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3 / 3)

表情達意的功夫,在於有效地運用交往手段。人類的交往手段十分豐富,有語言交往手段和非語言交往手段。語言交往手段包括歎息、呻吟、手勢、身姿、表情、眼神、人體距離等手段。

要想有效地運用交往手段,就要把它作為一門學問和技術,在日常生活中,對自己進行有意識的訓練。其基本要求是:

一、要準確

準確地表情達意,是對有效地運用交往手段的起碼要求。所謂準確,首先要求把自己的情感和意願表達清楚、明白。不管運用哪種交往手段,都要求自己意識到賦予它怎樣的意義。如果自己滔滔不絕、指手畫腳,說了半天尚不知是說什麼,要告訴別人些什麼,那就不能稱作清楚、明白地表情達意。其次,要求把自己要表達的情感和意願確定下來,並選擇確定的語言和非語言符號。在同一微小的時空裏,人們所選擇的具體行為和表情達意的手段,其含意模棱兩可、動搖不定,則達不到交往的目標。

二、要規範

人類用以表情達意的行為及其方式,是一種文化現象。

在同一個文化圈裏,這些行為及其方式,具有嚴格的文化規定性。符合一定文化規定的,叫作規範的行為及其方式,不符合一定文化規定的表情達意的行為及方式,叫作失範的行為及方式。按規範表達是構成順利交往的基本條件,也是運用交往手段的基本要求。

首先,按規範表達,要求人們恰當地選擇交往手段,把自己的情感和意願與外顯的行為、符號有機搭配得當,比如自己內心感受不愉快,就用“不愉快”、“不高興”、“不喜歡”、“不滿意”“無興趣”等詞語陳述,同時用歎息、搖頭、擺手、冷漠的眼神,陰暗的麵部表情等非語言符號表達。

其次,選擇交往手段要注意對象,出示那些易於被對方直觀、理解和體驗的符號,比如對一個詞彙量有限的兒童或文盲,你使用“尷尬”一詞表達自己的窘迫感,就不如使用“真難為情”或“真不好意思”表達,更易於被對方所理解、體會。再比如當你用溫暖的手撫摸兒童腦袋時,無疑會使其感受到你對他的愛。但若你把同樣的行為施於一個長者,他不僅不會體味到你的敬愛之倩,而且會令他反感、生厭,覺得你輕浮、無禮。

人們生存的社會共同體給每個人規定了一套角色,同時又規定了每種角色的標準化行為方式。因此,選擇交往手段時,要注意自己與對方的角色關係。比如,同樣是表達自己的期望,在上下級之間、父子之間、師生之間、同事之間就各有不同的行為規範。上級、父母和老師用“指令”的方式,下級、子女和學生用“懇求”的方式,而同事之間用“協商”的方式。如果違背了上述規範,錯用了交往方式,將發生角色倒錯、混亂,導致交往障礙。

最後,選擇交往手段,要注意交往情境,把自己的行為方式與交往場合、心理氣氛搭配好。一般地說,一定文化對人們在什麼場合、什麼氣氛下怎樣表情達意都有明確、穩定的規定。兩個人在大庭廣眾麵前,交談私人問題,不宜於高談闊論,提高嗓門兒,那會引起別人關注,使對方緊張,不自然;別人正在嚴肅、認真地談論某個問題而你卻表現得無所謂,取隨隨便便的態度,這自然會遭到大家不滿;對方深陷於往事的痛苦回憶之中,氣氛低沉、陰暗,而你卻興高采烈,這樣會使別人感到你在幸災樂禍,而對你反感。

三、要熟練

在非書麵語言交往中,豐富的信息、思想和情感,不間斷地在交往者之間傳遞著。能否及時、迅速、敏銳地接受來自對方的信息,並做出反饋,也是影響交往成效的重要方麵。而要做到及時、迅速、敏銳地接受信息並反饋,就要求人們具有熟練運用交往手段的技巧。運用技巧不熟練,不能及時讀解、吸收、篩選和加工對方發來的信息,不能及時、流暢、敏銳地提取信息,有效地選擇反饋方式,就不可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實現交往方式,運用熟練化的唯一途徑,就是實踐、練習。越是在這方麵有困難的人,越要積極、主動地實踐,在實踐中反複訓練自己。害怕、回避交往,久而久之就會使交往機能衰退,導致更大的困難。

四、要靈活

交往手段的使用,不僅要規範,而且要靈活。規範化與靈活化並不矛盾。靈活地運用交往手段,要求人們在複雜多變的交往情境麵前,隨機應變、機動靈活,不拘泥於某種行為常規和刻板公式,要求人們在語詞搭配,各種符號的顯示,具體地表現為細節的搭配和情緒,情感色調的起伏變化等方麵,既符合規範,又符合具體交往情境的要求,既得體、有分寸,又自然淳樸,達到這種要求,非一日之功。但是,隻要刻苦努力、孜孜以求,就一定會使你的交往藝術,達到高超水平。

18善於控製情境

交往雙方離不開一定的交往情境。有交往情境,才構成真實的交往互動過程。交往情境是影響交往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要增強交往效果,人們就必須要學會控製交往情境。

控製交往情境包括以下內容:

一、對交往構成情境的控製

交往構成情境,是指交往雙方形成交往所依賴的情境。它包括交往所依賴的時間和空間及刺激人們進入交往過程的心理氣氛。一定的心理氣氛,作為刺激人們進行交往的誘因,在構成交往中具有重要意義。心理氣氛不適宜或缺乏一定的心理氣氛,即使有適宜的時間和空間,人們也不會順利地展開交往。善於控製構成交往情境,是贏得交往成效的第一步。

控製構成交往情境,是指交往者有意識地選擇交往場合、組織交往時間、製造有利於交往的心理氣氛,促使對方同自己交往。比如在陌生對象麵前,主動打招呼、寒暄,製造一種比較熟悉的情境,以打消對方為逃避在陌生人麵前所產生的緊張感,而放棄交往的意向;在交往初始,故意尋找一個雙方都感興趣的論題,誘發對方打開話匣子,以打消無話可說所產生的窘迫感,而放棄交往的意向。還要學會說些熱情的應酬話,選配些富有感情色彩的手勢、身姿等動作,也會造成一種有利於交往的情境。例如:緊緊地握住對方的手,說著:“很高興同你相識!”“早就想見到你了!”

