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2 / 3)

這樣又幹了三個月,主任再來檢查她的任何一項工作,她都完成得挺出色。主任對她的工作態度及改進了以前粗枝大葉的工作方法而感到滿意。

以上例證告訴我們:養成一種良好的工作作風,是我們和上級領導友好相處中必不可少的條件。反之,則是一個人一生一事無成的主要原因所在。我們要在社會中闖蕩,求生存就必須從現在起,很好地培養自己的良好習慣與作風。一個人的能力有大小,職位有高低,但隻要有了一種良好的工作態度與作風,他就會一步一個腳印地不斷進步。

7“靠攏上司”,要防止和克服“越位”現象

正確地認識自己的社會角色、地位,真正做到出力而不“越位”,這是正確處理好上級關係的一項重要藝術。

“越位”是下級在處理上級關係過程中常發生的一種錯誤。它的主要表現有:

(1)決策越位。決策,作為領導活動的基本內容,處於不同層次上的領導者其權限不是一樣的。有的決策可以由下級做出,有些則必須由上級做出的決策,他都超越權限,自己擅自做出。

(2)表態越位。表態,是表明人們對某件事的基本態度,一般與一定的身份相聯係。超越身份胡亂表態,是不負責的表現,是無效的。一般說來,單位之間交涉問題,對帶有實質性問題的表態,應由上級或上級授權才能進行。而有的人作為下級,上級未表態也沒授權,他卻搶先表明態度,造成喧賓奪主之勢,陷領導於被動之中。

(3)幹工作越位。哪些工作應該由誰幹,這裏麵有時也有幾分奧妙。哪些職權範圍的事應該由有關負責方麵來幹都是有分工的。有的人不明白這一點,有些工作本來由上級出麵做更合適,他卻搶先去做,從而造成幹工作越位。

(4)答複問題越位。有些問題的答複,往往需要有相當的權威人士才能答複。而有的人明明缺乏這種權威,卻擅自答複,這也是越位。

(5)某些場合越位。有些場合,如同客人應酬,參加宴會,也應適當突出上級。有的人作為下屬,張羅過歡,顯自己過多,顯上級太少,也造成某些場合越位。我們在處理與上級關係時,很有必要注意在一些大場合少突出自己,多突出領導,才能避免場合越位現象。

記得在一次出差深圳旅行中,某信用社主任與女秘書一行三人同去。女秘書隻顧自己和上上下下深圳同行們認識、接觸,卻把主任二人放在一邊,也不知首先向同行介紹,在幾次場合中造成了“越位”現象,讓信用社曹主任心中好不痛快。

之後,在同行小李的幫助與開導之下,女秘書有意識地注意調整了自己的位置,每到一種場合注意自己的身份,少突出自己,多突出領導。

參加宴會時,讓主要領導們走在前麵,照相時注意自己不處於顯赫位置上,注意不在大庭廣眾之下與人互相認識,不該過問的事不去打聽,不該表的態不去表,不該答複的問題不去答複。女秘書與信用社主任之間消除了隔閡。

由此可見,要想處理好同上級領導之間的關係,保持和恢複融洽和諧關係,注意做到這“五不越位”是必不可少的。

8上級與部下溝通關係的良藥

由於地位的差距,下級怕得罪上級,向上級反映情況往往有“報喜不報憂”、“打埋伏”現象。

還有的是上級不深入下級了解情況解決問題,而是愛擺臭架子發號施令,甚至對下級動輒嚴厲訓斥。這樣很容易使一部分下級對上級采取敬畏的態度,於是出現了虛假信息。由此造成了上下級之間意見的交流和感情的傳遞,表麵看來溝通關係密切,而實際上信息不真、不多,上下級之間如陌路人。

怎樣才能解決好這一問題,使上情下達、下情上達,把那種不正常的關係恢複到正常的軌道上來,筆者認為有以下幾條應特別注意:

(1)幹部要轉變作風。首先要增強民主意識,確實把群眾當主人翁看待,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鼓勵提批評建議,集中群眾智慧,發揮領導威力,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不被虛假情況迷惑,對症下藥真正解決問題。

(2)破除優越感,甘當人民公仆。隻有放下上級領導的臭架子,得到群眾的信賴和尊敬,才能聽到群眾的心裏話。

(3)要求領導幹部在與群眾談話時做到“八個善於”:①善於激發下級講話的願望;②善於激發部下講真情實話;③善於抓重要問題;④善於掌握批評分寸;⑤善於表達對談話的興趣和熱情;⑥善於克製自己,避免衝動;⑦善於對付談話中的停頓;⑧善於把談話中的公事與私事分開。總的來說,就是要放下領導架子,堅持熱情態度,加強民主意識,提倡討論方式。確立“普通人”意識,走到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中間去,與自己的工作對象建立起一種感情上與心理上的對位效應,創造出一種和諧、寬鬆、融洽的上下級關係,才能消除虛幻的地位差距,在感情上變溝通“絕緣體”為溝通“良導體”,從而使上級領導在理解對方中不知不覺地靠近對方,把與群眾、下級之間的溝通引向深入。

9上級講話融通群眾的幾種技巧

一、寫、聽、閱是社會溝通最基本的活動。大凡成功的領導之所以在群眾心目中占據了位置,這和那些領導的自我修養以及口才、報告等方麵的技巧是分不開的,下麵簡略介紹一些常見的溝通技巧。

