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世界藝術概論1-2(1 / 3)

第一章世界藝術概論1-2

二、主體性

藝術的另一個基本特征是主體性。如前所述,藝術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藝術生產作為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產,決定了藝術必然具有主體性的特征。毫無疑問,藝術要用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但這種反映絕不是單純的“模仿”或“再現”,而是融入了創作主體乃至欣賞主體的思想情感,體現出十分鮮明的創造性和創新性。因而,主體性作為藝術的基本特征之一,體現在藝術生產活動的全過程,包括藝術創作、藝術作品和藝術欣賞。

1藝術創作具有主體性的特點

社會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藝術創作對社會生活的這種依賴關係,首先表現在藝術家往往是從生活實踐中獲得創作動機和創作靈感,尤其是藝術創作的內容,更是來自於社會現實生活。但與此同時,藝術創作又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藝術家作為創作主體對藝術創作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沒有創作主體,藝術作品就無法產生。所以我們說,藝術創作離不開社會生活,更離不開創作主體,離不開藝術家的創造性勞動。

藝術創作的這種主體性特點,是由於藝術生產是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產。馬克思在談到動物的生產和人的生產的嚴格區別時指出,動物也可以生產,如海狸築窩、蜜蜂造巢等,但是,“動物隻是按照它所屬的那個種的尺度和需要來建造,而人卻懂得按照任何一個種的尺度來進行生產,並且懂得怎樣處處都把內在的尺度運用到對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規律來建造”。馬克思在這裏指明,動物的生產是出於本能,是不自由的,它隻製造它自己和它的後代為延續生命而直接需要的東西,並且隻能夠按照自己所屬的物種尺度來生產,例如蜜蜂釀蜜和營造蜂房,一代一代都是憑本能來重複進行。與之相反,人的生產是一種自由自覺的勞動,人懂得按照任何一個物種的標準來進行生產,人能夠種麥、種稻,栽培植物,也能夠養豬、養牛,飼養動物。尤其是人在生產活動中,還能夠“把內在的尺度運用到對象上去”,也就是把人的本質力量在勞動生產中、在勞動產品中對象化,打上人的標記和烙印,並且是按照美的規律來建造。這樣,勞動產品就成了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使得作為生產主體的人能夠從中直觀自身。作為物質生產來說是如此,作為精神生產來說,自然更是如此了。

而且,比起物質生產勞動來,藝術生產中的主體性更加鮮明、更加突出。藝術創作的主體性,集中表現在藝術家的創作活動具有能動性和獨創性。藝術家麵對大千世界浩瀚的生活素材,必須進行選擇、提煉、加工、改造,並且將自己強烈的思想、情感、願望、理想等等主觀因素“物化”到自己的藝術作品之中,正是藝術創作的這種能動性,使得藝術成為主觀與客觀、再現與表現的辯證統一。藝術創作更具有獨創性的特點,每一件優秀的藝術作品,總是凝聚著藝術家獨特的審美體驗和審美情感,帶有藝術家個人的主觀色彩與藝術追求,體現出藝術家鮮明的創作風格和藝術個性,具有強烈的創造性與創新性特色。

中外藝術實踐中,這樣的例子可以說是俯拾即是,不勝枚舉。同樣是畫馬,唐代畫家韓幹筆下的馬和元代畫家趙孟筆下的馬就迥然不同,體現出兩位畫家各自的藝術風格和獨特的藝術追求。韓幹畫馬,注重實際觀察,唐玄宗曾命他跟隨宮中另一位畫馬名家學習,韓幹沒有應允,回答道:“臣自有師,陛下內廄之馬,皆臣之師也。”唐代帝王都喜歡養馬,唐玄宗時內廄禦馬多至40萬匹,韓幹細心觀察馬的形狀、毛色,終於成為唐代畫馬名家。例如韓幹畫的《照夜白圖》,就是公認的傳世名作。“照夜白”本是唐玄宗一匹愛馬的名字,韓幹在這幅畫中,隻用了不多的筆墨,便繪出了這匹禦馬碩大的身軀和不安靜的四蹄,給人以栩栩躍動的感覺。韓幹畫的馬,匹匹肥大,以至於詩人杜甫批評他畫的馬是“畫肉不畫骨”。當然,杜甫這一評價後來也引起了極大的爭論,唐代美術理論家張彥遠在他的《曆代名畫記》這本書裏就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但不管怎樣,韓幹畫馬確實有自己獨特的風格,這一點是大家所公認的。元代畫家趙孟是畫馬、畫山水的名家,他在畫馬時取法唐人,但師其意而不師其形,形成自己獨特的畫馬風格。例如趙孟畫的《秋郊飲馬圖》,畫中的十匹馬姿態各異,但匹匹都精神抖擻,表現出馬的健美和善於奔跑的習性。顯然,同樣的馬,在兩位畫家的筆下卻有如此鮮明的區別,正是由於藝術家主體性的融入,使作品具有各自不同的藝術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