豎刁就這樣用武力和鮮血鋪平了他篡奪政權的道路。可是,正義的力量是不能用武力征服的。他們的政變最終隻能在史冊中留下肮髒的一頁。
4身敗名裂,遺臭萬年
豎刁專權誤國的罪惡行徑激起齊國朝野上下的強烈不滿。他們用種種方式抵製、反抗這些人的暴行。
他們以公子詭不是冊立之君為名,不承認這個所謂的君王。新君繼位已多日,除豎刁同黨外,百官無一人前來稱賀。麵對冷冷清清的宮廷,無詭、豎刁感到束手無策。於是,他們請求德高望重的國懿仲和高虎兩位老臣,想用他們的威望壓服百官。可是,在二老入宮時,卻披麻戴孝。豎刁一見忙走上前去,把他們擋在殿外,讓他們換朝服入宮。二老說:“舊君未葬,先拜新君,天下豈有此理?”說完,跪在地上邊拜邊哭,豎刁無奈,隻好讓他們回家。
桓公的十幾個兒子中有六位是庶姬所生,其餘皆為別妾所生。無詭繼位後公子昭逃走,其餘的四位公子也都各自私設黨羽、圖謀繼承君位。
四公子潘首先把自己的所有家丁、門客武裝起來衝進宮中,占據了右殿。五公子商見狀與二公子元商量,認為:我們都是先君的骨血,江山應各有一份。於是,兩人也帶著家丁、門客衝進宮中,各據左殿和朝門。這樣一來豎刁劫持各公子,迫使他們臣服的陰謀就徹底失敗了。他見各公子人多勢眾,隻好守住正殿與諸公子互相對峙起來。整個宮殿儼然成了一個劍拔弩張的戰場。他們就這樣在齊宮僵持了60多天。這之間齊國上下對齊宮混亂、桓公死後又不予安葬的事憂心忡忡。最後,上卿高虎冒著被豎刁殺戮的危險,進宮請公子詭主持安葬桓公,並且說:“你如果能葬了桓公,國君的位置自然就是你的,至於其他公子我可以以義相責。”無詭和豎刁這才同意下葬。這時已是桓公死後67天了。當人們走進桓公的寢室,隻見蛆蟲遍地、屍臭熏人。百官見狀,無不哀痛,頓時泣聲震瓦。
由於公子無詭主喪,國、高二才又出麵調和諸公子,他們見已無法再爭了,遂撤去各自家丁。然而齊國上下對豎刁結黨害國的行為都忿然不平,暗中積蓄力量伺機除去這夥害君禍國的敗類。
公子昭逃到宋國後,把齊國發生動亂的事告訴了宋襄公,襄公聽罷勃然大怒,遂傳檄諸侯,約定三個月以後合兵伐齊。
齊公子無詭元年(前642年)三月,宋襄公親率衛、曹、邾三國之師,兵壓齊都郊外。當時易牙已進為中大夫掌兵權,無詭命豎刁居中調度,命易牙率兵迎敵,命國、高二卿分守城地。國高二人相議說:“現在公於昭得宋襄公之助已率兵回齊,我們鏟除逆賊的機會到了。”於是,兩人設計誅殺豎刁。當天晚上,他們派人給豎刁送信,讓他火速回城議事。豎刁毫無疑慮的回到城中。隻見高虎在宮中擺下酒宴正等著他。豎刁入座,酒過三巡,高虎說:“如今諸侯聯兵聚於城下,我有一退兵的良策。”豎刁聞言大喜,忙問:“有何妙計?”主虎說:“把你的頭掛到城牆上,兵不戰可退。”
豎刁驚恐而立,這時埋伏好的壯士竄出,一刀斬了豎刁。隨後,高虎打開城門,又聽有人在城上高喊:“公子昭回來了,我們開門迎接吧!”人們一呼百應,諸侯的兵馬趁勢衝進城內,無詭聞聲剛提劍走出宮門,就被衝上來的兵士斬於亂刀之下,易牙則丟棄兵士,帶幾個心腹,逃往魯國。
太子昭來到宮中,百官齊至,齊聲擁他為王,這就是齊國的孝公。齊國的動亂結束了,篡權亂國猖獗一時的豎刁等人,受到了應有的懲罰。經過這番動亂齊國已貧弱不堪,霸業也就從此易主了。
豎刁本出身寒微,入宮侍君後,投君所好,足君所欲,因此而得到桓公的寵信。可是,他受寵後,不思盡心為國效力,反圖不軌足己私欲。然而,欲壑難填,為了得到更大的權勢,他結黨營私狼狽為奸,鏟除異己陷害忠良。一個目的達到了,新的欲望繼之又起,所以,他的一切卑行惡舉都來自那無休止的私欲,最後以不齒於人類的陰謀家的形象載入史冊,為千夫所指、萬世所唾。
同時,他們從豎刁行奸作亂的全過程,也可以看到搞陰謀者或奸佞作亂,其客觀條件是極為重要的因素。齊桓公作為一個封建時代的帝王,雖然奢靡享樂,但他安邦治國、用人施策,還是有所作為的。他信用管仲能明辨是非而不為讒言所惑,這是應該予以充分肯定的。正由於此,盡管豎刁有翻雲覆雨之力,也難攪亂乾坤,使之生亂。可是,桓公到了晚年,由於年邁昏聵,不思進取,豎刁一夥才禍起蕭牆,以致他本人也死於亂黨手中,這一深刻的曆史教訓是很值得我們記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