二、對交往課題的控製

交往課題是指交往者力圖通過交往所要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往往以話題形式存在。交往者控製住話題,也就控製了交往進程。

控製話題的技巧如下:

關注——以自己的關注引起對方對自己喜歡話題的關注,使對方靜聽自己的陳述,注意自己的情緒狀態,並按照自己的期望發表意見,參與討論。其具體方法是表示你對某話題的興趣、注意、關心等等。

讚賞——稱讚、欣賞對方就你所感興趣話題所發表的見解、提供的信息,讚賞的具體方法是運用肯定評價的語言、動作、眼神等。比如“你說的極是!”“咱們不謀而合!”“我也是這樣想的!”

打岔——對他人離開話題的行為,尋找機會故意打岔,以使其重新回到你感興趣的話題上來。比如用提問的形式,使對方在解答問題中又回到原來的話題上;用“借題發揮”形式,接過對方的話題,又繞到原來的話題上。

冷漠——這是否定、拒絕對方偏離話題行為的一種情緒表達方式。在對方一再偏離話題,你在再三打岔無效的情境下,采取冷漠方式是比較合適的,冷漠的具體形式視對方偏離行為而定。一般的形式有“走神”(不注意,不感興趣,揉眼睛,打哈欠)、困惑、無動於衷等。但是,無論利用什麼方式都要講究分寸、恰到好處。冷漠的目的在於引起對方注意自己的冷淡,而不要傷害了對方的自尊心和麵子,造成交往終止的結局。

三、對交往心理氣氛的控製

始終保持良好的心理氣氛是有效交往的基本特征。控製交往過程心理氣氛的要求是,製造和保持愉快、和諧的心理氣氛,而防止和製止痛苦、緊張氣氛的出現及蔓延。

控製心理氣氛的方法,主要有:

幽默——這是通過開玩笑的方式而解除沉悶、壓抑、不快氣氛的一種方法,開玩笑要把握火候。在對方極度痛苦、激動不已的時候,不宜開玩笑。有效的玩笑應開在對方激情狀態之後,把它作為宣泄不良心境的一種契機;開玩笑要講究分寸,不能過分。過分的玩笑,容易加劇對方的痛苦,挫折對方的自尊心理;開玩笑要多以自我為玩笑的對象,比如:以自我譏諷,引起對方的開心等。

轉移一一由於意見分歧、情感障礙而造成雙方爭吵、衝突,形成不愉快之氣氛時,為暫時回避矛盾轉移話題,立即尋找不易分歧的話題交往,以便使雙方在和諧一致的討論中產生愉快感受,衝淡、遺忘先前的不快,轉移的技巧在於及時、迅速地尋找到新的話題。這個話題既要回避矛盾、衝突,又要是雙方都感興趣的話題,同時還要與原來話題有一些相關。

暗示——當對方陷入痛苦、焦慮或憤懣之中,出現不利於交往的氣氛時,交往者要以積極的情緒,歡愉的態度感染、暗示對方,減輕其心理壓力,改變其情緒色調。比如當對方在為一個事件而憤憤不平的時候,你不僅表示出了對他情緒狀態的理解和讚助,而且能以冷靜、理智、輕鬆的態度,不做令他憤慨的事情。這樣他會接受你的態度暗示,也變得冷靜、理智起來。

四、對交往終止情境的控製

當應該結束交往過程,但對方仍沉浸在交往情境中,沒有終止交往行為意向的時候,需要人們控製情境,及時結束交往過程。巧妙地終止交往,使對方感到自然、圓滿,會增強其對整個交往過程的良好體驗,從而有利於對交往結果的評價和繼續交往。

控製交往終止情境的方法有:

提示——當對方忘記了已經超過終止交往時間,仍在滔滔不絕的陳述時,可以巧妙地提示他時刻早已過了。比如稍稍看看自己的手表,或輕輕問一聲:“我的表停了,你的表什麼時候了?”

困倦——當交往的主課題已經圓滿結束,對方又節外生枝轉到無關課題時,可以用困倦反應暗示對方早早收場。比如:伸伸懶腰、打個哈欠、擦擦眼睛,都會使對方感到他和別人都疲倦了,應該結束談話和議論了。

總結——當雙方交往主題基本解決,而對方仍想繼續交往的時候,可以用總結交往活動積極成果的方法,製止對方的繼續交往行為,比如可以告訴對方:“我感到這次交往是愉快的。同時,我發現你也很滿意。”同時,還可例舉其具體收獲、心得。

邀請——當出現上述情境時,可以用邀請對方一起進餐、看電視、逛公園、參觀展覽或做別的活動等方法,使對方終止題外話的議論,及時結束交往。

預約——有時候,雙方交往並未實現預期目標,可是繼續交往或時間不允許,或無希望獲得積極效果,可以用預約的方法結束這次交往,安排下次交往的時間、地點和內容。這樣也能收到終止交往情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