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世界裝飾藝術2(2 / 3)

“風格派”和“阿姆斯特丹派”

荷蘭是歐洲較早建立資本主義政治體製和經濟製度的國家,工業化對於社會藝術和設計具有廣泛和深入的影響。由於荷蘭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保持中立,美術、建築和設計領域中的前衛思想得以發展,而不像在法國和德國那樣遭受戰爭的侵擾。作為中立國,荷蘭又為遭受戰爭災難的西方藝術家提供了避難的場所,不少藝術家、尤其是不少前衛藝術家來到荷蘭,促進了荷蘭現代設計的發展,其中最有意義的是圍繞“風格派”產生的進展。1917年,特奧·凡·杜斯伯格在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創辦了《風格》雜誌,次年以雜誌為中心發起成立現代藝術團體,“風格派”因此而得名。“風格派”藝術家主張采用純粹幾何形的抽象來表現純粹的精神活動,試圖用幾何形的、規則的抽象線條和色彩來構建畫麵,他們奠定了幾何抽象主義的理論基礎,並且運用到創作實踐當中。這種“幾何的抽象”與以瓦西裏·康定斯基為代表的“抒情的抽象”成為20世紀西方抽象主義藝術的兩個主要方麵。“風格派” 強有力的傳播前衛藝術思想,不僅影響了美術和建築,而且影響了室內裝飾、印刷、紡織和家具設計。“風格派”的藝術家和設計家注重平麵設計,強調設計與繪畫的聯係,試圖通過平麵設計來創造新的具有現代秩序的世界。盡管“風格派”的活動到30年代初便已經停止,但是影響卻一直延續到今天。

“風格派”是畫家、建築家、設計家結成的鬆散的藝術社團,它並不像“立體主義”、“未來主義”、“超現實主義”那樣具有完整的組織和明確的綱領,也不像“包浩斯”那樣以藝術與設計院校為基地展開活動,“風格派”的藝術家和設計家關係並不密切,也很少聚會,他們組織的唯一一次展覽是1923年在巴黎舉辦的“建築與室內設計作品展覽”。“風格派”的領袖人物是皮特·蒙特裏安,因為他在雜誌的創刊號上發表具有綱領性意義的文章《繪畫中的新造型主義》,所以“風格派”又被稱為“新造型主義”。此外凡·杜斯伯格、維爾莫什·胡薩爾和巴特·凡·德·列克也在“風格派”的活動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建築家雅可布·約翰尼斯·彼得-烏德、羅伯特·凡·德·豪夫和詹·威爾斯、科內利斯·凡·埃斯特倫,雕塑家凡·通格羅、家具設計家、建築家蓋裏·裏特維特等人都積極地參加了“風格派”的活動,此外荷蘭畫家西薩爾·多米拉、俄國先鋒派藝術家埃爾·利西茨基和出生於羅馬尼亞的雕塑家康斯坦丁·布朗庫西也參加了“風格派”運動。

早期“風格派”的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畫家蒙德裏安的哲學觀和藝術觀的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在巴黎的蒙德裏安接觸了立體主義的畫作,這之後他開始從表現主義藝術轉向抽象藝術。荷蘭建築家伯爾拉赫的思想及他對美國建築師、設計家賴特的興趣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風格派”藝術家旨在探索一種普遍的現代藝術語言,這種語言的規則將為人工環境各個方麵的創造活動打下基礎,其美學手法包括運用筆直的水平線和垂線,強調直角的運用;在色彩運用方麵限製在紅、藍、黃三原色,加入些黑、白、灰色。這些思想影響了家庭室內裝修的形式和色彩,影響了鋪磚地板的幾何圖案,還影響了彩色玻璃窗的組合、商店標牌的字形以及日常生活與設計有關的其他許多方麵。宣揚“風格派”最力的杜斯伯格後來通過引入“動力斜線”的理論為該流派又注入了新的推動力。早在20年代初,凡·杜斯伯格便與歐洲其他地區的前衛藝術家建立了密切聯係:1921年他應格羅比烏斯之聘來到德國魏瑪“包浩斯”學院任教,以後他還在柏林結識了俄國構成主義藝術家埃爾·利西茨基和匈牙利前衛藝術家拉斯洛·莫霍伊-納吉,並在1922年9月號的《風格》雜誌上專題介紹了俄國的“至上主義”和埃爾·利西茨基。1923年,凡·杜斯伯格與科內利斯·凡·埃斯特倫合作,在巴黎萊昂斯·羅森伯格現代藝術館舉辦“建築與室內設計作品展覽”,這是唯一的一次“風格派”展覽活動,標誌“風格派”產生越來越大的國際影響。此時該團體成員也發生顯著變化,杜斯伯格與蒙德裏安就“動力斜線” 理論的激烈爭論,最終導致兩人的分手。蒙德裏安在1925年開始另行組織現代藝術的活動,他創作的非對稱式的、構成主義風格的繪畫在現代藝術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對於俄國構成主義藝術家和與“包浩斯”學院具有聯係的德國現代主義設計家來說,“風格派”對現代設計的許多方麵產生了強烈的影響。“風格派”設計家對於紡織設計頗感興趣,不斷地探索各種原色的矩形在由垂直線和水平線組成的格子內保持平衡的設計手法。巴特·凡·德·列克從1919年開始在紡織品印花方麵進行試驗,並在這個領域裏一直工作到20年代晚期;維爾莫什·胡薩爾是“風格派”的另一位重要人物,1917年他曾設計了《風格》雜誌創刊號的封麵。他在室內裝潢和紡織品設計上也應用了“風格派”的理論原則;蓋裏·裏特維特的設計引人注目,廣泛地影響了建築、家具和室內裝飾設計。他在1917年至1918年設計出著名的“紅藍椅子”是“風格派”的代表作品之一。椅子采用簡單的幾何形態構成,色彩使用單純的紅藍黃原色,與蒙德裏安的繪畫有著密切的聯係。“紅藍椅子”以獨特的現代設計形式,擺脫了任何一種傳統家具形式的影響,成為現代主義設計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作品。1924年裏特維特設計荷蘭烏特路支市的施羅德住宅則是在“紅藍椅子”基礎上進一步的發展。施羅德住宅從外部裝飾到內部布局無不體現出 “風格派”的美學原則。住宅采用混凝土預製構件裝配而成,具有簡單的立體主義的形體結構,設計家特意將預製構件的組合結構暴露出來,從而成功地將裝飾運用到構造結構上。從施羅德住宅可以看出凡·杜斯伯格和蒙特裏安“風格派”藝術的影響,光潔的外牆,簡單的塊麵,大片玻璃組成橫豎錯落的構圖,如同一幅立體的蒙德裏安的“風格派”繪畫。施羅德住宅基本上采用水泥的本色,加上局部原色的裝飾處理,室內設計和家具陳設都與建築整體保持一致,簡單而鮮明,成為當時西方重要的現代主義建築作品。凡·杜斯伯格的設計範圍廣泛,包括室內裝飾、家具、印刷品和建築。最令人矚目的是他1926年為德國斯特拉斯堡的一家餐廳夜總會“奧伯特餐廳”所作的室內設計。眾多的房間布置為凡·杜斯伯格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機會,他將自己的設計理論運用到室內設計的實踐中去,兼作電影廳和舞廳的大堂是他最突出的貢獻,直線構成的單色平麵與牆壁、天花板和窗戶的角度形成45度角,形成統一的環境氛圍。具有代表意義的“風格派”設計還有烏德等人設計的“烏尼咖啡館”等。