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6

上帝旨意

孫子:“為什麼眼睛、耳朵、手、腳都是兩個,嘴巴隻有一個?”

爺爺:“上帝造人時已經想好了,叫人多看、多聽,多幹活,多跑路而少說話!”

菩薩打架

一個老漢家供奉了一群泥菩薩。

一天他外出,要兒子將鍋內煮的肉煮熟後給菩薩獻上。

兒子看到肉香,把肉給吃光了,又怕父親回來不好講,就把泥菩薩都打爛了。

老漢回家生氣地責問兒子,兒子回答:

“菩薩爭吃肉,相互打爛的。”

老漢說:“泥菩薩怎麼會打架?”

兒子說:“泥捏的怎麼會吃肉?”

呆鳥不飛

一個無賴,長時間做客不走,主人討厭他。

一天,主人和他在門前閑望,樹上有一隻大鳥。

主人說:“我拿斧頭去,砍倒這棵樹,捉這隻鳥給你下酒吃。”

這無賴沒知覺,說:“隻怕樹沒砍倒,鳥早飛了。”

主人說:“這是隻呆鳥,樹倒了也不知飛走的。”

樓票價高

一位村夫來到城裏電影院看電影,影片演出一個鏡頭是女郎在半高的帳內試穿衣服。

他欲站來卻又坐下,嘴上說:

“難怪樓座票價比池座票價高。”

吹牛說謊

大肚子巴依問:“什麼叫吹牛說謊?”

阿凡提說:“在回答之前,請把你腳下麵的金幣拾起來。”

貪財的巴依馬上彎腰尋找,隻見有幾片枯黃樹葉。

巴依很生氣,說:“你這是吹牛說謊!”

沒有人味

一個凶狠的財主外出幾日未歸。

仆人跑到財主婆跟前報告:

“不好了,有人看見主人被狼叼走了。”財主婆頓時大哭起來。

又一個仆人跑來說:“不要哭了,狼已經把主人送回來了,就在大門外。”

財主婆驚喜地問:“狼不吃他?”

仆人說:“主人身上沒有一點人味。”

奉送高帽

學生做官赴任前向他的老師辭行。

老師高興地說:“你打算怎樣做官呢?”

學生如實說:“我已準備高帽子百頂,逢人便奉送一頂。”老師生氣了訓道:“我教人要為人正直,你從哪兒學會這一套?”

學生畢恭畢敬地說:“老師息怒,您老人家雖品德高尚,卻不知當今世道。象老師您這樣不受人奉承的,真可謂鳳毛麟角,廖若晨星呀!”

老師一麵歎氣,一麵點頭,說:“此話有理。”

學生辭別登程,數數高帽,還有99頂。

園外之狼

石中立是宋朝的一名員外郎,他和朋友們到禦花園觀獅。

一位朋友感慨說:“這隻獅子,朝庭每日給五斤肉吃,我們這些做官的,反不及它?”

石中立說:“我們的銜頭都是員外郎,怎能跟禦花園內的獅子相比呢?”

衣食夫妻

夫在外地做生意,賠了本,天氣漸寒,便給妻子寫信:

“這信捎給我妻,寒冬臘月無衣,

棉衣帶來兩件,不捎再不相見。”

妻在家中貧寒,接到信後,悲憤難言,提筆回信一封:

“寫信回給我漢,屋中缺米無炭,

有錢捎回幾串,無錢隻好離散。”

墓前石人

翁仲,原指銅鑄或石雕的偶像,後來專指墓前的石人。

有個在蘇州做通判的官,在過墓前石人時,把翁仲叫做仲翁。於是有一首詩譏笑他:

“翁仲如何喚仲翁,

隻因窗下少夫工;

如何做得院林翰,

隻好蘇州作判通。”

自有說法

一大款兒修建了一座別墅,朋友說修在公墓附近不好。

一人說:“款爺兒,您每日看到這墳場,怎能快樂?”

大款說:“不然,每天看到這些墳,正促人不能不及時行樂。”

善待債主

一人欠了很多債,一時無錢可還,每天登門討債的主很多,屋中的椅子凳子都坐滿了,最後來的沒有凳子,隻有門檻可坐了。

主人不好意思,便輕聲對坐在門檻上的人說:“明天早些來。”這個人第二天一大早就來了,說:“欠款是否今天給我呀?”

主人回答:“昨天讓您坐門檻,真讓人過意不去。”說著端來了椅子請他坐。

寧困不囚

一窮秀才家一貧如洗,他想找出窮的原因。

一日,他望著院子當中的大槐樹,忽有所悟:“這四四方方院,槐樹長當中,是貧困的困,非砍掉不可。”他叫兒子快砍樹。

兒子望著又高又壯的槐樹,不忍心去砍。放下斧頭對秀才說:“砍樹隻怕不吉利,樹砍了,還有人,這不成了‘囚’字嗎?咱寧願貧困,不能做囚犯。”

秀才一聽,說:“吾兒言之有理。”

緊張原因

一位外科醫生手術前都要同病人進行思想放鬆的談話。

一次他同一名當交通警察的病人交談了幾句話後便開始手術,該病人顯得緊張,於是他又問道:“你還有什麼問題!”

病人回答說:“我好像沒有給過您罰款單吧,您不開車上下班吧?”

愚人傻瓜

兩兄弟爭家產,鬧到縣衙門打官司。

縣官愛財。老大在西瓜內裝進兩個金元寶暗地送去;老二在大魚肚裏裝進兩個金元寶也愉愉地送給縣官。

縣官犯難,一樣的禮,案難斷。

老二是個急性子,巧妙地提醒道:

“大老爺,小民是個魚(愚)……人呀!”

