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1 / 3)

做到交往行為協調,還要求雙方交往行為相互匹配。人們所發出的語言、音調、手勢、表情、眼神及與對方的身體距離,隻有同交往對象所做出的各種符號匹配得當時,才能出現協調的心理氣氛。若一方痛苦不已,而另一方捧腹大笑;一方義憤填膺,而另一方卻麻木不仁;一方眼含深情地期待著另一方,而另一方卻好像是感情的聾子和瞎子;一方向另一方湊近一寸,而另一方卻向後撤退一尺,如此情景,又怎麼能稱得上協調呢?

14努力增強自己的魅力,促進交住

一、努力培養自己健全的人格,贏得他人的喜歡和熱愛,對他人有強烈的吸引力。健全的人格特性如下:

①關心社會共同利益,熱心社會活動,在公共事務方麵有貢獻。

②善於理解人、關心人、同情人、體貼人和親熱人。

③善於同別人合作共事,有利人、助人和獻身精神。

④善於肯定人、頌揚人、鼓勵人,能容忍別人的弱點、缺點和錯誤。

⑤平等待人,尊重他人人格,善於同別人共享平等相處經驗。

⑥為人公正、直率、坦誠、質樸、自然、忠厚、真實,透明度強,可以信賴。

⑦虛懷若穀,待人謙恭,不驕不躁。

⑧待人熱情,喜歡聯絡人,交往人。

⑨聰明,有頭腦,不盲從,善於獨立思考,對許多事物都有獨到的見解。

⑩活潑、開朗,富有幽默感。

11經驗豐富,知識麵寬,興趣和愛好廣泛,同各方麵的人士都有共同語言。

12身段、體態、儀表和相貌端莊、舉止文雅、持重、有禮有節、不卑不亢、落落大方。

二、自覺改造自己的消極人格,免遭他人冷落、嫌棄和排斥,免得自己孤獨和苦惱。消極的人格特性如下:

