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2 / 3)

如某一公司想同另一過去有交往,後來關係僵持的公司複交,他們就可以通過傳媒而進行兩公司最高決策人之間的密談,談話內容是保密的,假如有希望複交,雙方皆大歡喜;假如談判之後無任何進展,也不會因某些不合基調的泄露,而傷害另一方。

15足夠容量法

隻要您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你就要同人打交道,隻要您同人打交道,您就會麵臨無數的問題。尤其是作為一名決策者,不管今天解決了多少問題,解決了什麼樣的問題,明天還會有新的問題產生。而同樣的問題,在幾個月之後,也許又會重新出現。這就需要決策者有足夠的容量去容納這些。這個容量不是別的,正是寬厚的肩膀和寬闊的胸膛。

麵臨問題、解決問題,其中也包括著處理矛盾、恢複關係等項內容。用足夠的容量去接納這一切,無處不體現著決策者的智慧和才華。有了這樣的智慧和才華,就不會有什麼不可逾越的困難。

16添磚加瓦法

房子是用一磚一瓦,一層一層地蓋起來的。即便現代化的摩天建築,不再使用磚瓦疊蓋的方法,但預製結構也不可能一下子使高樓大廈頂天立地。

像蓋房子一樣,恢複關係也要循序漸進。如果您所遇到的這個問題,恰巧就是急不得的問題,那您必須耐下心來,像蓋房子一樣,一磚一瓦,一層一層地把關係修複。隻要您選對了方向,又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您一定會得到圓滿的回答。

17率先出征法

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並不僅僅是管理書籍中某一章節的內容,而是社會學中的全部內容,融洽地與人們在一起工作,絕非僅僅是管理工作的一部分,而是涉及整個人生的內容。

因此,人際關係是不能委派、指定的,更不能認為它隻是政治思想工作的組成之一,是人事部門協調管理的內容之一。特別是作為一名領導,人際關係對他(她)來說就更為重要。

假定某一關係需要修複,修複單位隻派了一名人事幹部或一名無足輕重的人,而對方出麵的卻是首腦人物,這種談判顯然不能成功,甚至會使鬆動了的關係,又趨惡化。因為別人看不到修複單位的誠意,連起碼的禮節都不懂,又有誰願與其保持合作關係呢?

必須率先出征。所謂率先出征,當然是指決策人。隻有決策人率先向對方表示誠意,以這種高姿態感化對方的心胸,才會為日後問題的解決打開成功之門。如果認識不到此點,事情成功的機遇會很小。

18錯誤彌補法

在家庭生活中,衣褲破了常需縫補。這雖然隻是生活小事,但卻是不可缺少的。

在人際交往中,彌補失誤就如同縫補衣褲一樣,雖然會耗去很多精力與時間,但確實不能因耗時耗力,就忽視它的使用。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彌補過去的錯誤,也許對思考未來而言,相對說時間與精力已不富餘。但為避免再發生同樣的錯誤,時間和精力又算得了什麼?因為付出與收獲往往都是等同的,人為了得到而彌補,彌補好了之後當然應該得到。如此想來,時間+精力=彌補。彌補+時間+精力=人的需要。這樣一算,不是很值得嗎?當人的需要獲得滿足之後,隨之而來帶給人的,將是更多更大的滿足。

19生命比擬法

一塊岩石,突兀聳立,任憑風吹日曬雨淋,巋然不動。它已經經曆了千百萬年!與永恒的世界相比,人的一生何等短暫,人的生命又是何等渺小。一個人從嬰兒期,到成年期,又進入衰老期,當自己經曆了這一切的時候,一定會感慨萬千,尤其是在進入老態龍鍾的晚年之後,對生命的留戀,更會萬分加劇。

以生命同世界相比,世界是永恒的,而生命總要逝去。人們在這短暫的一瞬,為什麼不能彼此盡可能地愉快相處呢?有了矛盾,為什麼不能盡力化解呢?關係出現了危機,為什麼不能早日克服呢?

想到生命的短暫與寶貴,人就真的沒有必要對立!絕對不要對立!

20真誠兌現法

不管做什麼事,公正、真切、誠實是應該放在首位的。哪一位人士能夠完全徹底地做到公正、真切與誠實,這位人士就會贏得人心,事業成功的機遇就大。

當一個人想與另一個人恢複關係時,首先得以真誠的麵目對人,讓對方感覺您確實說得是那麼回事,用真誠打動對方的心。真誠的人還包括勇於承擔責任。因為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難免還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差錯,一旦差錯在你方,就不能否認或搪塞。

有一些人在使用真誠法中又同時插入了“隨機應變”法,局勢的發展利於自己時,自己的主動性就表現明顯;局勢的發展有利於對方時,自己又急於攻破對方,用這種方法恢複關係,關係永不可能恢複。

還有一種人,事先向對方許下各種各樣的諾言,一旦需要其兌現時,其會因或許是自己失去的太多,而編造謊言稱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不去兌現諾言。這樣的人與上一種人的結局是相同的,出爾反爾,怎會成事?因此,若想事成,當以真誠兌現。