縣官把胡子一翹,說:“你是個魚(愚)人不假,你哥也是個大‘傻瓜’!”

老大一聽到‘瓜’字,連忙說:“對,我是個大……瓜,大傻瓜!”

縣官正愁沒辦法斷案,一聽完這話。驚堂木一拍:“一個愚人,一個傻瓜,告什麼狀,亂棍打將出去。”

不做不休

一青工肚子病,在醫務室看完病後,將病假條交給工段長。在車間的長板凳上躺下來。

工段長見了請他回宿舍休息。

他說:“回去要扣獎金的。”

“那躺在車間的板凳上幹什麼?”

“我這叫‘一不做,二不休。’”

須找生計

有一個人生來俊美,愛聽好話。

一個江湖術士了解了他的毛病,給他相麵,說:“憑你這雙大眼睛,一生就有享不盡的福!”

他高興壞了,除請吃飯外送了不少禮,還留術士住下。

術士可憐這位青年,走時留下話:

“坐吃山也空,手勤不受窮;一份付出一份收獲;要活必須找生計,靠一雙大眼睛過不成日子。”

慣性使然

一個廚子,給誰家去操辦宴席,總記得給自家捎點東西。

這一天,自家請客,他也收拾起一塊肉,揣在懷裏。不巧被老婆看到,罵他說:“你是啥記性,自家的肉,你偷起給誰?”

忌諱落音

一秀才去應舉,忌說“落”字,如說安樂就改說安康。仆人誤說落音,必被重責。

出榜後,秀才命仆人去看榜。

仆人歸來,秀才急問:“中了沒有?”

仆人應答:“秀才康了。”

新聞用語

一個釘鞋匠被告到了法院,因為他大不敬,在喝醉酒時說了“國王陛下在我的屁股裏”這句話。

釘鞋匠被判半年徒刑,為了恰當地報道這一判決的消息,而又不能重複那句對國王不恭的話,記者費盡腦汁。

案件了解時,人們在早報上看到如下報道:

“釘鞋匠被判半年有期徒刑,因他泄漏了有關國王住處的令人無法想象的消息。”

無須行動

一個人怒氣衝衝,找到狗貓交易人,說道:

“你賣給我的狗真沒用,昨天賊進房裏偷走2000美元,它連叫都不叫。”

“先生,不要急,這條狗原來的主人是萬成富翁;你被拿走的那點錢,對它來說是無須采取行動的。”

枇杷琵琶

有人給縣官送來枇杷,禮單上把“枇杷”寫成了“琵琶”。

縣官見了發笑,說道:

“枇杷不是此琵琶,隻恨當年識字差!”

縣官太太接著說:

“若使琵琶能結果,滿城蕭管盡開花。”

櫃台內外

一位顧客在大商場裏欲購買東西,在櫃台外足足等了半個鍾頭,他對營業員說:

“同誌,我在櫃台外都等了30分鍾了!”

營業員說:“同誌,不能急,我在這櫃台裏呆了30多年了。”

缺兩根梁

某人建造了一座大瓦房,把所有積蓄都耗費盡了,房子落成,沒有了日常生活費,隻得東挪西借混日子。

他的友人來看新房屋,說:“房子蓋得好,可惜缺少兩根梁。”

問缺少兩根什麼梁。

友人說:“一是不思量,一是不酌量。”

先有雞蛋

托兒所口試小朋友。題目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一個孩子回答:“先有蛋!”

阿姨問他雞蛋是從哪裏來的?他又答:“雞蛋是媽媽用舊衣服換來的!”

盡善盡美

家庭裝修完畢,丈夫對許多地方不很滿意,妻子卻不以為然。

丈夫思考後說:

“這種分歧說明,我凡事追求盡善盡美,而你卻不是。”

妻子對答道:

“你說得正確!加分!這就是你娶了我,我嫁給你的原因。”

蚊帳與符

賣禁蚊符人高喊:

“此符貼上後,睡覺蚊子不飛過來。”

一人買了一張符貼上牆,睡覺時不管用,蚊子仍很多,睡不好覺。

第二天,他找到賣符人理論。

賣符人跟他到家裏查看原因。

隻見他轉了一圈就說:

“難怪,難怪,原來你沒有掛蚊帳,我的符要貼在蚊帳內才管用。”

食東住西

一家女子有兩家問。東家兒郎樣兒醜,家有錢;西家兒郎模樣俊,家裏窮。

父母問女兒願嫁東還是西?

女兒想了一下,說:

“我拿不準,最好是吃在東家,住在西家。”

華麗押韻

一位學究,講授文學時對學生說:

“詩的語言是優美的,華麗押韻,動聽的;凡入詩的文字,要雅,無鄙俗之氣。”

師生采風,見到辦喜事,男女成婚。學生問學究:“這件事入詩,怎麼說?”

那學究回答:“可用‘喜相逢’三字述之。”

見到賣鱉筐裏一群鱉,學生問學究:“此物入詩,如何寫?”

那學究回答:“可用‘臥泥龍’命名之。”

見到一群人吵嘴罵仗,學生問學究:“這種事體能入詩嗎?”

那學究回答:“可以,用‘叮當會’形容之,極雅。”

後觀看到一戶人家發生火災,學生問學究:“這如何入詩呢?”

那學究回答:“若用‘屋躥紅’形容則優美之至也!”學生聽後,暗自發笑。

學究成婚,學生們紛紛去賀喜。

要求一個學生代表發言,他想老師要求文字要好,不管內容,就用老師所教的美雅之詞,借酒吟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