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1 / 3)

同事之間要客氣友好。同事關係,是所有人事關係中最普遍的一種。同事之間天天見麵,事事關聯,處理不好,會影響工作進步。

同事跟朋友不一樣。你欲交友,可以根據性格人品等進行一定的選擇,同事交往則別無選擇,全憑機遇。因此,你有可能遇上形形色色的人來和你做同事。要將所有的同事關係處得像親密朋友一樣是非常困難的,也是不必要的。但如果反過來,同事之間形同路人,也是很不便的。實際上,同事之間相處的分寸十分重要。如何去掌握這個分寸呢?

首先,要與人為善,平等尊重,熱情有禮,一視同仁。應該主動熱情地同周圍的人接近,表示一種願意交際的願望。諸同事之中可能貧富不等,良莠不齊,最好一律從客氣、友好的態度待之,不要表現厚此薄彼。也不要孤芳自賞、自詡清高,這樣會使你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反過來,曲意迎合,沒有個性也是令人生厭的。

其次,對工作上的是非問題,要認真處理,弄個水落石出,隻要講究方式方法,“打破沙鍋問到底”是有利於工作,有利於同事間的長遠交往的。但對一些非原則性的問題、小道消息、家長裏短、甲是乙非,最好少加議論,也不要探聽同事的個人私事、緋聞秘史。因為這些東西都可能是將來萌發矛盾的種子,知道它們有百害而無一益。

再次,無論何人,都會有令人遺憾的甚至是令人厭惡的缺點,我們自己也是一樣。如何看待別人的缺點和別人對自己的看法?這是一個修養問題。對此,中國有“君子寬以待人,嚴於責己”的古訓。對別人的缺點采取大度、寬容的態度,即使有所批評也應是提醒式的善意批評,最忌嘲笑和輕視。而聽到別人對自己的批評,即使不完全公允,也應冷靜思之,嚴於律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還有,關心、理解、同情,以這三種態度來對待遇到麻煩或有困難的同事,是一個人有修養、有道德的表現。當一個同事絮絮叨叨地向你訴說他的煩惱時,在你看來可能是小事一樁,但你若能努力從他的角度和理解體會他的苦惱,用友誼和關心的態度去安慰他、開導他,他有可能會煩惱頓消;一個同事某日忽然對你莫名其妙地發脾氣,你不妨聯想一下他平時的為人,如果他並非是歇斯底裏的,那麼,幾乎可以肯定,這位同事今天可能遇到了一些麻煩或內心有苦惱,才會如此一反常態。這時你不必與之計較,事後他必內疚而設法挽回的。假如你針鋒相對,當然理是在你一方,但和這位同事的友誼也許從此就完了。還有,同事家裏有什麼困難、不幸,大家主動前往關心、幫助,使其感到大家庭的溫暖,這不僅對同事之間的關係,而且對工作都是十分有益的。

鄰裏之間融洽和睦,其樂無窮

俗語說:“遠親不如近鄰”,處理好鄰裏關係,也是一門交際學問。下麵幾點,將有助於你永結芳鄰。

1遇事先替人著想,講究禮讓,對水、電、衛生及公用麵積的使用,盡量做到公平合理,多占多用是最容易讓人反感的。

2對鄰居要一視同仁,不要厚此薄彼,尤其要注意當鄰居中地位、貧富不等時,都應給予同等對待,免得給人以巴結權貴的印象。

3幹活、開電視、音響、說話等聲音不要過大,以免影響幹擾別人的生活,在休息時間則應盡量避免喧鬧。

4與鄰裏間發生矛盾或誤會時,若非原則問題,以“息事寧人”為好,若確有症結,應主動與對方心平氣和地商談、討論,尋求解決的辦法,最忌賭氣發火,惡語傷人。如果是孩子間發生衝突,應嚴於律己,多批評自己的孩子,不要總怕自己的孩子吃虧,為小孩的事大人之間爭吵起來總是不好的。