①自私自利,不關心社會共同利益,逃避社會公益活動,對社會缺乏責任感,對集體委托的事敷衍了事、馬馬虎虎。

②虛偽、做作,裝腔作勢,讓人猜不透心計,摸不著靈魂,與人相處令人缺乏安全感。

③喜歡挑剔、攻擊、侵犯別人,好捉弄和取笑別人,視別人的難堪、狼狽和窘迫為快樂。

④支配、操縱和控製欲過強,不能平等待人,輕視別人獨立、自主的人格。

⑤驕傲自滿、狂妄自大、目空一切、卑視他人、固執己見,拒絕別人的善言相勸。

⑥對別人疑心重重,戒備森嚴,常常無端地誤解,曲解人意,把自己不良的想象、意圖,妄加於別人。

⑦對人持敵對情緒,報複心強。

⑧心胸狹窄、小心眼兒,過分計較別人舉止,對人際關係過分敏感,喜歡吹毛求疵,好製造糾紛的人。

⑨勢力眼兒,專門奉承、巴結權貴,為取悅權貴而竭盡溜須拍馬,趨炎附勢之能事。

⑩小氣吝嗇、一毛不拔、見貧不濟、見弱不扶、見死不救、無絲毫同情心的人。

11舉止粗野、庸俗、放蕩不羈。

12性情古怪、孤僻,待人冷漠,不合群,不喜歡交往。

13情緒不穩,喜怒無常,神經質,令人很難適應。

14興趣狹窄,知識經驗貧乏,孤陋寡聞,還不喜歡學習。

15儀表醜陋、裝飾怪異,雖招人注意,但令人厭惡。

三、要豐富知識經驗,鍛煉實際才幹。

知識經驗和才能,不僅是個人魅力的主要構成條件,而且是養成健全人格的基礎。

社會心理學研究結果表明,人群中的多數人對知識經驗豐富,有專門才幹的人給予極大的信任。許多人對擁有專家身份的人持敬慕、崇拜心理。

研究還指出,人們掌握的知識的量和質,在一定程度上規定了人們的文明水平。並且健全人格特征獲得與知識經驗獲得過程存在相互聯係。

因此,要增強人格魅力,就要刻苦學習、努力實踐、嚴格訓練。既要注意學習書本知識,又要積累實踐經驗;既要重視一般能力的發展,又要注意特殊才能的訓練。

四、要重視人格修養,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人格的內涵是思想品德。要增強人格魅力就必須進行思想品德修養。所謂修養,包括修正與養成兩個方麵。修正就是對消極思想品德的改造和矯正,養成就對積極思想品德的培養和發展。

思想品德修養的基本任務,是樹立正確的社會態度、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養成集體主義和人道主義品質。關鍵是處理好個人與社會、個人與他人的關係,正確對待自我,不斷發揚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克服自己的弱點、缺點和錯誤,促使自我逐步完善。

五、要重視情緒修養,促進情緒成熟。

情緒成熟是人格成熟的主要標誌,是人格魅力的重要所在。要增強人格魅力,必須加強情緒修養。要學會控製情緒,保持情緒穩定,心境良好,不讓消極情緒蔓延,把它限製在一定範圍內。要學會表情規範,按照公允的方式表情,促進情緒的社會化,要努力升華情緒體驗,培養自己的高尚情操。

六、重視意誌鍛煉。

堅強的意誌品質,不僅是吸引他人的主要人格特性,而且是戰勝困難、克服障礙,實現交往目標的主要心理條件。

意誌鍛煉的目標是培養意誌行動的目的性、堅韌性、持久性、靈活性及堅毅、勇敢、果斷等優良品質,而克服意誌品質的盲目性、脆弱性、刻板性及膽怯、優柔寡斷、魯莽、半途而廢等消極品質。

意誌鍛煉包含與兩方麵的困難做鬥爭:一是自身的弱點和缺點所造成的困難,二是外部阻礙和限製所造成的困難。正是在克服內外困難的鬥爭中,才能鍛煉出堅強的意誌,使自己以一位意誌堅強的人的品德,而贏得社會和他人的讚賞和喜歡。

15善於選擇朋友,謹慎交往

每個人都希望通過交往獲得友誼,找到朋友。但是有的人成功了,他的朋友遍天下;有的人卻失敗了,幾乎落個“世界孤兒”處境。對比這兩種人的交往行為,我們很容易發現他們之間的差異,前者具有選擇朋友的技能,而後者在選擇朋友問題上,卻是盲目的、愚笨的。

不言而喻,每個人都努力選擇那種正派、誠實、人格高尚,誌同道合者作為自己的朋友,而千方百計逃避同那種虛偽、奸詐、庸俗,與自己格格不入的人交朋友。但是類似道德品性等人格深層特質並非以標簽的形式貼在人們的腦袋上,並且越是在公開的社交場合,人們的交往行為越具有文飾性、曲折性。尤其是那些社交老手,其外界行為與人格標誌的反差更大,不容易被一般人發現其“廬山真麵目”。因此,要減少交往失誤,防止把冤家當朋友,就有個對人及其人性識別問題。正確識別人是有效選擇朋友的前提。選擇朋友的過程,也就是識別人及其特性的過程。這個過程的基本環節有如下幾個:

一、占有量是質優的信息

人的意識傾向及人格特質,雖然埋藏在人的靈魂深處,不易被一眼看穿,但是它們總會通過外界行為及實際結果表現出來。表現人的深層特性的這些外界行為及其實際結果,又往往以信息的形式存在著。它們不僅可以被傳播,能夠被直視,而且可以貯存。因此我們要把握交往對象的人性及其特質,不可不占有他的有關信息。