21三思而行法

不與任何人商量就做出決定,其後果往往不能盡如人意。

丁凡為了做成一筆買賣,太需要曉月的幫助了。而三個月前,也是因為買賣問題,他邁過了曉月,因此造成關係的僵持,此番他本應找最要好的朋友商量對策,好使曉月回心轉意,幫他做成這筆買賣。而他卻沒有,一副別人欠他賬的勁頭去找曉月,曉月憤然將他“逐”出家門。

丁凡的失敗在於他沒有三思而後行。他本應做的第一步是先與曉月恢複關係,然後再求助於她。而丁凡非但尚未恢複與人的關係,反而以一種理所當然的架式對曉月,丁凡若能成功,那才是怪事。

所以說,不三思而行,就行不出好的結果。三思裏包含著很多內容,其中就有自知自明、自省自責。如果丁凡事先能先與朋友進行商量,權衡利弊,在思索中打點自己,製定正確可行適宜的方案,曉月是不會拒絕他的,至少曉月可以間接幫忙。

22充分了解法

對人們的思想感情缺乏了解,這通常是我們在進行人際交往時所犯錯誤的根源之一。人們常常忙得不亦樂乎,一門心思地想把事情做好,但由於過於急切,便忽略了對人的思想感情的重視與了解。當某些結局不盡如人意時,才發現人的思想感情原來是何等重要。

體恤人情,了解對方,在恢複關係中,也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若想恢複關係,必先掌握對方的內心活動狀態。如果人家根本無須將關係緩和,證明關係恢複的時機尚未成熟。此時想恢複關係的一方,就不必急於表態,重要的是敦促對方先有恢複關係的願望,然後再做下一步的事。

由此看來,充分了解對方的思想感情,掌握對方的脈搏,不僅是人際交往中聯絡感情、建立關係的重要環節,恢複關係也同樣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充分了解。

23否認禁忌法

正當某工程師把手中的事情料理停當之後準備休假時,領導突然宣布由於有另外的事情而取消了他的假期。結果當然可想而知,工程師一肚子怨氣,隻能自認倒黴。但他的工作情緒,一定會在相當一段時期受到影響。

您若想與他人恢複關係,事先一定得深思熟慮,考慮成熟後再向對方做和好表示。這裏著重指出的是,在您許願之前,應格外謹慎,一旦表示了的願望,就不能輕易否認,更不能隨便取消。反之,您再不會得到他人的信任。

24拓寬視野法

一個人在做事的時候,將鏡頭隻對準一個方位,當然是無可指責的。但是如果隻考慮這個方位的某一個方麵,或者僅考慮進入腦海的第一件事情,就未免太局限、太被動,有時甚至是太愚蠢的。

當某單位、某人想同另一單位、另一人恢複關係的時候,一定要進行全麵、周密的思索,透過一個角度,去全方位的觀察問題,做出合理、妥善的可行性方案,在未將所有問題、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考慮進去之前,不要采取任何行動。當視野拓寬了之後再去行動時,後果往往會理想得多。

25執著奮進法

文一心一意想做一名醫生。他高中畢業以後報考大學,第一個誌願就是醫學院校。大學畢業以後又去讀醫學碩士,為使醫術更加精益求精,碩士畢業又讀博士。第一次博士生未能考取,他邊幹邊學,終於在第二年考取了醫學博士研究生,當他身披緞帶,頭戴博士帽的時候,他已在學海中奮進了22年。這22年,不僅凝聚著文在學業中傾注的心血和精力,更體現著他的執著奮進的精神。

有了執著奮進的精神,就有了做成各種事情的契機。隻有經過堅持不懈地刻意追求,才能獲得自己想得到的一切,假如人們想使某事成功,就必須孜孜不倦、執著奮進,決不能半途而廢,這一方法,對希望恢複往日關係的人們來說,難道不是一個很好的借鑒嗎?

26未雨綢繆法

當人們沒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時,小小的不滿會像滾雪球似的越滾越大,以至於發展成巨大的積怨。其實,這一切本該是可以避免的。當矛盾處在萌芽狀態時,就把它消滅,方法是讓人家發表意見,這樣就控製了事態的繼續發展,這種方法就是“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

關係不要等到破裂,當緊張的苗頭出現時,就要抓住它進行調整,這個時機如果抓不住,一旦出現破裂,危機是很難渡過的。

27小心誘惑法

引誘,對每個人說都有一定的作用。隻要被引誘的有它可以被誘惑的吸引力,人們都會心甘情願地接受誘惑。因為美的、好的東西,誰都是向往的。

但是與人打交道,就不能輕易受人誘惑。假使您想同您的朋友恢複關係,而另一個與您的朋友有成見的人不希望如此,他(她)就很可能會使出一些誘惑您的方法,去造成您不再想與您的朋友恢複關係的現實。您如果真的接受了誘惑,您很可能再也得不到您朋友友善的合作。對於誘惑,最好的辨別方法是看誘惑您的人是怎樣的人,如果他也是朋友,大概就不是誘惑,此時就要看他們誰對您更重要,誰更可靠。

28莫推責任法

假設某件事情出了差錯,人們幾乎都是主動地推卸責任,世界上最困難的事情之一,大概要算主動承認自己犯了錯誤。

如果每一個人都是在花費大量時間,千方百計地證明自己是正確的,並且可以想出成千上萬個借口來推卸責任,那麼人與人的關係將成為一盤散沙,誰也不會同誰建立良好的感情環境,而破裂的關係,也將永遠難以修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