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種意義上講,莊子的養生哲學,就是夾縫生存的技術。這實際上是莊子對他那個時代的社會,有一種非常切身的感受之後,他才給我們提出這樣的養生之道的。他覺得社會給人構成了巨大的壓迫,人要在這個社會裏生活,實在太艱難,處處都要碰壁。所以他告誡我們,要學會在夾縫中生存,學會在盤根錯節的社會中遊刃有餘。
我們說這種智慧說白了,就是專製社會中的養生之道。它的基本訣竅就是通過壓縮主體的精神與人格,換取苟且偷生的空間。一句話,有專製,必有莊子思想。正如有專製,必然導致全社會的變態。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講,莊子的養生思想是相對於專製社會而言的。
莊子生活在充滿殺戮的戰國時代,所以莊子的處世之道,實際上就是學會如何在夾縫中求得生存的辦法。他把臣子陪伴君王,比喻成伴君如伴虎,教會臣子審視時機,順勢而為,那麼臣子該如何與君王相處?莊子又是如何審時度勢,明哲保身的呢?
在《繕性》這篇文章裏,我們來看看莊子描述的社會。
古之所謂隱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見也,非閉其言而不出也,非藏其知而不發也。時命大謬也。當時命而大行乎天下,則反一無跡。不當時命而大窮乎天下,則深根寧極而待,此存身之道也。(《莊子·繕性》)
古代的隱士,並不是願意藏起自己的智慧而不願意發表,並不是願意閉口不願意說話,是“時命大謬也”,是時代和命運不對,不得已才過這種生活。莊子說如果時命好,你就隨著時代一同發展、一同進步。這個時代是風、是浪,那你就乘風破浪。可是如果你不當時命怎麼辦呢?那就隻能“大窮乎天下”,時命不好,你隻好認命,安息你的心靈,慢慢等待時機。莊子說,這就是存身之道。
如果這個話說得還有一點抽象的話,那我們看看下麵一個故事。
顏闔將傅衛靈公大子,而問於蘧伯玉曰:“有人於此,其德天殺。與之為無方,則危吾國。與之為有方,則危吾身。其知適足以知人之過,而不知其所以過。若然者,吾奈之何?”
蘧伯玉曰:“善哉問乎!戒之慎之,正女身也哉!形莫若就,心莫若和。彼且為嬰兒,亦與之為嬰兒。彼且為無町畦,亦與之為無町畦。彼且為無崖,亦與之為無崖。達之,入於無疵。(《莊子·人間世》)
在《人間世》裏,有一個叫顏闔的人,要被請去做衛國太子的師傅。他向衛國的大夫蘧伯玉求教,他說,如今有這麼一個人,他生下來就很凶殘,喜歡殺人。你跟他朝夕相處,如果你跟他一樣胡作非為,那你就損害了國家的利益。如果你跟他在一起,不願意跟他一塊兒胡作非為,那麼他一生氣,可能會殺你。這個人當然是指衛國的太子了。假如讓你去跟這樣的人在一起生活,你怎麼辦?
蘧伯玉就告訴他,你問得好,讓你去做太子的師傅,地位固然很高。但你知道這不是一件好差事,說明你很清醒。蘧伯玉給顏闔講了一條原則性的意見。
形莫若就,心莫若和。(《莊子·人間世》)
表麵上,你不如順從他,讓他感覺到你跟他很親近,可是內心裏麵,你也要順著他的秉性,了解他的特點,然後悄悄地、不知不覺地對他加以疏導,你不能硬來。如果他像一個孩子一樣,你也就姑且跟他一樣,整天沒大沒小,如果他跟你不講任何規矩,那麼你也就跟他一樣無拘無束。等到他覺得你很親近了,等到他信任你以後,你再慢慢地將他的思想引入正軌,這樣你就可以避免危險了。
然後蘧伯玉告誡顏闔不要做擋車的螳螂。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莊子·人間世》)
我們說“螳臂擋車”,就是從這兒來的。蘧伯玉問顏闔,你知道不知道有一隻螳螂,在馬路上生氣了,揚起自己的手臂,要把過路的馬車給擋住。這很可笑,它不知道它這樣小的臂膀是擋不住馬車的。同樣的道理,你憑借自己的力量,你能夠改變衛國的太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