信息的量與質、影響著我們對交往對象的認識。要想獲得正確的認識,首先要占有其豐富而全麵的信息。不僅要占有那些現實的信息,而且要占有那些曆史的信息。不僅要占有那些靜態的,已成定論的信息,而且要占有那些動態的、生動活潑的信息。同時,占有的信息,要涉及交往對象的各個生活層麵,如學習生活、職業生活、家庭生活、業餘生活及社交生活等。信息越豐富、越全麵,達到正確認識的可能性越大。

除了足夠的信息量之外,信息的質量也十分重要。對信息質量的基本要求是:真實、可靠、有用。每個生活於社會群體中的人,都在被社會和他人所描繪、形容、加工及反映之中。由於社會和他人反映的主觀性,所以我們收集到的有關交往對象的信息,就有真偽、精粗的問題。虛假的信息,經不住事實檢驗的信息隻會歪曲我們對交往對象真實麵目的認識。因此在獲取交往對象信息過程中,要十分講究信息的質量。要認真進行去偽存真、去粗取精和檢驗篩選工作。要切忌道聽途說、捕風捉影和偏聽偏信的毛病。尤其要警惕用心不良之徒對交往對象的造謠誹謗、惡語中傷。

二、親自經驗

固然交往對象的信息可以通過間接途徑獲得,並且在一個陌生初交的對象麵前,必須借助某些間接信息,然而僅僅依靠間接途徑獲得的認識是不夠的,並且帶有某些危險性。固然要獲得對交往對象的正確認識,還必須進入交往,依靠自己的眼睛、耳朵和頭腦直接占有交往對象的信息,形成直接的經驗。

直接經驗,不僅要感知、體驗交往對象的語言和非語言交往行為,而且最重要的,是要經驗交往對象的實際行動及其結果。要聽其言、觀其色、察其行、究其果。要把對方說的、感情表達的、實際行動的和實際做的結果,統一起來進行考察、而不能光考察對方的言論和表情。有的人善於言談,長於表演,當麵說得甜言蜜語、天花亂墜,可一旦脫離麵對麵的交往情境,他的承諾、保證、山盟海誓,就會全部拋到九霄雲外,好像他原來就什麼也沒有說過一樣。極個別的巧言令色之徒,對人極盡奉承、巴結之能事,用動聽的言詞故意取悅於人,可內心卻另有打算。一旦他的卑俗的交往目的實現後,就翻臉不認人。這種人的作為,往往弄得那些善良的人們瞠目結舌、啼笑皆非、有苦難言。因此我們要善於識破他們的真實麵目,不要受騙上當。

三、運用理性進行加工

獲得交往對象的有關信息,隻是認識其內在特質的第一步。要從本質上把握一個人,還必須深化對人的認識。深化認識的過程,是一個自覺利用理性思維,對占有全部信息,進行綜合、分析、比較、抽象、概括的加工製作過程。

首先,要承認理性思維的價值。應該看到,在認識人的本質方麵,理性比感性更可靠,思維比直感更有效。有些年輕人涉世不深,剛剛步入社交場合,就主張放棄理性思維,單憑感情用事,還說什麼靠“第六感官”選擇朋友,這是他們在選擇朋友方麵時晴時陰、反複無常,或者受騙上當,常常遭到“朋友”背叛、拋棄的一個重要因素。無數事實表明,藐視理性思維價值是要吃大虧的。

其次,要用腦筋加工製作占有的信息。加工製作,就要對所占有的信息,進行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被、由表及裏的過程。這個過程的效果,取決於人們是否開動腦筋。腦袋長在人的頭上,是要求人們時時啟用的。有人認為,社會交往屬於閑暇娛樂性活動,根本無須動什麼腦筋。因此他們把腦袋封鎖起來,束之高閣不用,而稀裏糊塗地進入社會交往場合。這樣即使他們頭腦裏也貯存著有關交往對象的大量信息,但是由於缺乏加工製作,對他人的認識卻仍然停留在一大堆表象上麵,而不能把握人的本質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