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任國家總理以後,他仍然嚴格地要求自己,即使在病中也不懈怠。有一次他病得很重,連腳板也腫起來,原先的皮鞋、布鞋都不能穿了,隻能穿著拖鞋走路。總理仍然堅持參加外事活動。身邊的工作人員勸他:“您就穿著拖鞋接待外賓吧,外賓是能理解您老人家的。”但總理搖搖頭說:“不行,要講究個禮貌嘛!”最終總理穿著一雙特製的布鞋接待了外賓。
修飾儀表是一種禮貌,也是一門藝術。修飾時應注意哪些方麵呢?
(1)打扮得體。一般來說,嚴肅的場合要穿得正規點兒,如畢業典禮;非正式的場合,可以隨便點兒,如朋友聚會、郊遊等。
西方人對服飾的講究是有名的。比如他們在不同的場合就要穿不同的衣服。每天都要換一身衣服。如果你不換,別人要麼認為你不講衛要要麼懷疑你在外邊過夜。過去的歐洲人竟然在印發請柬時注明如何著裝。
如果請柬上注明:“White Tie(白領帶)”,那麼你就要穿黑色燕尾服,係白領帶。
如果注明:“lack Tie(黑領帶)”,那麼就要穿白襯衫,係黑領帶,穿深色西裝。
如果注明:“Informal(不正式)”,那麼這時候你就可以自由地挑選西裝和領帶的顏色。
(2)要與自己的身份相協調。一位四五十歲的中年婦女,如果打扮得像一個小姑娘,紮上兩條麻花辮,穿上鮮豔的服裝,未免讓人感覺滑稽。
一位青年女學生,如果手指上套著金戒指,脖子上掛根金項鏈,渾身珠光寶氣,就顯不出青年人的朝氣蓬勃。其實,青春本身就是美的,根本用不著刻意雕飾。
一位女教師,如果像電影演員那樣濃妝,就會分散學生注意力,影響教學效果。
當然,營業員和服務員小姐可以化淡妝,以有利於業務的開展。
(3)要與周圍的環境相協調。親友結婚,你衣著不整,頭發淩亂不堪;別人辦喪事,你穿上嶄新豔麗的服裝,這都不合適。因為與周圍的環境不協調。別人結婚是喜慶事,男士穿上西裝,刮刮胡子,女士修修眉,化化妝,穿上自己喜愛的衣服,這都是應該的。而對方失去親人時,心情沉重,你最好穿一身素色或黑色的衣服與當時肅穆的環境相配合。
凡事都要有度。人是愛美的動物,出席人多的場合時,人們都希望自己給大家留下一個美好的印象,這是無可厚非的;但切記要審時度勢。
記得在我的弟弟結婚那天,有一位打扮非常妖豔的女賓來到時,全場人的目光都被吸引過去了。她的臉上露出得意的神情,以為別人都在欣賞她。其實別人投去的目光中多的是責備,畢竟這是婚禮,不是舞會,唱主角的應當是新娘。
(4)要與自己的身材、膚色相協調。
同樣一件衣服,穿在別人身上很美,但未必適合你,不能因為這件衣服別人穿起來有品味,自己就盲目購買。魯迅先生就很懂得服裝美學,他曾經說過這樣一番有見地的話:
“人瘦不能穿黑衣裳,人胖不要穿白衣裳;腳長的女人一定要穿黑鞋子,腳短的,就一定要穿白鞋子;方格子的衣裳胖人不能穿,但比橫格子的還好些,橫格子的,胖人穿上就把胖子更往兩邊裂著,更橫寬了,胖子要穿豎條子,豎條子把人顯得長,橫的把人顯得寬。”
可見,抽象地談論衣服的美醜是不恰當的。
我們可以利用視錯覺來增強美感。如果你身材矮小,最好不要穿上身很長的衣服,以免顯得你更矮;如果你覺得自己太高,想顯得低一些,那就再加件上衣,並降低腰線;如果你的腿較短,那就穿高腰褲,可顯得你的腿比實際的要長些;如果你的腰很粗,那就不要穿緊身衣服,最好穿寬鬆的衣服。
選購衣服時,要考慮到自己的膚色。膚色白的人可以挑選任何顏色的衣服;膚色較黃的人適合穿暖色調的衣服,如紅色、橙色;膚色較黑的人可以選購冷色的衣服。
(5)飾物數量不要過多。以一兩件為宜,最多不超過5件。有位女士手指上套滿戒指,自以為很美,其實給人的感覺是庸俗。
3交往情景
將與對方交往的時間、地點、與對方交談時所獲得的重要信息(如對方的愛好、職業、憂慮、快樂等)記錄在檔案中,下次見到對方時,如果他對你印象不深,你可提醒他,某時某地我們曾見麵等等。
如果對方說:“我喜歡旅遊……”那麼下次再見到他時,便可從旅遊入手。
“最近又到什麼地方去了?峨眉山?那裏好玩嗎?”
