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節 不要猶豫(1 / 1)

丹麥哲學家布裏丹曾寫過這樣一個寓言:說的是一頭小驢在幹枯的草原上,好不容易找到兩堆青草,由於不知道先吃哪一堆好,結果在長時間的選擇和徘徊中餓死了。人們把這種長時間在兩種以上的方案或目標中猶豫不決,難作決斷的情形稱之謂“布裏丹效應”。

猶豫是成功的墳墓,是辦事不成的罪魁禍首。一個人想要成功,想要成為辦事高手,就不能猶豫,給自己留條退路。

凱撒大帝率領他的軍隊登陸英國時,決意把自己及部下的退路給完全斷絕。他要他及部下們知道這次進攻英國隻有兩個結果:不是戰勝就是戰死,所以就當著部下們的麵前,把開來的船隻給一把火燒毀了;換言之,他們不能失敗,退一步即無死所。而項羽在開始與泰國的主力部隊決戰之前,也曾下令將戰船燒個精光,也把吃飯的鍋碗瓢盆給砸個稀爛。

然而,我們在進行一件重要的事情時,往往會先預備好退路;在事情不順利的時候,他就會踏入他的退路。每一個人都知道,如果還有一線退路時,大都不會使出全部的潛力,因此就不會成就出最偉大的事業。隻有把一切後路都斷絕的時候,他們才肯舍命奮戰到底。

斷絕你一切的後路,才能貫注你自己的全部精力於你的事業中,這樣也才能抱著任何阻礙都不能使你退卻的決心。

有些浮遊不定、徘徊不前的人,他們也很想上進,但他們不能把自己像火花一般不曲不折地直飛向目標,因為他們不曾斷絕自己的後路,不曾抱著義無反顧的氣概。假使你能全神貫注於自己的目標,以致於連使你消極的機會都沒有時,你會看不見、遇不到一個目標不定,意誌不堅的人所遭遇到的困難、阻礙。你堅定的信心會嚇退許多足以迷阻心竅的魔障,進而消滅迎麵而來的重重困難與阻礙。懷疑、恐懼等心魔在如此堅決的靈魂前,一定早已逃之夭夭了。

凡是懷著戰勝一切危險的決心,抱著勇往直前的氣概,不但能引起別人的敬佩更能獲得別人的信任。因為人們知道,凡是持有這種態度的人,常常都是一個勝利者;他那樣的自信、自負是絕對有理由的,因為他一定感覺到他有能力完成他的事業。

優柔寡斷的毛病在許多人的心裏滋生:他們根本無法阻絕他們的後路。他們不明白把自己完全貫注在目標上,是可以生出一種堅強的自信,也能治愈優柔寡斷的毛病。

所謂“機會”,當它來臨時,若不緊緊抓住,它便會“咻”的一聲,逃得無影無蹤,不再複返,任憑你怎麼費心等待,也不會再有第二次。換句話說,當機會從我們身旁溜走後,再怎麼追尋,也於事無補,因為為時已晚。不要毀謗他人的成功,應該自我反省,因為讓機會逃掉的責任在自己,不在他人。

總之,辦事要當機立斷,毋遲疑不決,方不致錯失機會。

秘籍:自古以來這世上最大的竊賊就是——“猶豫”,而且直到現在還是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