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外科病(六)(2 / 3)

【功效】益肝胃、補氣血、托毒排膿,適用於化膿性骨髓炎,膿液已成未潰或已潰者。

【用法】飲湯食肉,連食數日。

苦瓜綠豆湯

【配方】苦瓜60克,綠豆30克。

【製法】將苦瓜洗淨,切成丁備用。綠豆淘洗後納入鍋中,加水煮至綠豆開花,再放入苦瓜同煮10分鍾左右即成。

【功效】清熱解毒。適用於骨髓炎初起紅腫熱痛的輔助治療。

【用法】早晚空腹溫服,連飲數天。

牛肉參芪牛膝湯

【配方】牛肉250克,黨參、黃芪各30克,牛膝10克,桑枝20克,陳皮10克,大棗10克。

【製法】將大棗洗淨去核,黨參、黃芪、牛膝、桑枝、陳皮洗淨後裝入紗布袋中,紮緊口。牛肉洗淨切塊,與藥袋,大棗共入鍋內,加水適量,用小火煮至肉爛熟,撈出藥袋,再加鹽適量調味。

【功效】益氣血、強筋骨、愈瘡瘍,適用於慢性化膿性骨髓炎,膿出不斷,久不收口者。

【用法】食肉飲湯,連食數日。

【注意事項】膿出稠厚,濕熱邪毒內盛者,不宜服食。

火腿薏仁湯

【配方】火腿肉30克,薏苡仁20克,調味品適量。

【製法】將薏苡仁除去雜質,淘洗幹淨,與火腿肉共入鍋中,加水適量,用小火煮至薏苡仁熟,乘熱加適量胡椒粉,食鹽調味即成。

【功效】火腿能生津益血,補腎壯陽,促進生肌長肉,加速漏瘡、瘡瘍愈合;薏苡仁可利濕排膿。適用於慢性化膿性骨髓炎。

【用法】早晚溫熱服食,連服7~10天。

9.常用羹湯。

貓肉羹

【配方】家貓1隻,調味品適量。

【製法】將家貓宰殺後,剝去皮,除去內髒、骨、頭,洗淨後,納入鍋中,加水先用大火煮沸,撒去浮沫,再加入食鹽、紹酒、醬油等調味品,用小火煨2~3小時,至貓肉爛熟即可食用。

