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有許多人把“靠攏上司”視為“拍馬屁”、“打小報告”、“阿諛奉承”等等。其實,這種認識是十分片麵的。事實上,“靠攏上司”是指在工作中與領導保持持之以恒的接觸、了解,以及在心理上、感情上的相互溝通。
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說,限製自己與上級領導的接觸,就是使自己減少一次讓領導了解、關心、教育成長的機會,對個人的進步,隻有損失而無益處。所以我們應當抓住與上級領導接觸的各種機會,恰如其分地與領導交談,實事求是地反映情況,交換意見,表現出自己的才華,以便得到領導的賞識、關懷、培養、教育。使自己的努力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機關黨委書記在全係統的總結大會上點名批評了後勤部的工作不彙報、不總結、工作作風拖拉、效率差。特別是部主任工作失職……雲雲。
此時,在下麵就座的部主任臉上火辣辣的,心裏不免憤憤不平。在後勤部門工作的員工心裏也不服氣。有的說:“上級領導真有點柿子撿軟的捏的勁頭,為什麼別的部門工作做的還不如我們部呢,怎麼不點名,對我們主任也太不留情麵了。”等等。對於上級領導的工作方法咱們暫且不說,還是看看後勤部主任是怎樣與上級領導交換意見,達到恢複關係的吧。
會後,後勤部主任主動找黨委書記談話,交換意見。首先部主任明確表示,上級領導的嚴格要求是對的。獎、罰分明是做好工作的保證。沒有對工作的督促、檢查、批評、表揚,就沒有工作的圓滿成功。然後爭得領導同意,製定出下階段後勤部門要著重解決好的問題及今後本部門努力的方向。同時,也講清由於什麼特殊原因,使我部裏的工作受到了影響,今後一定要把各種可能發生的情況估計充分,全力保證主要工作部門工作質量不斷創新、提高,這樣即使是個別科室出現些問題也無礙大局。
經過這樣一交談解釋,上級領導心中明白了事實真相。同時,也對這位部主任的姿態高,眼光遠十分讚賞。在下一次幹部大會上,黨委書記表揚了後勤部門工作有了明顯改進,主要是領導重視、領導得力,極大地調動了本部門員工的積極性,希望其他部門同誌向他們學習。
由此可見,經常不斷地與上級領導保持聯係,交換意見,恢複關係的確是我們下屬人員做好工作的可靠保證。這樣做既增強了下級向上級請示彙報的主動性,又消除了上、下級之間不該發生的各種磨擦。既可以讓領導了解下麵的具體情況,體諒部下的苦衷,又可使上、下級之間在思想上、感情上達到相互溝通,親密無間的地步,我們應當借鑒。
2“靠攏上司”既要如實反映問題,又要學會拐彎抹角
有一次,某市副食品公司經理在機關全體幹部業務會上講話:“我市共有副食品公司基層商店300多家……”話音剛落,就有一位機關青年幹部站起來糾正他說:“經理,您說錯了,我市共有基層副食品商店532家,縣一級的才是300多家呢”這位青年幹部說完後便坐下與左鄰右舍的幹部們嘮叨個不停。本來這一句話就夠讓這位經理下不了台的了,可他在下麵還不消停。這件事過後,這位青年幹部受到了經理的排擠。
人人都要麵子,怕丟麵子,更何況作為一名有個一官半職的經理。他的麵子比起一般人來說就顯得更為重要。如果說錯了自己管轄範圍的事,又當場被下屬糾正,這位經理的臉是很掛不住的。如果那位青年幹部采取“拐彎抹角法”不當場在會上說,而是會後獨自跟經理個別輕描淡寫地提一句:“經理,您剛才講到咱們市基層副食品商店是500多家,縣一級的是300多家,有時這兩個數字容易讓人記混了。”如此這樣一說,經理聽了,一定不會下不了台,反而會感謝你的提醒,也許會欣賞你的細心和聰穎。這樣何樂而不為呢?
我們提倡與上司接觸應學會“拐彎抹角”,也就是說向上級領導提出問題,指出不對之處時,應注意場合。我們也並不是反對“直來直去”。作為一個人,就其品德修養來說,“直來直去”“不繞彎子”“不搞兩麵派”不做違心的事是應當提倡的。但是,在與各種人物接觸中,應該學會為人處事“拐彎抹角”,講究方式、方法、地點、場合。特別是在給領導提意見時,更應掌握分寸,把握尺度,搞點“拐彎抹角法”也是非常必要的,有時效果會更佳。這也是在處理同領導關係上的一種藝術。
與人相處也是一樣,遇到矛盾、分歧,不講究方式、方法、亂提意見,直來直去發脾氣,耍小性,不但問題得不到解決,矛盾和成見越來越深。這樣既損壞了自己的形象,又影響了工作、學習。我們不應該提倡這種“直來直去”,而應該學會點“拐彎抹角”,才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3“靠攏上司”,多提建議
某齒輪廠車間主任王××,工作責任心很強,他以自己技術精湛、不惜力,年年評為勞動模範而小有名氣。可他們整個大車間集體的生產任務指標完成得總是一般化。王主任為工作的事沒少操心費力,可他工作方法不多,點子少也是人所共知的,並且還有一件最讓他頭疼的事——年終寫總結上報材料。他總感到:一年到頭忙忙碌碌,工作上卻又無內容可說,無經驗可談。
不久,從北京經濟學院分來一名大學生,名叫李彤,小青年20年剛出頭,精明強幹,眼光敏銳,手腳麻利,口才也很好。他時常跟在車間主任左右,了解情況,並向他提一些合理化建議。