5尊重鄰居,不要打探別人的隱私,不要在鄰居張三的麵前議論鄰居李四,也不要在鄰居李四的麵前數落鄰居張三。自己家人的長短也不要同鄰居議論,免得鄰居為了避嫌疑而不願同你打交道。

6聽到鄰居間發生爭吵,作為旁觀者應挺身調停,以理勸解,不要火上澆油,旁觀取樂。如果是鄰居家中發生矛盾,應視情況而定,一般的夫妻口角、母子爭吵,屬人家庭私事,最好不要幹涉,過不了多久,人家會自行解決的。但如果矛盾較大,或其中一方請你作裁決評理等,借故推托就太冷漠了。假如矛盾發展到毆打、虐待等較嚴重的地步,就更不應袖手旁觀了。但幫助別人解決家庭爭端應十分講究方式方法,一般應以調解為主,不應擴大矛盾、強化敵對情緒,這對別人今後相處不利。

7向鄰居借錢、物要及時歸還,若有意外情況不能及時歸還時,應主動說明原委,求得諒解同意。

8鄰居家有困難要主動幫忙。諸如別人有事代接小孩、別人家有人病了替送醫院、代買東西等等。有些事你付出不多,卻幫別人解決了大問題,真是利人而不損己,何樂而不為。

9鄰裏之間要互相信賴,不要“失斧疑人”。你若有急事也不妨托鄰居照顧一下家裏。比如出遠門托鄰居照看家門,事情忙托鄰居照看一下孩子。每一個人都是珍惜別人的信賴的,擺出一副“萬事不求人”的姿態也會影響鄰裏關係,“防鄰如虎”更是傷和氣的。

10主動改善鄰裏關係,比如不妨和鄰居聊聊家常,常向鄰居老人問好,招呼鄰居孩子等。鄰居若來串門要表示歡迎,有可能的話,可安排一些共同娛樂機會。做了新鮮別致的食物,也不妨送一點讓鄰居嚐嚐鮮等,這樣會使鄰裏關係更融洽。

總之,你若認真處理好了鄰裏關係,你確會感到自己置身於溫暖的大家庭中,其樂無窮。

師生、師徒間尺短寸長,要尊師愛徒

師生間、師徒間既有長幼之秩,又有同仁之誼。這種關係是除家庭之外的一種最親密、最帶感情色彩的關係。

從交際角度說的師生關係,主要指成年學生與老師的關係。有在正規學校裏形成的師生關係,也有個人業餘在社會上師從某方麵專家、學者專攻某方麵學問形成的師生關係,後者更帶個人因素,關係也更親密些。中國有“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古訓,也有“師道尊嚴”的說法,說明尊師是中國人的美德。而搞好師生關係,關鍵則在學生是否尊師,如何尊師。作為學生,從老師處得到知識營養的無私給予,這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應心懷感激,永遠銘記的。這感激、尊敬之情表現在言行上,應是每次見麵,都應首先稱“老師好”,然後再懇切地求教。求教時態度謙和,舉止端莊。對老師所講的東西要專心聆聽,認真思考。聽完後若要提問題須反複斟酌,謹慎委婉。離開時要有禮貌地向老師道射、道別。有的人對老師隨隨便便地以“喂”稱之,聽老師講時大大咧咧地摳腳抓頭、東張西望。提問題時胡攪蠻纏、咄咄逼人。離開時不打招呼、揚長而去,這些都是極不禮貌的、極無修養的行為,是極不利於從師求教的。其次,作為學生,要關心老師的生活、身體、情緒、需要。老師病了,要去探望,問寒問暖、送水送藥;老師有困難,要去幫忙,搬煤買米,不吝力氣;甚至幫眼力不好的老師抄稿子,幫腿腳不便的老師寄信,都是學生應樂於做的。做這些不起眼的瑣事,絕無巴結之嫌,卻有報恩之譽,有良知的學生都不應羞於這樣做。再次,做老師的最關心學生的成長,所以學生也應把老師看作最知心的朋友。有了成果,應及時向老師彙報,讓老師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因為這成功也有老師的一份;遇到挫折或失敗,也不妨同老師談談心、訴訴苦,老師一定會最理解你,最會替你分析原因,激勵再戰。

