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正是準確地揣摩把握了乾隆帝的心理意向後,投其所好,曲意迎合,極盡阿諛奉承之能事,所以才取得乾隆帝的歡心和寵信,並將其一直保持到乾隆帝升天之日。
乾隆四十年(1775年),是和珅一生的重要轉折點。在這一年裏,和珅巧逢機緣,得見天顏,奏對稱旨,甚中上意,從此便攀龍附鳳,飛黃騰達。這種突然的時來運轉,可能和珅自己也未曾料到。
一日,乾隆帝大駕將出,倉促間求黃龍傘蓋不得,乾隆帝發了脾氣,問道:“是誰之過歟?”皇帝發怒非同小可,一時間眾朝臣瞠目相向,不知所措。而這時和珅在旁見了,卻立時朗聲應答道:“典守者不得辭其責!”他聲音洪亮,口齒清楚,言語利索。
乾隆皇帝不禁一怔。循聲望去,隻見說話人儀態俊雅,氣質不凡,乾隆帝不禁更為驚異,歎道:“若輩中安得此人!”問其出身,知是官學生,雖然學曆不高,但畢竟是讀書人出身,這在侍衛中也屬鳳毛麟角了。乾隆皇帝一向重視文化,對讀過四書五經的滿族生員,自然更另眼相看。所以一路上便向和珅問起四書五經的內容來。這和珅原本不學無術,可是對四書五經倒稍能記憶,居然“奏對頗能稱旨”。至此,和珅進一步引起了乾隆帝的好感,遂派其總管儀仗,升為侍衛。從此他就官運亨通,扶搖直上。一次偶然的機遇便這樣為和珅鋪平了升遷之路。
和珅自從隨駕蒙皇帝賞識,很快就青雲直上,連連升遷。
可以說,他幾乎無年不升,其升遷周期幾乎是以月計算的,堪稱創曆史和世界紀錄。到乾隆末期,和珅已經任過吏部尚書、兵部尚書、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禦前大臣、議政大臣、領侍衛內大臣等等職務,此外還有幾十項兼職。
和珅之所以受到皇上如此寵信而位極人臣,並非因為他有什麼出眾的文韜武略,在大學士和軍機大臣中,無論資曆、人品和才幹,哪一位都比和珅強。可是,和珅卻自有著一套遠非他人可比的特殊本事,這就是善於揣摩窺測,諂媚逢迎,玩弄權術。這些伎倆被和珅運用得出神入化,成為他得以步步晉升的利器。
2獅子開口,斂財聚賄
有了皇上的寵信和庇護,和珅便肆無忌憚地專權納賄,結黨營私,聚斂財富。他的貪欲之強,胃口之大,古往今來,幾乎無人可比。
和珅聚斂財富的主要方式是向官員索賄。內而九卿,外而督撫司道,不向和珅納銀獻賄,職位即使得到,也不可能久任,甚至被和珅陰使詭計而遭革職遣戍,直至處死。
和珅受賄,數額巨大,“如以數萬金進,不值一盼也”。寧羌人張某以守備罷歸,陝西巡撫某讓他以20萬金饋和珅。投書後,日探不得消息。費銀5千餘,才見一華服少年奴仆從和珅府第出來,問所獻之金是白是黃,張某以銀對,這個奴仆不屑一顧,命人收在外庫。他們視白銀為粗貨,視20萬金為小數。行賄者以為這少年奴仆非司閽即和珅心腹,有人笑著告訴他說:“此重砷(被其他奴婢所驅使的奴婢)耳,其心腹司閽,豈數千金能見顏色?”此人奉上20萬金,又付出5000餘金的“關節費”,連和珅的真正奴婢都沒得見上一麵。
就連宮中的貴要、龍子龍孫都不得不向和珅行賄送禮。皇子永錫要承襲肅親王的爵位,也被迫把前門外兩所鋪麵房送給了和珅。
由於“和相專權,補者皆以貲進”,於是便形成了政以賄成、吏治敗壞、貪風口熾的惡濁的政治局麵。乾隆四十七年7月,在查抄大貪汙犯王坤望家財後,乾隆帝將抄家物品與抄家底簿相核對,發現不符之處甚多,且很少有值錢的東西。如抄家底簿上登記有金葉、金條、金錠共4748兩,而實到內府者,卻僅有金葉9兩3錢。原來是閩浙總督陳輝祖從中搗鬼,將王坤望家財截留,而忘了將抄家底簿先行修改,這才露出馬腳。陳輝祖連皇帝親自過問的大案也敢從中舞弊,大撈一把,可見當時官員的貪汙,已近於瘋狂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