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膿性骨髓炎
一、臨床基本症狀
化膿性骨髓炎是骨髓或骨和骨髓的化膿性感染。常見的致病菌是葡萄球菌和鏈球菌。多數是血源性的感染,少數是由於外傷,如:開放性骨折感染而引起。前者多由癤、癰或其他病灶內的化膿菌進入血液循環而到達骨組織所致。四肢骨兩端最易受侵,尤其是膝關節附近較常見。急性化膿性骨髓炎起病時常有寒戰高熱,患肢劇烈疼痛,不能活動,局部皮膚漲紅微熱,病變的骨端有明顯壓痛和叩擊痛,數周後局部紅胖腫,骨脹明顯,X射線檢查發現骨質破壞,死骨等情況。若治療不當,局部腫痛不消,潰破流膿,膿出初時多稠厚,漸轉稀薄,淋漓不斷,不易收口,而形成瘺管。病程緩慢,可長達數年。
二、食療保健處方
(一)預防保健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預防外傷和骨折的發生,積極治療癤癰及其他感染性疾病。飲食中要注意糾正不良的飲食習慣,如偏嗜飲食,過食辛辣刺激食物,酗酒等。多吃一些營養豐富的食品,如富含維生素類的新鮮蔬菜、水果,含優質蛋白質豐富的乳、蛋、肉類。還要注意某些重要微量元素的補充,如鋅、硒、鐵等,以增強機體自身的抗病能力。患有癤、癰等感染性疾病者,在積極采取藥物治療的同時,宜多食具有清熱解毒作用的食品,如綠豆、赤小豆、菊花腦、芹菜、馬齒莧等,以控製感染,降低化膿性骨髓炎的發病率。
(二)治療處方
根據化膿性骨髓炎不同的病變階段,不同的伴發症狀,以及體質的差異,有針對性的選擇相關食品、藥膳和其他食療措施,以促進病灶的愈合。
1.主食的選擇
要注意粗細糧的合理搭配,所食品種不宜加工過細,以保證機體所需要的各種營養成分。可選小麥粉、粳米、小米、玉米、高粱米等,蕎麥麵、綠豆、赤小豆等具有清熱解毒斂瘡的作用,可酌情送食。
2.肉食的選擇
多選用含優質蛋白質和鈣質高的食物,如豬瘦肉、鴨肉、母雞肉、鴿肉、豬排骨肉、豬脛骨肉、豬腰、驢腎等動物內髒,魚類如鯽魚、鯉魚、泥鰍、章魚、刀魚等,能增加體質,提高機體抗病能力。鱸魚、鯊魚、黑魚、發菜、牛肉具有促進傷口愈合的作用;蝦皮能補充鈣質;豬蹄及動物的蹄筋,富含膠原蛋白,有利於傷口愈合;大豆中含豐富豆磷脂,能促進骨骼修複,均可酌情選食。牛奶、蛋類及海產品如海帶、海蜇皮等亦應多食。
3.蔬菜的選擇
為了促進感染病的修複和物質代謝正常進行,應多吃新鮮蔬菜,攝入充足的維生素,其中維生素A與維生素C有促進增強機體抗病能力及發病部位組織與血管的修複作用,維生素B族能保證物質代謝正常進行,健全消化道功能,增進食欲。可送食西紅柿、大白菜、青柿椒、小白菜、蘿卜、土豆、胡蘿卜、藕、黃瓜等。另外,一些具有清熱解毒作用的蔬菜,如油菜、馬蘭頭、苦瓜、絲瓜等亦均可多食。
4.水果的選擇
可選食蘋果、橘子、刺梨、香蕉、葡萄、西瓜、草莓等,內含豐富的營養素,有利於瘡口的愈合。體質虛弱,瘡口經久不愈者,宜多食具有滋養作用的水果,如荔枝、枸杞、桑葚、桂圓、大棗等。
5.精選菜肴配方
清燉刀魚
【配方】刀魚適量。
【製法】將刀魚洗淨,入鍋中,加清湯適量,放入蔥白、薑片、食鹽,用旺火燒開後,移置小火燉煮,至魚肉熟透,出鍋時加少許胡椒粉即成。
【功效】補氣活瘀,消炎愈瘍。適用於慢性化膿性骨髓炎,氣虛體弱者。
【用法】作菜肴可常食。
【注意事項】痰火濕熱內盛者不宜食用。
木耳白菜煨豬肉
【配方】豬瘦肉250克,木耳30克,大白菜適量,調味品適量。
【製法】將白菜洗淨切塊;木耳用溫水發開後,洗去泥沙;豬瘦肉洗淨,切小塊,放入熱油鍋內稍炒,加蔥段、薑片、紹酒、食鹽,注入清水,燒開後用小火燉煮,豬瘦肉將熟時放入木耳,白菜,繼續煨至肉爛湯熟汁盡即可。
【功效】益氣生血,強身愈瘡。木耳、大白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鋅,能促進瘡口的愈合。
【用法】作菜肴分數次食完,隔數日再食。
苡仁酥裏脊
【配方】豬裏脊肉250克,薏苡米15克。