這是,即使是世界上性格最內向的人,也會滔滔不絕地把他的見聞、感受告訴你:諸如秀麗的峨眉山水、頑皮的攔路猴子、縹緲的如詩如夢的白雲……
有了這樣一個良好的開端,接下來你們的談話會變得輕鬆而愉快。
經常看到有的人為交談而交談。至於別人到底談了些什麼,他不注意分析。別人把自己的痛苦、近況等告訴給他,他聽完後也就忘到腦後去了。應該改變這種不良的社交習慣。要在社交中做一個有心人,盡力從他人的談話中捕捉有用的信息,記在檔案中,並讓它們在以後的社交中發揮作用。
我的一位朋友向我談起這樣一件事:
那是兩年前,我當時正待業在家。閑著沒事,就去幫一家日用品公司推銷香皂。
有一次,我到一家雜貨店推銷。店老板客氣但堅決地拒絕了我。我估計這主要是他與我不熟悉,不相信我的緣故。我環顧四周,看到一個15歲左右的女孩子從裏屋穿過櫃台急匆匆地走出去了。
我問老板:“這小姑娘是……?”
老板說:“這是我的二女兒。”並驕傲地告訴我,他的女兒正準備參加下個月就要舉行的體操比賽,電視台將對此次比賽進行現場直播。
回家以後,我立刻查了一下有關體操的知識,並在比賽那天看了現場直播。我注意到他女兒所在的那個隊獲得了第二名。
第二天上午,我又來到店裏,一見到老板,我就與他談起了他的女兒。我把比賽情況很在行地評價了一番,對他女兒的表現作了肯定。笑容在老板的臉上漾開,顯然他對我的話感到滿意。接著我們又聊了其他的事情。
在我將要離開時,老板突然開口道:“請你給我送兩箱香皂來吧。如果銷售情況好的話,以後再多送一點兒。”
我的這位朋友善於捕捉信息,以體操比賽為突破口,巧妙地消除了隔閡與陌生,成功地把商品推銷了出去。
下麵故事中的主人公也是利用交往時獲得的信息而取得成功的。
服務於紐約某大銀行的理查斯-華特,奉上司指示,秘密進行某家公司的信用調查。正巧華特認識另一家大企業公司的董事長,這位董事長很清楚該公司的行政情形,華特便親自登門拜訪。
當他進入董事長室,才坐定不久,女秘書便從門口探頭對董事長說:
“很抱歉,今天我沒有郵票拿給你。”
“我那12歲的兒子正在收集郵票,所以……”
董事長不好意思地向華特解釋。接著華特便開門見山地說明來意。可是董事長卻故意含糊其詞 ,一直不願作正麵回答。華特見此情景,隻好知趣地匆匆離去,沒得到一點兒收獲。
不久,華特突然想起那位女秘書向董事長說的話,郵票和12歲的兒子。同時,也聯想到他服務的銀行國外科,每天都有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信件,有許多各國的郵票。
第二天下午,華特又去找那位董事長,告訴他是專程替他兒子送郵票來的。董事長熱誠地歡迎了他。華特把郵票交給他,他麵露微笑,雙手接過郵票,就像得到稀世珍寶似地自言自語:
“我兒子一定高興得不得了。啊!多有價值!”