作為老師,“傳道、授業、解惑”是其天職,應認真履行之,否則就失去為師的根本了。除此之外,老師作為尊長,要從各方麵關心學生,對學生要有責任感,講究“師德”。比如學生請教,不能“留一手”;學生有誤,不能譏諷之;學生遇難,不可旁觀之。隻要執著於一點:對學生要像對自己的子女一樣,這就盡到為師的責任了,搞好師生關係也就有基礎了。

師傅和徒弟的關係,與師生關係大致相同。需要補充的是師徒關係往往比師生關係更密切。因為他們工作接觸更多,相處時間更長,還有一定的生活聯係,所以處理師徒關係,還應增加下列具體要注意的地方:徒弟應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麻煩,主動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瑣事,比如擦機器、收工具、打開水、買飯菜等,讓師傅覺得徒弟勤快、老實,從而願多教其技術,徒弟若學得很快,或有時操作超過了師傅,也不能“飲水忘源”,翅膀硬了就瞧不起師傅,這是道德問題;師徒雙方若有矛盾或某些不和諧的地方,做徒弟的要主動遷就師傅,這也算是一種尊重。做師傅的,應歡迎徒弟勝過自己,並對徒弟有責任感,與人為善,把徒弟的健康成長看作自己的光榮。

男女間的友誼要大方得體

男女之間要大方持重。這裏所講的是夫妻關係、家庭關係之外的男女之間相處的問題。

有人認為,非家庭因素的男女之間不宜發展友誼,這不但有“瓜田李下”之嫌,也容易弄假成真,鬧出有傷風化之事;但也有人說,交友下必計較男女,隻要投緣,休管他人看法,我行我素,愛怎麼交往都可以。

這兩種看法都有所偏頗。的確,男女之間除了婚姻、家庭關係以外,應該而且也確實存在友誼交情。可以有同學之誼、同事之誼、師生之誼、朋友之誼。如果完全摒棄異性間的這種友誼,你的天地就會狹隘得多。但是,異性之間發展友誼與同性之間的友誼是有不同的,它應該是比較節製、比較理智、比較含蓄、比較持重,同時還應該有一定的社會內容,從而是必要的。若雙方都比較浪漫,且沒有學習、工作、愛好等方麵的需要,純粹是為了投緣,而且是為了玩而互相接近的,應該說有“瓜田李下”之嫌,且有一定的危險性。所以一般男女交際,應注意首先,對方若已有丈夫、妻室的,你們的交情最好讓他們知道、參與,以示你們的光明磊落,同時消除日後紛爭之隱患;其次,男女間的交情,最好是因某種工作、學習、興趣之需要自然形成,使交往有內容,而不致因空虛而走邪;再次,對方需是作風正派、舉止端莊,有思想、有德行之異性,否則,與聲名狼藉、作風放蕩、不負責任的異性交往,即使你自信端正,人們也會根據“人以群分”之古訓,將你們視為一流,令你“跳進黃河洗不清”;最後,男子方麵,忌不拘小節,舉止粗俗;女子方麵,忌貪小便宜,行為不檢點。否則將會或陷入尷尬或自取其辱,都是得不償失的。

隻要我們注意這些細節,正常的男女交往,也是現代交際中的一支奇葩,會令你領略到另一番生活的芬芳。

戀人間要真誠慎重、理智取舍

戀人之間要真誠慎重。戀人關係不同於上述之各種關係,它超出了任何一種非家庭關係的親密度,但又尚未達到夫妻關係的程度。而且戀人關係還因相知、相戀程度不同而不斷變化。所以戀人關係是最甜美、最微妙,同時也是最脆弱的一種關係,處理這種關係應非常小心、非常耐心、非常誠心、非常用心,否則很容易發生讓你痛心和後悔的事。