【製法】將苡仁碾成粉。裏脊肉剁成泥,加蔥、薑末、味精、紹酒、鹽、苡仁粉、花椒水,攪拌均勻,用於拍成扁圓厚餅,外麵沾上用雞蛋清和澱粉調成的糊,下熱油鍋內炸至金黃撈出,切成1厘米寬的條,擺在盤內。鍋內再加少許食油,加水發蘭片、冬菇片煸炒一下,添上湯,加精鹽、白糖、味精,燒開後用澱粉勾芡,淋明油,澆在裏脊上即成。
【功效】健脾利濕、清熱排膿,用於脾虛,濕熱內盛,骨髓炎瘡口潰破,膿出不止。
【用法】作菜肴食用,隔幾日可再食。
酒燉鰣魚
【配方】鰣魚250克,黃酒及調味品適量。
【製法】將鰣魚洗淨,切塊入大碗中,加黃酒、鹽、味精、蔥白、薑片,注入適量清湯加蓋,入鍋中隔水燉熟即成。
【功效】鰣魚能溫中補虛、滋補強體、清熱消炎,適用於氣血不足型骨髓炎的輔助治療。
【用法】飲湯食肉,隔2~3日1次。
6.精選藥膳配方
芫花煮雞蛋
【配方】芫花15克,雞蛋3枚。
【製法】將芫花、雞蛋共放入鍋中,加水煮熟,撈出雞蛋磕碎外殼,再放回鍋中浸泡2小時左右即可食用。
【功效】用於治療慢性化膿骨髓炎,瘡口不斂,膿水較多者。
【用法】空腹1次食完,小兒食量酌減。
黃芪燉鱸魚
【配方】鱸魚250~500克,黃芪20克,當歸15克。
【製法】先將黃芪、當歸入砂鍋水煎取汁備用。再將鱸魚洗淨,放入大碗中,加藥汁,然後隔水燉熟,即成。
【功效】補氣生血、托毒生肌,適用於慢性骨髓炎,膿瘍久不愈合者。
【用法】食魚飲湯,連食3~5次。
【注意事項】熱毒內熾者禁食。
參桂五香魚
【配方】人參6克,肉桂10克,鯽魚500克,調味品適量。
【製法】先將人參、肉桂洗淨切碎。鯽魚去鱗和腮,剖腹去內髒,洗淨,兩麵劃成斜刀口,抹上醬油、花椒麵,然後下熱油鍋中炸,炸好後撈出,立刻浸入,用醬油、白糖、味精、花椒麵、人參、肉桂、醋、蔥、蒜、薑、蒜對好的汁水裏,鹵20分鍾。再把鹵好的鯽魚取出,擺在盤裏,將剩餘的汁水放入鍋中,用小火煨成濃汁澆在魚上,淋上芝麻油即成。
【功效】益氣溫陽、祛瘡毒,適用於脾胃陽虛的慢性化膿性骨髓炎,及陰瘡腫毒。
【用法】佐餐服食,可常食。
黃芪牛膝燒蹄筋
【配方】黃芪20克,牛膝10克,水發牛蹄筋200克,調味品適量。
【製法】先將蹄筋切成4厘米長的段。炒鍋內放食油,用旺火燒熱,下蔥、薑熗鍋,添入高湯,撈出蔥、薑塊,放入牛蹄筋、牛膝、黃芪、食鹽。燒開後,移在文火上煨至蹄筋熟透,撈出牛膝、黃花,用濕澱粉勾芡,淋上明油,盛盤即成。
【功效】補虛損、強筋骨、托膿毒。
【用法】佐餐服食。
銀花地丁煲田螺
【配方】田螺400~500克,金銀花30克,地丁30克。
【製法】將田螺清水漂養1~2天,去除田螺體內汙物,再把田螺硬殼的後部用剪刀剪掉。然後與金銀花、地丁一起入鍋煎煮至田螺肉熟。
【功效】清熱利濕、解毒消腫,適用於化膿性骨髓初期,局部紅腫熱痛,尚末成膿潰破。
【用法】食肉飲湯,連用5~7天。
7.常用飲料、鮮汁、飲、露
馬蘭頭汁
【配方】鮮馬蘭全草適量。
【製法】將馬蘭全草洗淨搗爛,用潔淨紗布絞取汁液(約200毫升)。
【功效】清熱利濕解毒,適用於癤瘡腫毒所致化膿性骨髓炎初期,餘毒濕熱壅盛者。
【用法】每次100毫升,每日2次,以溫水衝服,連飲數次。
銀紅花絲瓜飲
【配方】金銀花20克,紅花10克,紫花地丁15克,牛膝12克,老絲瓜1個。
【製法】將老絲瓜切碎,與上藥同時納入砂鍋,加清水適量,用小火煎1小時,去渣取汁即成。
【功效】活瘀通絡,清熱解毒。適用於損傷瘀熱型的化膿性骨髓炎初期。
【用法】每日1劑,分兩次服,連服數日。
8.常用湯類配方
牛骨湯
【配方】鮮牛骨(雄牛脛骨)1根,牛膝20克,川斷10克。
【製法】先將牛骨斷開,取出骨髓,用火煆炙後砸碎,再與牛膝、川斷同納入鍋中,加水用小火煎煮1~2小時,去渣取汁服。
【功效】壯骨排膿消瘍,適用於慢性化膿性骨髓炎。
【用法】分數次飲完,隔日再飲。
貓肉杞子黃芪湯
【配方】貓肉200~250克,枸杞子50克,黃芪30克,炙山甲10克。
【製法】將貓肉洗淨去骨,切塊。餘藥洗淨,共放入鍋內,加水煎煮1小時後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