(1)說的技巧:據統計,一般的經理人員同別人交談或聽取別人的彙報意見的時間,大概占他們工作時間的50%~70%。

發言技巧有以下十個方麵:麵對眾人發言與對一個人談話是有區別的,不僅須認真準備,而且要掌握發言技巧。語音生動流暢,動作瀟灑自如,情感相互融通,方能引人入勝,達到說服、激勵、交流之目的。

第一,精神飽滿地出現在眾人麵前,待你完全吸引了聽眾的注意力後再開始講話。沉著、鎮靜的情緒使人產生信任感。

第二,吐字清楚,聲音宏亮,讓在座的每一個聽眾都能聽到。

第三,盡量不看稿,不時環顧下麵就座聽眾保持目光接觸,觀察發言效果,把握會場氣氛。

第四,適當運用手勢、姿勢、表情等身體語言,配合口頭語言,使聽眾耳目並用,能增進理解。

第五,呼吸均勻,有助於發聲,能避免含糊不清的聲音。

第六,運用聲音表示文字以外的意思,升調表示提問,降調表示斷言,對需要強調的部分可加重語氣,使用重讀。

第七,聲音的高低、節奏隨著發言內容不斷變法,方能聽之悅耳。

第八,講話者對發言主題所抱的態度,可通過不同語氣、語調予以表達。

第九,把握講話速度,講者要有意識地使用停頓,給聽者回味咀嚼的時機。

第十,講前最好實地講演一番,也可概括一個提綱自我默練。隻有熟記發言思路與材料,才能表達內容準確、生動。

筆者相信,作為一名領導,假如你注意了自己的語言藝術、發言藝術,與人交談以及其他方麵的修養,你與群眾之間的關係定會融洽、親密無間。

10保持距離法促進上下級關係的藝術

在上下級之間一般都存在或大或小的距離。如果這種距離過大,說明上下級關係“一般”,過小呢,在領導的眼中,在群眾的眼中你就會變得一錢不值。

作為上級來說應保持冷靜的頭腦,把上下級關係控製在適當的範圍內,使自己與下級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如果上下級之間的關係完全消失了,那麼上級對下級的影響力和吸引力必然隨之消失,上級的意誌就會被下級的意誌所代替,受下級的左右。這樣上級就會失去他應有的魅力、尊嚴和權威。這時,即使上級醒悟,重新“獨立”出來,使他們重新保持一定距離,這也難以恢複他對下級應有的吸引力和權威,因為他的威嚴、魅力、神秘感已被下級“消化”掉了。因此無論是對什麼樣的下級,即使是老部下、老朋友、老同學,甚至妻子兒女、救命恩人等,也都需要保持一定距離。這種距離的大小應從保持上級應有的尊嚴、權威、權力為限。

再者,下級對上級保持一定距離,同樣也會給人一種“神秘感”,領導會覺得你越來越有新鮮的魅力。

領導與被領導之間保持距離一般有以下幾個方麵:

(1)工作上,最忌諱的是有的人不是為了工作去找領導,而是借口工作,到領導那裏去討好。為了一件事,三番五次去彙報。聰明的領導,會感到這位下屬毫無主見,並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久而久之他心裏就會說:“你太沒事做了吧!不會幹點什麼?”從而從心裏產生厭煩心理。

(2)生活上,為了接近領導投其所好,聽說領導愛搓麻將,便送上一副而且陪著大戰,故意讓領導贏幾次;聽說領導夫人愛吃蝦,便拎上蝦去串門送禮。時間久了,周圍的人會有異議。而且久司此道,會使自己喪失對事業的追求,結果一事無成。

(3)男女關係上,異性上下級千萬要注意距離,不要過於親昵。如果拍拍打打、嘀嘀咕咕,不但不雅,而且別人會以為很卑鄙。男女在交往中,要互相尊重人格,而上下級之間更應注意。

綜上所述,無論我們是處在領導者地位,還是處在下級地位與上級領導發生聯係,都應正確地運用保持距離法。隻有運用恰當,我們才有可能保持好人與人的關係。反之,則寸步難行。

11領導要與部下打成一片

領導應當關心自己的部下,但不能隨便利用他們的感情,也不要幹涉他們的私生活。

領導不要把工作中的上下級關係帶入到個人生活中去。應當讓部下感到離開單位後,人人都是平等的。

善於培養部下的領導,他們與部下一起工作,一起用餐,一起娛樂。在自己家裏用餐時,不要考慮上下級關係,少談工作問題。

在生活中,領導不要強迫部下服從自己。要把部下當作自己人生舞台上的一個夥伴,要尊重他們、信賴他們,愛護他們、團結他們。實際上,有很多領導在人際關係問題上,總是要擺出自己是領導的氣派,與部下一起用餐時,也要指手劃腳;打高爾夫球時,如果部下贏了自己,他馬上就會不高興,這樣的人並不少見。

有的領導就是在休息日子裏,也要隨便讓部下給自己幹活。領導搬家時要求部下幫忙,以前人們都認為是很正常的。但是,現在搬家公司到處都有,自己搬家時再叫部下出力就有些不近人情了。然而,確實有這樣的領導,自己搬家時,把部下都叫來幫忙,而部下搬家時,他卻裝著什麼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