在戀愛初始階段,雙方的關係是最微妙的。不論是自己在工作、學習中和對方一起將友誼逐步演化為愛情,還是通過其他途徑對原來陌生的異性產生了好感,初戀的雙方都往往心情比較緊張、舉止比較拘謹,甚至言行失常,所以初戀的雙方解除一些心理上的障礙很重要,其方法可從幾個方麵注意。比如:注意穿戴比較整潔得體、美觀大方,這樣既可以給對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同時又可以增強自己的自信心,使自己感到躊躇滿誌,充滿了青春活力。又如為了避免談話“僵”,可盡量選擇雙方都熟悉的話題,或從雙方認識的人、雙方都去過的地方等談起,談話就比較容易展開。不論何時談話,都要注意不要搞“一言堂”。適當表現自己是好的,但不能變成誇誇其談,以免引起對方反感。這樣愉快、融洽、令人回味的交談多次進行,就會越來越相互吸引。

其次,遵從男女交往的一些禮儀也是頗有必要的。比如在大街上漫步談心,一般應讓女性走在內側。這種禮俗據說起源於過去如遇到驚馬,男子在外側可起保護作用。如今“右側為敬”仍有一定的象征意義和實用意義。又如分手前,男方一般應送女方一程。這一點男方要主動,當然,如果女方因怕見熟人或其他原因拒絕的話,也不要勉強。平時約會,最好雙方都不要遲到和無故失約;平時交談,雙方使用語言都是文雅、彬彬有禮;有時雙方還可互贈一些小禮品,但不一定送太貴重的或含義曖昧的,免得對方產生心理壓力和不愉快的感覺。以一些簡單有趣,有明白而積極意義的禮物為宜,如書、賀年卡、小工藝品等。雙方分手時,可客氣地征求對方意見,約定下次約會時間。

再次,初戀的雙方都要設法從各種途徑了解對方,以確定是否有繼續發展關係的價值。如有目的的交談,細心的觀察,通過與對方有關的人等等辦法了解對方。了解的主要內容應是對方的人品、學識、個性、愛好、家庭等;也要盡量讓對方對你有較全麵的了解,以便於雙方更慎重、更仔細地比較、權衡,盡量消除因不了解帶來的後患。當然,同雙方的感情比起來,這些是比較次要的,但是如果雙方一味感情用事,缺乏理智的權衡,也是極不妥的。

戀愛成熟階段,此時戀愛雙方經過較長時間的了解,感情有了質的飛躍,雙方關係就要發生變化。首先的問題是如何向對方表達愛情?這個問題要因人而異,因情境而異,但有幾種常用辦法可供參考。①暗示法:如可用語言、行動或借助某種物品來表示。如對方工作時滿頭大汗,輕輕為其揩抹汗水;在某些特定的場合講些觸景生情的暗示話;默默在為對方解決一些困難等。這種求愛方式含蓄、深沉、令人回味,同時可避免萬一遭到拒絕的尷尬。②半暗示法:求愛信息較“暗示法”清晰,並要求對方較快做出反應。具體可用雙關語來試探,如:“你說上次同學聚餐時我做的菜好吃,以後我專門給你做,天天做,好嗎?”還可以用一些含義比較明顯的贈物表示,如紅豆、鮮花,題了表示愛情的詩句、名言的書、照片等等。這種方式雖然沒有直接表示“我愛你”,但意思已經是非常明顯了。③直露法:當麵吐露心曲,求愛信息十分明確。這種方式熱烈、明快,雙方能感受到強烈的感情震顫和愛的甜蜜,是戀愛中最美好的體驗。

