰後恢複期,不易愈合或初愈熱毒未盡,病情反複而加重。
2.忌熱性食物
肥肉、海蟹、海魚及炸油條、炸麻花等油炸糕點等,這類葷腥油膩、煎炸燒烤食物亦易生熱助邪,加重病勢。
3.忌煙、酒
酒為辛熱刺激之品,最易生火耗血、動血,病變各期飲酒,常使邪毒鴟張,無法控製病勢,難以治療。
4.忌食發物
忌食豬頭肉、羊肉、老公雞、狗肉、香蕈等發物,以免使痰熱內熾,風動血燥,而加重病情。
5.藥物與膳食搭配
若服紅黴素、四環素類消炎藥物,在服藥前後忌食含鈣、鎂、鐵、鋁高的食物,如豆製品、骨頭湯、肝類、油條等。因金屬能與藥物結合降低或破壞其療效。
膽道蛔蟲
一、臨床基本症狀
蛔蟲鑽入膽道,稱為膽道蛔蟲病,它是常見的蛔蟲病並發症。好發於農村的兒童和青壯年。病人常突然出現劇烈的陣發性上腹部絞痛,多在劍突下偏右側,可有鑽頂感。發作時輾轉不安,彎腰抱膝,伴全身冷汗,麵色蒼白。疼痛可放射至右肩及背部,同時常有惡心、嘔吐,吐出膽汁及蛔蟲。間歇期則腹痛消失,或僅有輕微脹痛。一般無明顯發熱、畏寒及黃疸,若蟲體完全鑽入膽道,甚至進入膽囊,多並發膽道感染,可出現發熱,壓痛及輕度黃疸。感染嚴重,則可並發化膿性膽囊炎,肝膿腫,膽道出血,敗血症等。
二、食療保健處方
(一)預防保健
由於本病因蛔蟲病引起,因此,預防和治療蛔蟲病是預防本病發生的關鍵。蛔蟲病主要是經口感染,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不吃不潔淨的食物,所食食品必須煮熟,生熟食品要分案分刀切,生吃瓜果必須用清水洗淨,飯前便後洗手,不吸吮手指等等,都是預防蛔蟲病的有效措施。對已患有蛔蟲病者,應積極的采取治療措施,飲食中多食一些具有驅蟲作用的食品,如南瓜,榧子,烏梅,香蕉,石榴等。還應多食些具有伏蛔安蛔作用的食品(如食醋),以防止蛔蟲鑽竄,減少膽道蛔蟲的發病。
(二)治療處方
主要根據患者是發病期還是間歇期,有無明顯並發症,如膽囊炎等,以便有針對性地選擇相關食品和藥膳,配合其他治療措施,以促使病情盡快得以緩解,或治愈。
1.主食的選擇
主食宜選擇易於消化,具有溫養髒腑功能的食品,如小麥粉、粳米、糯米、小米及酵母發麵食品。蕎麥麵有殺蛔驅蟲作用,可根據病情選食。急性發作期患者應暫時禁食,多飲水,或給予補液,以減少膽汁分泌,使蛔蟲安其位,不致妄動,緩解痙攣性疼痛。病情減輕或疼痛基本消除後,方可逐步吃些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如小米粥、粳米粥、湯麵、麵片湯等。發作期間宜少食多餐。
2.肉食的選擇
在發作期間應嚴格限製肉類食品的攝入,飲食應以素食為主,做到基本無油、無肉。在疼痛基本消除後,才可以逐步吃些含油低的食品。在間歇期亦應以低脂肪、低膽固醇的食品為主,可酌情選食雞脯肉、瘦牛肉、兔肉、蝦仁、鴿肉、豬瘦肉,魚類如刀魚、泥鰍、鰣魚、章魚、烏賊魚等。
3.蔬菜的選擇
宜選擇營養豐富且易消化的西紅柿、胡蘿卜、大白菜、冬瓜、茄子、土豆等。伴發膽係感染者,可多吃些具有清熱解毒作用的蔬菜,如油菜、豆芽菜、馬蘭、黃瓜、絲瓜等。南瓜具有驅蛔作用,可經常食用。