一次,他發現車間主任平時不太注意了解下情,對其他人提出的不同意見不太聽得進去,好一個人說了算,有時處理事情有官僚主義等等。他就主動找車間主任談話,提出建議:“頭,您們當領導的是不是應經常到群眾中去走一走,了解大家都在想些什麼?想幹些什麼?這樣,您才能針對大家的想法對症下藥,做一些順應民心的事情,這樣,車間的工作才會有起色。另外跟您談點個人看法、意見,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您有時辦事急躁,還愛犯點官僚主義,上次有件事,您和工段長吵起來了,其實他提出的那種設想也是為了工作,並無惡意,您也應該多聽點不同意見,這樣對工作有推動作用,否則工作便無生機,一潭死水、死水一潭,您應該明白這些道理。”
應該說像這位小青年這種向領導提建議法要比那種隻在私下裏,不分場合地議論車間主任官僚主義了,不了解情況“瞎指揮”,工作無成績,應該下台換別人幹等等,效果要好得多。
車間主任很重視他的建議,並經常向他了解下麵群眾的呼聲,並且也改變了他以往那種簡單的工作方法。
後來,這位小青年不斷地向車間主任進諫,他的建議不僅思路寬、花樣多,而且都很切實可行,照他說的做了,就推動了車間的工作,因此王主任所在車間工作不斷地創新,年年提前、超額完成各項生產任務,受到了上級機關的表揚。他的多提建議法也得到了全車間工人同事的認可和響應,大家都積極地為工作出主意、想辦法,極大地調動了廣大工人群眾的生產積極性,融洽了領導與工人之間、幹部與群眾之間的關係,工作不斷刷新紀錄,開創新局麵。這種與領導配合,多提建議、友好相處、恢複關係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
4“靠攏上司”實事求是
去年,為了一筆貸款分配數額,商業部商業信貸處主任與部長之間發生了一場不愉快的爭吵,最終還是以計劃處占優勢,商貸處隻占1/3的數形成決議。之後,商貸處主任心中很不愉快。今年,一年一度的貸款分配數額又要下達了,他們決心抓住這次有利於商業信貸的時機。
商業部部級領導預先審批了計劃處的請示報告,待征求意見之後做最後核審通過,決定批給計劃處13億人民幣,而商業信貸處隻批給5億人民幣。
在貸款數額沒有最後敲定之前,商業信貸處的同誌們及領導一起反複認真研究,找出依據,中央反複強調要重視第三產業的發展並根據具體情況提出自己的意見,及時、準確、有理、有節地說服了領導,爭取到了一個商業信貸處與計劃處平分貸款數額的滿意決定。
這一例證表明了:隻有實事求是地向領導反映情況,講清道理,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也隻有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學習、掌握,領導得準確,才能做到貫徹不走樣,緊跟形勢,推動各項工作不斷創新、發展。
5“靠攏上司”擺事實、講道理,方可恢複關係
兩位歌壇大腕韋唯和李穀一之間了為個人名譽上的糾紛發生了一場唇槍舌戰。一時間,大街小巷,各類報紙、雜誌,人們茶餘飯後有了談論的話題。
韋唯是一位頗受廣大青年朋友喜愛歌星,她與李穀一之間,除了是同行以外,還是“上下級”關係,在此提及她們的身份,筆者主要是想探討一下如何處理好下級同領導的關係。有的時候也應靠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達到與領導恢複關係,並非一切無條件服從領導才行。毛主席老早就告誡過我們:“從團結的目標出發,經過批評或鬥爭,達到新的團結”。這些教誨拿到我們今天保持或恢複同領導的關係上也同樣適用。
古訓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韋唯也自然不會百分之百的正確。但就她與李穀一平分秋色的這場名譽官司上,筆者認為韋唯做到了:擺事實、講道理,澄清了事實,扼製了謠言,恢複了名譽,迎來了光明,她這樣做,不僅沒有疏遠與領導的關係,而是拉近了與領導之間的距離。盡管她們之間在言詞的使用上都很強硬,互不相讓,這也是官司場上必不可少的針鋒相對,但最終她與李穀一團長握手言和,充分體現了新中國年輕女性的寬廣胸懷和令人折服的修養。試想如果她們之間的矛盾不講、不辯,不訴之於法律來保護,也許不會有今天兩人重歸於好的結局。
韋唯的那種“靠攏上司”,通過批評或者辯論,使矛盾越辯越清,最後達到緩解矛盾,解決與領導之間產生的矛盾,達到恢複關係之目的同樣值得我們大家學習與借鑒。
由此看來,批評是有益的,是任何個人或組織健康成長、取得成功不可缺少的,也是我們搞好與領導者和被領導之間關係不可缺少的有利武器,因為它可以幫助被批評者發現問題,辯明是非,認清優劣,改善行為。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擺事實,講道理,以理服人的方法同樣是批評的一種方式,我們應當會用這些方式方法,正確處理好各種人際關係,使自己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6“靠攏上司”恢複關係,要做到“手勤、腦勤、嘴勤”
春節前,李××從某大公司調入自來水公司做辦公室秘書。剛到一個新單位總有一股使不完的勁,大家一致反映挺好。
可是就在前兩天,主任問及一份文件是否已抄送下屬單位,她一問三不知,翻閱登記簿也沒登錄過,主任很是不滿意,陰沉著臉說:“你太不認真、仔細了,今後要注意呢!”
主任走後,她著實認真地思考了一番,認識到光有要幹好工作的願望是不夠的,一定要有一種腳踏實地、認真仔細的工作作風,從現在起,自己一定堅持天天記筆記,把每天的工作都認真地過過篩,做到:手勤、勤登記,腦勤、勤思考,嘴勤、勤問問有經驗的同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