具體選用哪種方式,一般可根據雙方個性來決定,也可根據戀愛程度逐漸升級依次采用幾種方式。同時,這幾種方式也可以用書信的方式來實行,即寫情書。至於情書的寫法,依個人的情況而定。

求愛成功的後一步,就是考慮如何對這份愛情負責,使之更純潔、更高尚、更有內涵。

首先,絕不可向對方隱瞞自己的一切,包括家庭、職業、經濟、身體狀況的任何缺點,其實這點在戀愛初始階段就應做到。但在決定關係時,應再次向對方強調和展示這些缺點,讓對方盡可能理智地取舍,以免留下後患。

其次,即使到了雙方已承認愛情關係的時刻,仍需尊重對方,尤其是男方,不要因此而提出非禮的要求,更不能不做結婚打算,以愛情為幌子玩弄對方。對方都應持重、互諒,共同設計未來家庭生活的藍圖並為之付出努力,盡量準備得充分一些,考慮得周到一些;互相尊重、互相鼓勵,共同迎接那締結良緣的日子到來。

再次,雙方的家庭、親友方麵此時可進行有目的拜謁、訪問。其用處一是公開雙方的關係,以征得廣泛的支持,也為將來建立家庭後的交際做一定準備。二是更進一步從其他角度了解對方。

需補充的是,戀人之間也常有發生矛盾的事。在初始階段,由於雙方心理、感情都處於調適階段,更會常常發生口角、嘔氣,這時雙方一定要冷靜、寬容、體貼,適當的讓步也有必要,但也不能掩蓋矛盾,應對矛盾的實質進行分析,如果矛盾是原則性的,如不可調和的人生觀,極不和諧的性格、品行等,經雙方努力也仍無法縮短距離的,與其糊塗敷衍下去,令大家都長期痛苦,不如理智地中止戀愛關係,“長痛不如短痛”,這樣做可避免鑄成終身大錯。

2與不同職業的人友好交往

人在社會上總是要從事某種工作,或者說具有某個職業,每一種職業都有各自不同的特點。長期從事某一職業,反複熏染、日久天長,或多或少會對一個人的氣質,性格有所影響,形成所謂的“職業病”。有些“職業病”嚴重的人,交往當中有時會令你不知所措。另外,即使對方的“職業病”並不明顯,但交往時也難免會涉及到對方職業的一些內容。故此,對與各種不同職業的人的交際方法也應略知一二,以利雙方關係的建立與恢複。

與政界人士交往要公私分明

不少人怕與政界人士交往,尤其不願與當官的接觸。如幾個人正談笑風生,進來一個當官的,眾人都收聲斂色,這種情況並不少見。其實與政界人士交往隻要掌握一個重要原則:公私分明,一般是不難處理好關係的。

公私分明的“公”字指的是:在正式場合,辦的是公事時,則一定要公事公辦,該怎麼做的,就怎麼做,不論雙方私下裏交情如何,比方說對方是你的上級,他所交待給你的工作都應認真去辦,這是很嚴肅的事;對上級的上級,不宜過多接觸,或者說,與上級的上級交往,直轄自己的領導,最好要在場。下屬與上級的交往,禮不必過恭,否則有諂媚之嫌,應出於自然而又帶應有的尊敬,就算是比較得體了。如果雙方是同級,則應有商有量,團結協作,最忌相互嫉妒。如果對方是下級,首先是對下級要一視同仁,絕不能拉親信、結幫派。對下級要親切,不可傲慢,但也不能過於隨便,有失體統,親切而又威嚴,是最佳的領導風度。作為上級,表揚下級時,要盡量大張旗鼓,但告誡下級時,則要講究策略或在會上不點名婉轉道出,或找個單獨交談的機會私下提醒,其原則是求其反省改過,而又保護其人格尊嚴。不論是上下級關係或是同事關係,均忌在一起閑話議論上級或其他人,以免發生不良後果。如果你本人與對方並不存在同事關係,隻是到對方單位辦公事,就按一般的辦事程序辦,用不著太多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