【功效】補虛扶正,排膿愈瘍。用於化膿性骨髓炎,膿水淋漓不止,久不愈合者。

【用法】撈貓肉1小碗搗爛,並兌入湯汁適量,攪勻即可食用,可常食。

黑魚豬腳羹

【配方】黑魚肉200克,豬蹄1隻,黃芪30克。

【製法】將黃芪裝入紗布袋中,紮緊口。豬蹄洗淨,用刀斬開。將黑魚肉、豬蹄、藥袋同入鍋中,注入清水,用小火燉煮成濃湯,除去藥袋及骨,少加食鹽調味即成。

【功效】益氣養血、收斂生肌、解毒消腫,適用於化膿性骨髓炎,氣血不足,瘡口久潰不收者。

【用法】飲湯吃肉,連食5~10天。

10.常用保健酒、醪、醴

牛蒡地黃酒

【配方】牛蒡子100克,生地100克,枸杞子100克,牛膝20克,白酒1500毫升。

【製法】上四味藥共搗碎,裝入白布袋中紮緊口,以酒入瓷器內浸泡,密封,待1~2周後開封,撈棄藥袋,即可飲服。

【功效】清熱解毒、養陰涼血、益肝胃,用於瘡口不瘥,四肢緩弱,腰膝酸困者。

【用法】每次10~20毫升,每日2次。

驢腎酒

【配方】驢腎2副,黃酒適量。

【製法】宰殺驢時,剖取陰莖及睾丸,剔除雜肉和脂膜,洗淨血跡,切成薄片,烘幹,研成細末備用。每取驢腎末5克,入黃酒200毫升中,煎2~3沸後即可飲用。

【功效】用於慢性化膿性骨髓炎及骨結核。

【用法】溫服,每日3次,1周為1療程。

11.常用藥膳粥方

小米豬蹄粥

【配方】小米50克,豬蹄500克,調味品適量。

【製法】豬蹄去毛洗淨,入鍋中,加蔥、薑、食鹽各適量,燒煮至爛熟。小米淘洗幹淨,入鍋煮粥,至八成熟時,加入豬蹄,繼續煮至粥稠。

【功效】補虛養血、托瘡愈瘍,用於體質虛弱,慢性骨髓炎經久不愈合。

【用法】與豬蹄湯同時食用。早、晚各1次,溫服,連用數天。

冬瓜薏米赤小豆粥

【配方】冬瓜500克,薏苡仁50克,赤小豆50克。

【製法】將冬瓜洗淨切塊,薏苡仁、赤小豆淘洗幹淨,與冬瓜同納入鍋中,加水適量,用小火煎煮至爛熟,放入白糖調味即可。

【功效】清熱利濕、解毒排膿。

【用法】早晨空腹溫服,連服數天。

黃芪粥

【配方】粳米50克,黃芪10克,白糖適量。

【製法】將黃芪置鍋中,加水500毫升,煎煮30分鍾,取汁去渣。粳米淘淨後入鍋加黃芪汁液及適量清水煮粥,粥成後加白糖調勻即成。

【功效】益氣排毒斂瘍,用於慢性化膿性骨髓炎,瘡口潰爛不斂。

【用法】作早、晚餐溫熱食用。連食數日。

蕹菜粥

【配方】蕹菜(又稱空心菜)120克,粳米50克,白糖適量。

【製法】將蕹菜洗淨切碎,與淘淨的粳米共入鍋中,加水適量,用小火熬煮成粥。粥熟入白糖調味。

【功效】蕹菜有清熱涼血、消腫去腐之功,適用於化膿性骨髓炎初期,或破潰後,熱毒壅盛者。

【用法】早、晚溫熱服食,連服數天。

【注意事項】脾虛泄瀉者不宜多食。

12.常用保健茶

茄葉茶

【配方】隔年茄葉30克。

【製法】將茄葉洗淨,入鍋加水,煎煮30分鍾,去渣取汁待飲。

【功效】清熱解毒、活血止痛,可用於化膿性骨髓炎初期,紅腫疼痛明顯者。

【用法】代茶,分2次飲服。

皂刺茶

【配方】皂角刺50克。

【製法】將皂角刺在瓦上焙幹粗搗,入鍋水煎,濾汁待飲。

【功效】消腫排膿,用於膿腫破潰,膿出淋漓不絕者。

【用法】代茶,分3次飲服。

13.常用敷洗配方

葡萄根蛋清糊

【配方】鮮野葡萄根500克,雞蛋4枚,75%酒精15毫升,麻油適量。

【製法】將野葡萄根洗淨,切碎,搗爛成泥,放入雞蛋清、酒精、麻油調勻,裝瓶備用。

【功效】消腫解毒、排膿斂瘡,適用於慢性骨髓炎,瘡口不斂者。

【用法】外敷患處,每天更換1次。

貓骨膏

【配方】貓頭骨適量,冰片、麻油少許。

【製法】將貓頭骨燒炙成炭,粉碎研末,加入冰片,麻油調製成膏。

【功效】排膿清瘍,用於骨髓炎久治不效者。

【用法】塗於患處,每天更換1次。

章魚泥

【配方】章魚50克,冰片0.5克。

【製法】將章魚搗爛,加入冰片調勻。

【功效】斂瘡生肌。用於瘡口久潰不收。

【用法】外敷於患處,每天1~2次。

三、飲食禁忌

忌食辣椒、生蔥、生蒜、生薑等食物;忌煎炸燒烤等燥熱食物。這類食物易生熱傷陰,助生濕熱,使邪熱膿毒鴟張,加重病勢。忌豬頭肉、公雞肉、羊肉、狗肉、蝦蟹等發物,這類食物易使病情複發或加重。限製含草酸高的食品,如:老波菜、莧菜等高草酸食物,會妨礙鈣質的吸收,不利於骨骼的修複。忌煙酒。

肛門裂、痔、瘺

一、臨床基本症狀

肛裂、痔瘡、肛瘺是發生在肛門部位的常見病和多發病,不論男女老少都能發生。其發病多與飲食不節,過食炙烤厚味、生冷辛辣,致使腸胃受損;或因懷孕、慢性腹瀉、長期便秘以及久坐等有明顯的關係。

肛裂是肛管皮膚全層裂開並形成的慢性梭形潰瘍。以周期性劇烈疼痛為特征。肛裂病人多數有習慣性便秘,產生便秘時,由於幹硬的糞便刺激被擴張的潰瘍裂口,引起陣發性灼痛或刀割樣疼痛,持續數分鍾,待糞便通過後,疼痛減輕,繼而由於排便的刺激,引起潰瘍裂口劇烈而持久的疼痛,一般可持續數小時之久,直到肛門內括約肌疲勞鬆馳,疼痛才漸趨緩解,下次排便時,又重複周期性疼痛的發作過程。排便時可見出血。

痔瘡主要是由於許多不良因素造成直腸上下靜脈內壓力增加,回流不暢,血液瘀積所引起。根據部位的不同,可分為外痔、內痔及混合痔。內痔主要表現是便血和脫垂。初期內痔較小,質軟,不脫出肛門外,唯一是便血,一般便後出血即行停止。二期內痔增大,排便時可脫出肛門外,便後能自行複位,便血經常發生。三期痔核更大,在排便、咳嗽、負重時均可使痔脫出肛門外,且不易自行複位,常需臥床休息或用手整複才能複位,外痔在肛門外邊緣有柔軟的突起,即不痛也不出血,僅在站立過久或長期行走後,肛門部瘙癢不止、發脹如異物感。混合痔(即有內痔,又有外痔)則兩種症狀都可以出現。痔瘡繼發感染時可出現疼痛症狀。

肛瘺是肛門附近及直腸下部所發生的瘺管。多由痔瘡、肛裂感染形成肛管直腸周圍膿腫,破潰後經久不愈,瘡口不收所致。新形成的瘺常流膿較多,且有臭味,色黃而稠,時間較久,膿液逐漸減少,時有時無,膿液稀淡如水,結核性則可夾幹酪樣組織。瘺管通暢時,一般無明顯全身症狀,僅覺肛門口墜脹,瘙癢及燒灼感。若瘺管外口自行閉合,瘺管內有膿液積聚,可出現局部疼痛,或發熱,排便困難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