4.水果的選擇
在發作期間宜選含汁多的水果,最好單純飲服果汁,如西瓜汁、梨汁、橙汁、桃汁、藕汁等。間歇期可吃些梅子、香蕉、榧子等具有驅蛔作用的水果和幹果。
5.精選菜肴配方
醋溜卷心菜
【配方】卷心菜300克,食醋適量。
【製法】將卷心菜葉洗淨,切成3~4厘米細長條。熱鍋中放少許食油,燒熱後入蔥花、薑絲炒出香味,再放入卷心菜翻炒片刻,倒入食醋至熟,加精鹽、味精稍炒即成。
【功效】食醋具有伏蛔蟲的作用,卷心菜能健胃止痛,有緩解膽絞痛作用。可用於膽道蛔蟲急性發作後的治療。
【用法】每日或隔日食1次,可連食。
清炒鮮茄
【配方】鮮茄子500克,調味品適量。
【製法】先將茄子洗淨,切成細長塊。炒鍋中加菜油,用旺火燒熱,放入茄塊翻炒,加蔥白、蒜片、薑絲及味精、醬油、鹽,再用文火煨熟即可。
【功效】暖脾胃,清血熱,行氣止痛。可用於單純性膽道蛔蟲病的輔助治療。
【用法】每日1次,連食數日。
椒油蘿卜
【配方】白蘿卜300克,香油、花椒及調味品適量。
【製法】先將鮮蘿卜去泥洗淨,切成細長塊,放開水鍋內焯熟,撈出控去水裝盤。熱鍋放入香油,用旺火燒開,入花椒,燒出很濃的椒油味,趁熱澆在蘿卜塊上,酌加味精、食鹽、食醋拌勻即成。
【功效】食醋、椒油均有伏蛔和驅蛔作用。蘿卜能行氣寬中。適用於單純性膽道蛔蟲病。
【用法】作涼拌菜、可連食。
【注意事項】蘿卜要焯軟,易於消化。
6.精造藥膳配方。
玉米須茵陳燉蚌肉
【配方】蚌肉350克,玉米須100克,茵陳30克,枳殼10克,檳榔10克,調味品適量。
【製法】先將玉米須、茵陳、枳殼、檳榔洗淨,裝入潔淨紗布袋中紮緊口,蚌肉洗淨切片,共放砂鍋內,加食鹽、紹酒、水適量。將砂鍋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燉至蚌肉熟即成,取出藥袋裝碗。
【功效】清熱利膽、行氣止痛驅蟲,適用於膽道蛔蟲合並感染的治療。
【用法】食肉飲湯,每日或隔日1劑。
烏梅燉泥鰍
【配方】烏梅5枚,鮮泥鰍數條,枳殼6克,白芷3克。
【製法】先將枳殼、白芷入砂鍋水煎,濾取汁液備用。泥鰍洗淨,剖腹去內髒,入開水鍋內,加食鹽、紹酒、薑片、烏梅,用小火煮至將熟時,放入藥汁,繼續燉熟即可。
【功效】清熱行氣,驅蟲安蛔,適用於膽道蛔蟲病無明顯感染者。
【用法】食肉飲湯,連食數天。
蕎麥烏梅丸
【配方】蕎麥粉500克,烏梅25枚,元胡20克,雞蛋10個。
【製法】將蕎麥粉入鍋用小火炒至金黃色。烏梅去核取肉,與元胡一起水蒸取汁,雞蛋去黃取清,放入藥汁中攪勻,再倒入蕎麥粉中,和勻調成丸,曬幹使用。
【功效】行氣止痛,清熱驅蛔,適用於膽道蛔蟲上腹疼痛者。
【用法】每日早晚各服30~40克,用食醋送下,連服2~3天。
薑汁醋豆腐
【配方】豆腐250克,生薑、醋適量。
【製法】生薑洗淨切碎搗爛,用紗布絞汁(約20毫升)。食醋入鍋煮沸,放入花椒再煮10分鍾,撈去花椒備用,豆腐切成塊,入鍋加清水燉煮,湯白汁濃時,加食鹽、薑汁、醋、味精,繼續燉煮10分鍾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