董事長和華特談了40多分鍾有關集郵的事情,又讓華特看他兒子的照片。一會兒,沒等華特開口,他就自動地說出華特要知道的內幕消息,足足說了一個鍾頭。他不但把所知道的消息都告訴了華特,又召部下詢問,還打電話請教朋友。華特沒想到區區幾十張郵票竟讓他圓滿地完成了任務。
“董事長的12歲的兒子收集郵票”便是華特在交往時獲得的信息。如果華特心不在焉,置若罔聞,並不運用這一信息,恐怕他就不能順利地完成任務了。正因為他巧妙地利用“孩子收集郵票”這一信息,才叩開了董事長緊閉的心扉。
4生活事件
Happy irthday to you (祝你生日快樂)
Happy irthday to you (祝你生日快樂)
Happy irthday to you (祝你生日快樂)
Happy irthday to you (祝你生日快樂)
在悠揚動聽的生日歌聲中,你的朋友一口氣吹滅了十幾支蠟燭。他的心裏是多麼激動,又多麼高興。因為在他生日時,有你在身旁為他祝福。
要想讓對方成為你的朋友,你首先就要成為他的朋友。關心他,對他的生活越熟悉,越容易結為朋友。對方以前或近來做什麼事情,對方的生日、對方的家人有什麼事情,他的孩子考進重點中學……都是應該了解的事情。了解以後,記在檔案中。
獲得對方生活事件的渠道很多:麵對麵談起,聊天時他人提起,偶然聽到他人談論,舞會上、餐廳裏……隻要做個有心人,眼、耳並用,獲知信息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
現在,社會上流行一種捕捉信息的方式:充分利用社交場合中人的多層次性獲取信息、開拓業務。許多人都到茶館、酒吧、舞會上了解行情,有的個體戶的買賣就在消遣中成交了。
有一位服裝廠的女廠長,30來歲,經常身著款式新穎的服裝去跳舞,不知實情的人誤以為她喜歡玩樂。
事實上,這位漂亮的女廠長是在工作。她盡量找機會與人交談,捕捉對自己工作有用的信息。市場需求什麼,不需求什麼,她都做到心中有數,從而在以後的服裝生產中注意調整花色、品種,達到產銷對路。
以上是一個捕捉市場信息的例子。它啟發我們在各種社交場合了解對交友有利的信息。
對方的父親住進了醫院。你聞知後,拎上水果、手捧鮮花主動看望;或者,下次碰到他時,關切地詢問一下:“伯父病好沒有?”一來有了話題,二來表示了你的關心。而對方則驚訝於你對他家裏情況的熟悉,對你的關切表示感激,無形之中加深對你的好感,你們雙方都會產生一種親近的感覺。為什麼會產生親近感呢?因為任何人總是關心著自己最親近的人。如果他發現別人也在關心著自己的親人,大多會產生親近感。這是人們的一種共同的心理傾向。昭和初期日本武人政治家田中義一先生很善於利用人們的這一心理特點。有一次他在北海道演說,很多人夾道歡迎。田中義一下車後,走到一位男士麵前,誠懇地問:“令尊近來好嗎?”男士受寵若驚,搖搖頭,麵有戚色地說:“家父去年過世了!”田中義一立刻說:“啊!很抱歉,我很難過!”事實上,田中義一並不認識這位男士。他利用問候男士家人的辦法很快縮短了與這位男士的心理距離。
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在百忙之中,不忘相濡以沫的妻子埃莉諾。於1933年3月17日他們結婚28周年那天,總統給妻子寄去一張200美元的支票,還有一張字條,上麵寫道:
最親愛的寶貝
一周來苦思冥想,夜不能寐;
不知你需要內衣還是
外套、鞋帽、床單;還是毛巾、胭脂,
還是托盤、糖果、鮮花、台燈,還是
瀉藥、威士忌、啤酒,還是魚子醬;
我百思不得其解!
我可知道你需要某些生活必需品——
去吧,帶上我的愛,願我們年年慶祝,
永遠慶祝我們的結婚紀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