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2 / 3)

一石激起千層浪。周延儒本來在群臣之中的評價就不高,這一下矛盾激化了。朝臣紛紛啟奏:有的揭露周延儒“生平穢行”、貪汙腐化;有的則指責周延儒與閹黨馮銓的密切關係,不一而足。但朱自檢對此都不屑一顧,而隻是從自己心中對結黨的厭惡與恐懼出發,一味地認為彈劾周的人越多,周在朝中便越孤立,就越不可能結黨營私,於是更加庇護周延儒。

生性機警,會耍一些小聰明的周延儒靠著揣摩皇帝的心意,通過一係列的陰謀詭計,終於從普通的一個廷官爬到閣臣,繼而又由閣臣升到人臣極位——首輔。

曾經為名利而奔忙的周延儒如今已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他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但從此,崇禎朝裏烏煙瘴氣;從此,黃鍾毀棄,瓦釜雷鳴。

崇禎二年十月,清兵從大安口入關,威脅都城的安全。袁崇煥接到入京勤王的命令後,千裏赴援,自以為是有功無罪。但京師裏的人突然遭受兵禍,怨言四起,都說是袁崇煥故意縱敵。廷臣因為袁崇煥以前曾與金人議和,所以在不明真相的情況下也說他引誘後金兵來逼迫議和,將要締結城下之盟。其實他們都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他令人在京師散布謠言,同時又命令士兵在營中就此事議論紛紛,故意讓被俘的兩個太監聽到,然後縱容他們逃走。兩太監自以為刺探到了軍事機密,回京後立即向崇禎報告。周延儒這時正愁沒有機會表現自己,於是他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與溫體仁勾結,推波助瀾,誹謗袁崇煥,使平庸卻又多疑的朱由檢馬上中了計。十二月初一日,輕信又剛愎自用的朱由檢在平台上召見袁崇煥等人。此前,袁崇煥正在前線調度指揮作戰,得到皇帝的詔令,立即趕赴平台。他一到,朱由檢便責問他為什麼要殺毛文龍及援救、逗留兩事,崇煥由於毫無思想準備,未能及時答對,立即被捆綁起來,交付錦衣衛下獄囚禁,最後被溫體仁密疏冤殺,他的妻子兄弟被流放三千裏。可憐袁崇煥,沒有死在敵人刀下,竟倒在自己人的暗槍下。袁崇煥死後,本就人才寥若晨星的邊關,從此更無可以獨當一麵的人才了。這為清兵今後長驅直入創造了有利條件。

與袁崇煥同難的還有一人叫王洽。他是當朝的兵部尚書,在這次後金兵入侵中,他急召各部入京,但由於金兵勢大,不能抵擋,京師被圍。崇禎帝憂心如焚。作為禮部侍郎的周延儒誣陷道:“本兵備禦疏忽,調度乘張。”檢討項煜背後捅刀子:“世宗斬一丁汝夔,將士震悚,強敵宵遁。”昏聵的崇禎竟然點頭答應,將王洽下獄。第二年,王洽在獄中病死後仍被問成死罪。

本來,王洽死後,周、溫還想以此為藉口,製造更大的“株連”,隻因同黨中無人敢出頭而作罷。這樣,周延儒助紂為虐,自毀長城,驅除異己,在排擠了錢錫龍與成錫命等人之後,終於踏著別人的頭顱與肩膀登上了首輔的榮耀權位。

權力是一種中性工具,掌握在正義之士手中,可以為天下蒼生造福,而一旦被凶險狡詐之徒利用,則後患無窮。

3勢傾朝野,禍國殃民

權與錢是形影不離的難兄難弟,當初一心一意往上爬的周延儒深知個中三味。居廟堂之高後,他憂的不是民,而是錢包。他上任後就接受巨盜神一魁的賄賂,私囊中飽。在接受他的姻親陳於泰送的美女、金錢之後,竟將陳拔為廷試第一。他與武弁李元功親近,借李元功在外招搖收受賄賂。此外,他還包庇劉宇烈等人,當然這也是貪欲對他的作用。

周、溫聯盟事件過後,崇禎並沒有從中看到幕後的隱患,反而得出朝廷大臣不憂國事、結黨營私、借機報複的結論。他還大發感歎:“朕幾誤!”一個貪權庸碌之輩,在朱由檢的眼光裏竟成了有經天緯地、能挽救社稷於危難的人才,這當然使當時的正義之士心驚膽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