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世界裝飾藝術2
第二節現代主義設計與裝飾藝術
現代主義設計運動的興起
20世紀是西方社會科學技術發生劇烈變化的時代,也是思想文化和藝術發生劇烈變化的時代,現代藝術運動的興起是20世紀前期西方藝術最引人注目的現象,裝飾藝術作為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現代主義設計運動的興起也發生了變化。現代主義設計運動常常被描述為一種反對裝飾的運動,它所強調的美學語言的涉及的是有關標準化的一些概念、對新材料和抽象形式的探索,以及與現代大批量生產技術這一現實的融合,然而這種將設計自覺地與時代精神結合在很大程度上是象征性的,後人來看許多現代主義設計運動的產物都顯露出風格上和裝飾上的一定特征,並沒有能夠如現代主義設計家所認為的那樣,完全脫離裝飾藝術而存在。盡管現代主義設計家對於傳統藝術持否定的態度,可是現代主義設計運動卻成為了一種強有力的傳流的源頭,這一傳統以後長時間地支配著西方民眾的欣賞情趣。無論是在20世紀50年代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所收藏的以歐洲為中心的具有美學清教主義傾向的設計作品中,還是在同一時期英國政府支持的“工業設計委員會”從道德出發對裝飾所作出的反對中,或是在1951年成立的德國“設計委員會”以及1969年成立的日本“工業設計促進會”的活動當中,都可以看出這一點。那種認為現代主義設計是與裝飾藝術設計完全對立、與傳統藝術完全對立的看法是不正確的,至少可以說是片麵的。但是現代主義設計運動又的確改變了自19世紀以來以往西方設計家對於裝飾藝術的認識。西方工業化的迅速進展,對於社會生活和人們的審美觀念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如何使產品設計適應工業生產、社會生活和人們審美觀念的變化,是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西方設計家努力探索、希望解決的問題。從“藝術和手工藝運動”到“新藝術運動”、“裝飾藝術運動”,設計家已經不可能無視工業化的進展,他們力圖使設計與現代社會協調,但又還沒有找到一條實現現代設計的道路。20世紀前期現代主義設計運動的興起,才真正在設計領域掀起了一場革命。在20世紀西方現代設計發展曆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的德國“包浩斯”學院,被稱為“現代主義設計的搖籃”。從1919年到1933年中,“包浩斯”在人才的培養、作品的創造、理論的研究,以及推動社會觀念轉變的輿論宣傳上,都作出了大量的工作。盡管由於納粹政權的迫害,“包浩斯”最終停辦,不少現代主義藝術家和設計家離開了歐洲大陸前往美國,但是“包浩斯”為西方現代主義設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全世界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影響。
現代主義設計是20世紀西方社會物質環境(包括大工業生產、高科技發展等各個方麵)的產物,也是20世紀西方社會精神環境(包括思想、文化、藝術等各個方麵)的產物。現代藝術的發展改變了人們各種關於藝術的傳統觀念,這些改變必然影響到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設計領域,從而促使現代主義設計的產生。繪畫領域“後印象主義”、“野獸主義”、“立體主義”、“未來主義”、“構成主義”、“達達”、“超現實主義”等等不同流派此起彼伏,對於現代主義藝術和設計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現代主義藝術的強勁潮流的推動下,現代雕塑藝術也獲得了重大發展。像俄國的構成主義藝術家塔特林、羅德欽科、加博、安東·佩夫斯納的雕塑作品,像拉斯洛·莫霍裏一納吉在“包浩斯”執教時創作的構成主義雕塑作品,像立體主義藝術家阿爾契平科、岡薩雷斯、李普西茲、馬克斯·比爾等人的雕塑作品,像未來主義藝術家巴拉的雕塑作品……不同流派的現代主義雕塑家後來大都逐漸走上了抽象藝術的道路。與現代主義設計發展相適應的是現代主義建築的發展,現代主義建築重視建築的功能,講究設計的合理性和科學性,而不是像傳統建築那樣將形式作為設計的出發點;現代主義建築注重新材料的應用,通過設計來發揮新的建築材料的特性;現代主義建築強調設計的經濟原則,強調建築要麵向大眾,而不是少數的社會上層。因為強調建築的功能性、科學性和經濟性,現代主義建築對於傳統建築注重裝飾持反對的態度。現代主義建築這種強調功能、強調理性的立場,被稱為“功能主義”或者“理性主義”。像美國的“芝加哥學派”和“草原學派”,像德國的“柏林學派”和表現主義建築,像西歐的未來主義建築和“風格派”建築,像俄國的構成主義建築,當然還有影響巨大的“包浩斯”的現代主義建築……像勒·科布西埃、格羅比烏斯、密斯·凡·德·羅、賴特等世界著名的現代主義建築家,他們的建築理論和設計實踐在西方現代設計的發展過程中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像格羅比烏斯的著作《全麵的建築觀》、勒·科布西埃的著作《走向新建築》以及密斯·凡·德·羅的許多著作,不僅是現代主義建築的經典之作,也是現代主義設計的經典之作。
現代主義設計運動在20世紀初年產生於歐美各國,一直延續到50年代60年代由於“後現代主義”的興起而式微,但是現代主義藝術和現代主義設計的影響至今依然存在。“後現代主義”藝術和“後現代主義”設計既是對於現代主義運動的否定,在某種意義上,又是現代主義的延續,或者說是對於現代主義所進行的新的詮釋。正如著名的後現代主義理論家查爾斯·詹克斯在他1986年出版的《後現代主義是什麼》一書中所說的那樣:“後現代主義具有雙重含義,它是現代主義的繼續,又是對於後現代主義的超越。”不了解現代主義,不了解現代主義運動包括現代主義設計的曆史,也不可能了解後現代主義。到80年代90年代在西方世界出現了一股複興現代主義的潮流,被稱為“新現代主義”或“新包浩斯主義”。這股潮流與現代主義設計運動有著密切的聯係,表明現代主義設計的影響一直沒有消退,現代主義設計具有的強大的生命力量,對於未來世紀的設計依然可能產生現實的作用。西歐各國是現代主義設計運動最早產生的地區,荷蘭、德國和俄國的藝術家和設計家通過自己的努力,為現代主義藝術和現代主義設計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由於大洋彼岸的美國工業生產的發展、經濟力量的增長和戰爭期間離開歐洲來到美國的許多現代主義藝術家和設計家的努力,現代主義取得了更加巨大的成就。追溯現代主義設計運動的源頭,首先有荷蘭的現代主義藝術家對於新的藝術形式和美學觀念的探索、俄國先鋒派藝術家大膽創新的努力和德國“包浩斯”學院集中了歐洲傑出的現代設計人才所進行的理論活動和實踐活動,他們為西方現代主義設計運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